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3

隨時代推演至今,社會結構與需求的轉變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同的風貌,社會大眾對運動休閒與觀光餐旅需求與重視程度大幅提升,使得休閒觀光服務產業於近年蓬勃發展,甚至可說是扮演臺灣經濟永續發展的重要角色。對此經濟趨勢提出回應,由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以及餐旅管理研究所兩所進行整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應運而生。

本所前身之一為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於1998年成立籌備處,並於1999年2月通過設立國內第一個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88學年度開始招生,91學年度起設置「運動與休閒管理在職專班」。師大運休所致力於培育學生運動與休閒領域專業,提供運動與休閒產業所需之課程教學,發展與實務結合之學術課程。

本所前身另一單位為餐旅管理研究所,原隸屬於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人發系於2001年設立營養與餐飲組之碩士與博士班,於2005年餐飲獨立設組,更名為「餐旅管理與教育組」。2008年8月正式於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下成立「餐旅管理與教育研究所」,99學年度由教育學院改隸管理學院,100學年度更名為「餐旅管理研究所」。師大餐旅所以培育傑出餐旅管理人才為目標,課程設計與規劃及發展著重「實務、理論、研究」的全方位餐旅管理教育。

為順應世界經濟趨勢以及產業潮流、並配合校方院所政策,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餐旅管理研究所兩所自101學年度起完成合併,在結合兩所之教學資源與專業師資之下,以培育未來運動休閒與餐旅產業之專業管理菁英人才為目標,發展多元化、國際化、專業化之課程設計,期許為運動休閒餐旅及觀光領域注入活力,開啟臺灣運動休閒觀光產業全新風貌。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臺中東協廣場外籍移工休閒研究
    (2019) 廖欣俞; Liao, Sin-Yu
    過去關於臺灣族裔地景研究大多聚焦在北臺灣,本研目的試圖跳脫北臺灣框架,對「臺中東協廣場」進行民族誌的族裔地景深描,同時進一步地探究地景內部印尼社福移工休閒與其移工休閒阻礙。研究結果發現,假日的臺中東協廣場四處都充滿著移工休閒場景,儼然成為東南亞族裔休閒地景,也因地處臺灣中心的地理位置,成為各地移工相約聚會的中繼站,同時也使得東協廣場內移工國籍多元,不愧對其「小東南亞」的美名,承襲過去第一廣場的歷史脈絡,東協廣場內以臺灣籍商家居多,更為臺灣開啟了一道多元文化交流的窗口,從臺中市政府對東協廣場極具階級凝視暴力與商業導向的管理政策,我們也看見了族裔地景脆弱性、易滲透性與開放性的特質;內部的移工休閒主要可分為購物、社交、飲食三大類,這些休閒活動對在台移工而言,有著族裔身份認同、社交網絡在地化、重拾自尊的功用;本研究對印尼社福移工進行訪談,加深了解移工休閒脈絡及休閒阻礙,發現印尼社福移工個人阻礙中包含了「身份的合法性」、「宗教」、「賺取加班費」、人際阻礙則是朋友間互相的休假時間無法配合、結構性阻礙則為「休假天數少」、「缺少個人隱私空間」、「休息時間破碎」、「被剝奪的自主權」。
  • Item
    大專院校土風舞社參與者參與動機、阻礙因素與參與行為之相關研究-以博欣社為例
    (2012) 吳昭筠; Chao-Yun Wu
    本研究指在瞭解土風舞參與者參與動機、阻礙因素與參與行為之現況,並分析其背景特性對參與動機、阻礙因素與參與行為差異情形,再探討參與動機、阻礙因素與參與行為三者的相關性。本研究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屆成員為研究對象,採便利抽樣及滾雪球方式,發放「土風舞參與者的參與行為、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調查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316份,有效問卷303份。問卷資料處理與分析後,結果為: (一) 不同婚姻狀態與是否有子女、職業及平均月收入之參與者的參與動機有顯著差異; (二) 不同年齡、居住地區、婚姻狀態與是否有子女及平均月收入之參與者的阻礙因素達顯著差異; (三) 不同年齡、居住地區、職業、平均月收入及舞齡之參與者的參與程度達顯著差異; (四) 土風舞參與者之學習、生理及成就動機與個人內在阻礙有顯著正相關、學習動機與結構性阻礙有顯著負相關; (五) 中度參與動機之參與者,其阻礙因素與參與程度達顯著差異。研究建議土風舞推廣團體應注意活動舉辦地區的分配性,對活動內容的規劃能因年齡、體能做分級,讓參與者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也可藉由教導休閒對個人生活的重要性,或轉換活動內容方式引發動機,並加強時間管理以增加對活動的參與度。
  • Item
    網球運動休閒阻礙階層性與協商模式之研究
    (2013) 林思誼; LIN, Szu-Yi
