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3

隨時代推演至今,社會結構與需求的轉變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同的風貌,社會大眾對運動休閒與觀光餐旅需求與重視程度大幅提升,使得休閒觀光服務產業於近年蓬勃發展,甚至可說是扮演臺灣經濟永續發展的重要角色。對此經濟趨勢提出回應,由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以及餐旅管理研究所兩所進行整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應運而生。

本所前身之一為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於1998年成立籌備處,並於1999年2月通過設立國內第一個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88學年度開始招生,91學年度起設置「運動與休閒管理在職專班」。師大運休所致力於培育學生運動與休閒領域專業,提供運動與休閒產業所需之課程教學,發展與實務結合之學術課程。

本所前身另一單位為餐旅管理研究所,原隸屬於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人發系於2001年設立營養與餐飲組之碩士與博士班,於2005年餐飲獨立設組,更名為「餐旅管理與教育組」。2008年8月正式於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下成立「餐旅管理與教育研究所」,99學年度由教育學院改隸管理學院,100學年度更名為「餐旅管理研究所」。師大餐旅所以培育傑出餐旅管理人才為目標,課程設計與規劃及發展著重「實務、理論、研究」的全方位餐旅管理教育。

為順應世界經濟趨勢以及產業潮流、並配合校方院所政策,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餐旅管理研究所兩所自101學年度起完成合併,在結合兩所之教學資源與專業師資之下,以培育未來運動休閒與餐旅產業之專業管理菁英人才為目標,發展多元化、國際化、專業化之課程設計,期許為運動休閒餐旅及觀光領域注入活力,開啟臺灣運動休閒觀光產業全新風貌。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6
  • Item
    現在挑戰剛好─橘色世代參與鐵人三項門檻及動機
    (2022) 黃振華; Huang, Jhen-Hua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橘色世代參與鐵人三項動機,根據行政院國發會110年統計,40歲到69歲人口佔臺灣總人口44.69%,且男性與女性平均壽命皆高於全球平均。而橘色世代,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界定,人類稱為老年的年齡為65歲以上,常見的「橘色世代」則是指45歲以上。橘色世代的人,仍是健康活躍者,相較於老年族群,在經濟、健康、娛樂、投資都處於開放且活躍。橘色世代處於準備退休及已退休階段,重視著「健康議題」、「教育學習」、「休閒娛樂」、「愛心奉獻」、「自我實現」。鐵人三項在臺灣發展已超過30年,參與人數已是國內成長最快速的運動項目之一,也是許多民眾所嚮往與追求的目標,因此本研究先利用問卷調查法以分層抽樣法,蒐集問卷共計342份有效樣本,進行分析後再進行第二階段,而第二階段再以半結構式訪談法更深入探討橘色世代參與鐵人三項動機與需求。而第二階段共計訪問了七位橘色世代受訪者,其中包含六位有參與過鐵人三項及一位未參與過鐵人三項。研究結果除了清楚了解橘色世代的族群輪廓之外,也發現身體狀況與健康管理對於橘色世代參與鐵人三項為雙面刃,另外在未來橘色世代如果要參與鐵人三項可以採用健康管理與自我實現的方式去影響橘色世代參與鐵人三項活動,本研究建議未來可以提高問卷樣本數以及增加訪談族群廣度。最後如果未來疫情趨緩後可以舉辦實體多人訪談除了有更好互動之外更能引起受訪者之間的深度交流,更能為未來橘色世代參與鐵人三項所訂定完整參與規劃的方便性與可行性。
  • Item
    探討臺北市樂齡教育參與動機、效益與願付意願之因素
    (2021) 陳奕婷; Chen, Yi-Ting
