研究與教學中心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29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區分問題解決專家和新手的任務和非任務特定因素:比較PISA 2012 前十名東西方經濟體學生之表現(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7-09-??) 金松麗; 張國祥; 薛寶嫦; Songli Jin, Kwok-Cheung Cheung, Pou-Seong Sit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電腦生成的log 文檔探索「交通」這道題解難過程中的任務特定指標變量,然後加上整理自「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2012」問卷資料的非任務特定變量,檢視區分高表現問題解決專家和低表現問題解決新手有哪些相對重要的因素。研究設計/方法/取徑:本研究在PISA 2012 電子問題解決測試排名前十名的高表現經濟體的15 歲學生中,選取參與回答「交通」這一道題的高表現問題解決專家和低表現問題解決新手,人數合共2,651 名。接著將學生分為東方高表現經濟體組和西方高表現經濟體組,分別以教育數據探勘工具「分類與回歸樹」作為主要的分析技術,找出區分高表現問題解決專家和低表現問題解決新手的因素,並將影響東方高表現經濟體和西方高表現經濟體學生表現的因素進行比較。研究發現或結論:影響東方高表現經濟體和西方高表現經濟體學生表現的因素有同有異。在東方經濟體中,探索出的影響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依次為:找到任務的最佳解決路徑,數學自我效能感,和在學校中完成純數學任務的體驗。在西方經濟體中,結果依次為:數學自我效能感,找到任務的最佳解決路徑,熟悉數學概念,和數學中的敬業態度。研究原創性/價值性:根據研究結果,有助教育工作者在各自的環境中設計基於問題的學習方案。此外,本研究的分析方法,亦能夠為未來的電子問題解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Item 資優與障礙的融合學習:以「學前資優幼兒多元智能與問題解決能力充實方案」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1-09-??) 郭靜姿; Ching-Chih Kuo「學前資優幼見多元智能與問題解決能力充實方案」為國科會補助筆者的研究計畫,實施期程自2003年8 月至2006年7 月,對象為四歲及五歲的學前資優幼見,共培育了41 位正常資優及10位雙重需求幼見。作者於文中介紹融合教學情境下雙重需求幼見的表現,並提供六位雙重需求見童進入小學後優勢才能發展的情形。基於雙重學生表現良好,作者認為學前障礙資優幼見優勢能力的發展值得教育人員重視及推動,讀特殊教育學生融合學習的理想能在資優教育中實現。Item 問題解決模型(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05-06-??) 詹志禹Item 開啟國中代數教學的新視窗(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3-12-??) 李美蓮; 劉祥通Item 學生問題解決能力與其個人背景變項之初探(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1-12-??) 吳佳玲; 張俊彥Item 問題解決模式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活動(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0-08-??) 蔡濠聰; 賴慶三Item 創造力的意義及其影響因素簡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1-05-??) 楊坤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