    本研究主要探討網球運動的休閒阻礙,及驗證Craword, Jackson, 與Godbey (1991) 提出的休閒阻礙階層性模式與Jackson, Crawford, 與Godbey (1993) 提出的休閒阻礙協商模式。對象為大臺北地區之網球運動參與者及未參與者,問卷題項係參考Raymore, Godbey, Crawford, 與Von Eye (1993) 發展之休閒阻礙量表及相關討論結果,共回收有效問卷506份。研究結果發現:網球運動休閒阻礙的人際間阻礙最高、其次為結構性阻礙、再其次為個人內在阻礙。不同的人口背景變項在網球運動休閒阻礙上呈現顯著差異。參與者與未參與者在網球運動休閒阻礙上具顯著差異。支持Crawford等 (1991) 提出的休閒阻礙階層性模式與Jackson等 (1993) 提出的休閒阻礙協商模式。本研究將針對研究結果的應用提出實務及未來研究上之建議。
  • Item
    外籍勞工休閒活動參與類型及休閒阻礙之研究-以台北縣市菲律賓籍勞工為例
    (2005) 蕭雅文; Ya-wen, Hsiao
    外籍勞工的休閒活動參與類型與休閒阻礙 之研究—以台北縣市之菲籍勞工為例 摘要 「外籍勞工勞務管理手冊」指出,外籍勞工的休閒消費行為常令雇主感到關切,而且雇主也常常為了如何替外籍勞工安排休閒活動而感到困擾,因此,本研究希望能了解外籍勞工其休閒活動情形與阻礙,也可藉由提供適當的休閒環境來避免外籍勞工所造成之社會衝突或犯罪問題。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選擇菲律賓籍勞工作為研究對象,在台北市的聖多福教堂及仁愛醫院採取便利抽樣,一共發出360份問卷,有效問卷為27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76.6%。問卷資料採取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t考驗來進行資料分析,其結果及建議如下所示: 一、 台北縣市菲律賓籍外勞的實際與期望休閒活動參與類型都以社交類活動為最多,其次為知識類活動,但期望與實際休閒活動參與除了逸樂類活動之外其他五類有顯著性落差存在。 二、 台北縣市菲律賓籍外勞最主要的休閒阻礙因素為:休閒活動不符合宗教信仰、休閒資訊、金錢、時間的缺乏以及休閒活動的設備器材缺乏便利性,主要為結構性的休閒阻礙因素。 三、 綜上所述,若要替台北縣市菲律賓籍勞工舉辦休閒活動可以以社交類及知識類活動為主,為避免上述阻礙,亦可由舉辦宗教性節慶活動著手。 關鍵字:外籍勞工、菲律賓籍勞工、休閒活動類型、休閒阻礙
  • Item
    臺北市地政士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之研究
    (2015) 彭秀梅; Peng, Hsiu-Mei
    本研究主要在於瞭解臺北市地政士的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情形,並探討不同人口背景變項在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之差異情形,以及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之間的關係情形。本研究之對象為臺北市地政士職業工會成員中目前仍獨立開業或受人雇用之地政士,採問卷調查法,以隨機抽樣方式發放問卷瞭解受試者的休閒參與現況,自2015年2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進行預試、自2015年3月1日至4月30日進行正式施測,結果發現:一、臺北市地政士較喜愛參與靜態休閒活動。二、男性地政士較女性同業更為投入休閒活動,並且高中 (職) 學歷地政士與研究所以上學歷地政士相比,在休閒參與上更為投入,健行受到年長者的喜愛。三、教育程度及每月收入會影響休閒阻礙的感知程度。四、不同人口背景變項,在休閒無聊感未達顯著差異。五、休閒參與與休閒阻礙及休閒無聊感無顯著相關;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則具有中度至低度相關。本研究建議:一、臺北市地政士地政士應多元化的參與休閒活動。二、臺北市地政士公會能夠定期舉辦活動以提高地政士之休閒參與意願。三、增加高中 (職) 學歷之地政士之休閒知識及資訊取得方法。四、降低地政士之休閒無聊感。並對後續研究提出建議:一、以不同的研究方法來進行臺北地政士的相關研究。二、增加研究範圍與研究對象。三、增加研究變項如不同的社會因素變項。
  • Item
    分駐(派出)所所長休閒參與及阻礙之研究-以桃園市政府警察局為例
    (2016) 曾政欽; Tseng, Cheng-Chin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並瞭解分駐 (派出) 所所長休閒參與現況、面臨休閒阻礙因素與協商策略,以Crawford 與 Godbey (1987) 提出休閒阻礙分類 (個人內在阻礙因素、人際間阻礙因素及結構性阻礙因素) 為基礎,採立意取樣方法及半結構訪談法針對桃園市政府警察局15位所長進行訪談。研究結果發現:1. 所長在勤餘時間從事的休閒活動為跑步、打球、泡茶、看書、看電視等活動。輪休與家人從事休閒活動為戶外郊遊、享用美食。2. 個人內在阻礙為動機、壓力及認知。3. 人際間阻礙主因輪休作息關係,受家人影響較多。4. 結構性阻礙為時間、工作職責、身分、金錢、距離、休閒設施及環境等因素。5. 面臨阻礙時,採取溝通協調,有計畫解決問題、正向再評價及忽略或逃避等協商策略。本研究建議所長:1. 建立相關休閒認知,有效控管、利用有限時間從事休閒活動,以取得工作與休閒之間平衡。2. 改進簡化相關工作流程,以創造更多休閒時間。3. 充分授權予副所長,責任共同分擔,落實代理人制度。4. 年資較淺所長進行理財規劃,以培植一定經濟能力。建議警政機關:1. 辦理相關休閒教育課程,以避免所長相關休閒認知不一。2. 減少行政協助事項,以治安基本面為依歸,避免績效競爭的惡性循環。3. 課予副所長工作職責,並規範所長勤休方式,朝人性化原則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