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3

隨時代推演至今,社會結構與需求的轉變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同的風貌,社會大眾對運動休閒與觀光餐旅需求與重視程度大幅提升,使得休閒觀光服務產業於近年蓬勃發展,甚至可說是扮演臺灣經濟永續發展的重要角色。對此經濟趨勢提出回應,由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以及餐旅管理研究所兩所進行整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應運而生。

本所前身之一為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於1998年成立籌備處,並於1999年2月通過設立國內第一個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88學年度開始招生,91學年度起設置「運動與休閒管理在職專班」。師大運休所致力於培育學生運動與休閒領域專業,提供運動與休閒產業所需之課程教學,發展與實務結合之學術課程。

本所前身另一單位為餐旅管理研究所,原隸屬於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人發系於2001年設立營養與餐飲組之碩士與博士班,於2005年餐飲獨立設組,更名為「餐旅管理與教育組」。2008年8月正式於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下成立「餐旅管理與教育研究所」,99學年度由教育學院改隸管理學院,100學年度更名為「餐旅管理研究所」。師大餐旅所以培育傑出餐旅管理人才為目標,課程設計與規劃及發展著重「實務、理論、研究」的全方位餐旅管理教育。

為順應世界經濟趨勢以及產業潮流、並配合校方院所政策,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餐旅管理研究所兩所自101學年度起完成合併,在結合兩所之教學資源與專業師資之下,以培育未來運動休閒與餐旅產業之專業管理菁英人才為目標,發展多元化、國際化、專業化之課程設計,期許為運動休閒餐旅及觀光領域注入活力,開啟臺灣運動休閒觀光產業全新風貌。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以平衡計分卡探討休閒農場之經營績效-以A農場為例
    (2011) 何煜卿; Yi-Chen Ho
    近10年來,由於國民所得提高,國人已愈趨重視生活品質與休閒旅遊,而休閒農場正是符合此休閒型態的遊憩場所之一。當休閒旅遊風氣蓬勃發展之際,國內休閒農場亦隨此風潮成長,對消費者而言,在決策消費上擁有更多的選擇,但相對的,對於休閒農場的經營者,卻代表有更多競爭者在分食休閒農業這塊大餅,使得經營者面臨重大的威脅。如何有效管理以提升服務品質,才能在競爭激烈的休閒市場中擁有競爭優勢,掌握營運成長的動能,以利永續發展,實為重要之課題。 基於上述原因,本研究擬以美國哈佛大學教授Kaplan 與 Norton於1992年所提出的平衡計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的觀念,將願景轉化成策略,再經由財務、顧客、內部程序及學習與成長等四個構面加以區分,對休閒農場之經營策略進行探討,期能藉此找出績效指標與經營效率的關係。 故本研究之目的,除了對經營策略、平衡計分卡做歸納陳述外,並以宜蘭地區A農場為研究對象,採用文獻分析法及半結構性訪談法,探討其營運現況,進而對A農場的經營績效進行檢核。再依據結果建構A農場之經營績效指標,並採用層級分析法(AHP)運算,確認各構面策略及衡量指標的權重排序,完成適合A農場的衡量指標,提供A農場做為營運績效評估之參考。 研究結論如下: 一、A農場目前尚未建立明確的績效評估制度及指標。目前的營運績效,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雖仍維持小幅度成長,但若能即早建構明確績效評估制度與衡量指標,對其願景之達成及獲利成長,應甚有助益。 二、本研究經由文獻分析及半結構性訪談,引導願景的建立與策略的擬定,共建構完成十四項策略目標及四十九項衡量指標,供A農場導入平衡計分卡,進行經營績效評估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