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3

隨時代推演至今,社會結構與需求的轉變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同的風貌,社會大眾對運動休閒與觀光餐旅需求與重視程度大幅提升,使得休閒觀光服務產業於近年蓬勃發展,甚至可說是扮演臺灣經濟永續發展的重要角色。對此經濟趨勢提出回應,由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以及餐旅管理研究所兩所進行整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應運而生。

本所前身之一為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於1998年成立籌備處,並於1999年2月通過設立國內第一個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88學年度開始招生,91學年度起設置「運動與休閒管理在職專班」。師大運休所致力於培育學生運動與休閒領域專業,提供運動與休閒產業所需之課程教學,發展與實務結合之學術課程。

本所前身另一單位為餐旅管理研究所,原隸屬於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人發系於2001年設立營養與餐飲組之碩士與博士班,於2005年餐飲獨立設組,更名為「餐旅管理與教育組」。2008年8月正式於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下成立「餐旅管理與教育研究所」,99學年度由教育學院改隸管理學院,100學年度更名為「餐旅管理研究所」。師大餐旅所以培育傑出餐旅管理人才為目標,課程設計與規劃及發展著重「實務、理論、研究」的全方位餐旅管理教育。

為順應世界經濟趨勢以及產業潮流、並配合校方院所政策,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餐旅管理研究所兩所自101學年度起完成合併,在結合兩所之教學資源與專業師資之下,以培育未來運動休閒與餐旅產業之專業管理菁英人才為目標,發展多元化、國際化、專業化之課程設計,期許為運動休閒餐旅及觀光領域注入活力,開啟臺灣運動休閒觀光產業全新風貌。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職場女性運動階段、身體活動量與生理指標之研究
    (2016) 洪如萱; Hung, Ju-Shuan
    2011-2014年運動城市調查顯示,女性規律運動人口比例已從22.7%增加至28.2%,但相較於男性,無論在運動參與、規律運動人口比例或運動時間皆較男性為少,在女性勞動力日漸提升的今日社會,關注職場女性的身心健康實為健康國民的要務之一。本研究目的主要瞭解職場女性規律運動、身體活動、壓力與生理指標現況,並且瞭解無法規律運動的阻礙;接著,探討不同運動階段職場女性之身體活動程度及壓力程度的關聯性;最後,分析身體活動量、壓力指數與生理指標之相關性。方法:本研究配合「Women動起來」活動,採立意抽樣方式,於活動結束後針對參加的女性進行資料蒐集,共獲得254份職場女性有效問卷。研究工具包括IPAQ身體活動量表、壓力指數測量表、運動階段與個人基本資料問卷、骨密機與體脂計等。研究資料以描述型統計分析、卡方分析與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1.職場女性運動階段分布以準備期最多,生理數值、壓力程度、身體活動程度於健康正常範圍者居多;2.時間不足是職場女性進行規律運動的最大阻礙,其次為工作太忙、家庭牽絆;3.職場女性的運動階段與身體活動程度、壓力狀況,兩兩間均具顯著關連性;4.職場女性的身體活動量與壓力指數呈負相關,與生理指標中的骨質密度呈正相關。結論與建議:職場女性普遍具有運動觀念,惟坐式生活型態已然成形,應藉由運動來調節角色壓力、延緩身體老化,建議可學習時間管理以克服運動阻礙、運用零碎時間增加身體活動;政府、企業亦應一起打造友善的運動環境,以提高規律運動的比例,進而達到運動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