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3

隨時代推演至今,社會結構與需求的轉變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同的風貌,社會大眾對運動休閒與觀光餐旅需求與重視程度大幅提升,使得休閒觀光服務產業於近年蓬勃發展,甚至可說是扮演臺灣經濟永續發展的重要角色。對此經濟趨勢提出回應,由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以及餐旅管理研究所兩所進行整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應運而生。

本所前身之一為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於1998年成立籌備處,並於1999年2月通過設立國內第一個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88學年度開始招生,91學年度起設置「運動與休閒管理在職專班」。師大運休所致力於培育學生運動與休閒領域專業,提供運動與休閒產業所需之課程教學,發展與實務結合之學術課程。

本所前身另一單位為餐旅管理研究所,原隸屬於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人發系於2001年設立營養與餐飲組之碩士與博士班,於2005年餐飲獨立設組,更名為「餐旅管理與教育組」。2008年8月正式於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下成立「餐旅管理與教育研究所」,99學年度由教育學院改隸管理學院,100學年度更名為「餐旅管理研究所」。師大餐旅所以培育傑出餐旅管理人才為目標,課程設計與規劃及發展著重「實務、理論、研究」的全方位餐旅管理教育。

為順應世界經濟趨勢以及產業潮流、並配合校方院所政策,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餐旅管理研究所兩所自101學年度起完成合併,在結合兩所之教學資源與專業師資之下,以培育未來運動休閒與餐旅產業之專業管理菁英人才為目標,發展多元化、國際化、專業化之課程設計,期許為運動休閒餐旅及觀光領域注入活力,開啟臺灣運動休閒觀光產業全新風貌。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課程式休閒活動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幸福感相關之研究-- 以臺北士林社區大學學員為例
    (2012) 曾慧芬; Tseng, Hui-Fen
    本研究目的主要探討課程式休閒活動參與者之個人背景變項及參與動機、持續涉入及其幸福感之情形。同時分析課程式休閒活動參與者之參與動機、持續涉入及上課整體滿意度對於幸福感之相關及其影響情形。研究對象為臺北士林社區大學之學員,問卷於 2013年5月27日至6月17日採隨機抽樣法發放550份,有效問卷回收423份。採量化的研究方法,透過問卷調查進行研究,研究問卷共分三構面:參與動機、持續涉入、幸福感。研究結果:(1) 臺北士林社區大學參與者以女性、50-59歲、大學、已婚、有子女數1人以上者居多。宗教信仰為一般民間信仰、上班族、每月所得 30,001~50,000元收入者為最多。參與年資為1期的人數最多,但5期以上的參與者,占有三分之一強,顯示士林社大持續參與比例亦是很高。本學期參與期數則多為1門課,占四分之三強。 (2) 參與動機在不同年齡、職業、每月收入、婚姻狀況、子女數與參與年資呈現顯著的差異。(3) 持續涉入除宗教信仰以外,在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每月收入、婚姻狀況、子女數、本學期參與課程數與參與年資等皆呈現顯著差異。(4) 婚姻狀況、子女數與宗教信仰在幸福感皆呈現顯著差異。已婚且子女數愈多者,幸福感愈大。基督徒幸福感大於無信仰及佛、道教。(5) 參與動機中的「求知興趣」、持續涉入中的「吸引力」與幸福感呈現較高的相關性。參與動機對整體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持續涉入對於整體滿意度有顯著正相關。整體滿意度對幸福感亦呈現顯著相關,滿意度愈高幸福感就愈高。由此可知不論是參與動機的不同,或是持續涉入年資長短,都會對整體滿意度造成影響,進而對幸福感亦造成相關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