    在臺灣,政府為了讓退休或即將退休的樂齡族群能迅速適應晚年生活,透過樂齡教育機構,提供多元的學習管道 。樂齡教育屬於自願性的再教育,人們可以自由選擇參與課程的權利,政府也提供課程費用上的補助。但在老年人口逐年增長的情況下,倘若持續提供經費的補助,容易造成政府與下一代的經濟負擔。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投入樂齡教育的參與動機、效益與願付意願之因素,選取 5間在臺北市公辦民營樂齡教育機構參與課程之 20位樂齡者,經由半結構式訪談法,了解樂齡族群參與課程之背景動機、效益,以及願意花費的金錢與時間。研究結果得知,樂齡教育的參與主要取決於自身需求與獲得效益,他們會依據「個人時間安排」、「課程參與後的收穫與感受」選擇合適之課程 參與。然而,由於樂齡族群對於價錢較沒有概念,因此願意付出的時間與金錢會依據個人能力及課程價值之主觀感受而定。在鼓勵樂齡族群透過參與課程預防老化、改善健康的同時,建議能從樂齡族群之需求、效益等層面探討,結合過往的生活經驗並在課程中給予適時的回饋,使其有效達成活躍老化之目的。
  • Item
    週末籃球聯賽參賽者持續參與預測模型之研究
    (2021) 吳咏宣; Wu, Yung-Hsuan
    本研究旨在探討週末籃球聯盟球賽參賽者持續參與球隊之預測,以問卷調查法詢問週末籃球聯盟球賽參賽者之參與動機、團隊氣氛與社會支持與持續參與該球隊之情形,共回收272份網路問卷。根據回收問卷分析參與動機、團隊氣氛、社會支持與持續參與之現況與差異,並以多元迴歸分析變量間之關係,最後以邏輯斯迴歸建構出預測是否持續參與該球隊之模型。研究結果發現在多元迴歸分析中,參與動機 (β = .178,p = .003)、團隊氣氛 (β = .317,p< .001)、社會支持 (β = .232,p <.001) 對持續參與之預測模型R2為.352,且和持續參與有正向關係且達顯著水準。在邏輯斯迴歸分析中,以性別等15項人口統計變量以及參與動機、團隊氣氛、社會支持等三個變量之層面,對是否持續參與球隊之預測模型R2為.467,其中是否缺乏時間 (Wald = 4.400,p = .036,Exp(B) = 1.09)、球隊是否有原本就認識的人 (Wald = 8.422,p = .004,Exp(B) = 34.847)、休閒需求 (Wald = 4.071,p = .044,Exp(B) = 1.69) 等三個變量達到顯著水準,可有效預測是否持續參與球隊。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供實務上的建議,供週末籃球聯賽參賽者與主辦單位作為改善持續參與的參考。
  • Item
    大學院校學生運動型體感遊戲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以Wii遊戲機為例
    (2012) 郭家儀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院校學生參與體感遊戲機Wii之運動型遊戲時,其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關係情形,以大學院校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便利抽樣的方式進行網路問卷調查,共回收487份問卷,所得資料以統計軟體PASW 18.0 for windows進行描述性統計、項目分析、信度分析、因素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雪費事後考驗,並得到以下結論:一、Wii運動型體感遊戲參與者之大學院校學生以男性、四年級與研究所、北部大學為主,平均每月可支配金額多為3,001~6,000元,平均每週遊戲頻率以每週一次 (含) 以下為最多,每次遊戲時數以1~3小時為最多,遊戲資歷以1-3年為最多。二、參與動機可分為成就性動機、社會性動機、健康性動機、娛樂性動機等四個因素,在「社會性動機」之程度較高,其次為「娛樂性動機」。三、休閒效益共分為四個因素構面,生理效益、心理效益、社交效益、教育效益,其中在「心理效益」之休閒效益程度最高,其次為「社交效益」,而「生理效益」之分數最低。四、人口背景與參與動機具有顯著差異。五、人口背景與休閒效益具有顯著差異。六、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各構面皆有正相關之情形,且兩者存在高度正相關。鑑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一、開發女性Wii遊戲參與者,依其需求制訂行銷策略,開發女性潛力市場;二、提供更多元的網絡連線方式,增加參與者之社會性動機及社交效益;三、對遊戲主機之操作及相關運動型遊戲內容進行調整,增加遊戲生理效益,提高消費者欲購買Wii之健康性動機;四、提供更專業、更擬真之運動遊戲內容,加強運動遊戲之參與動機。五、瞭解參與者遊戲特性、遊戲頻率,定期發送商品最新資訊以及折扣活動,鞏固消費者之忠誠度。
  • Item
    大專排球代表隊選手目標取向與參與動機之關聯性研究
    (2012) 林巧婷; Lin, Chiao-Ting
      運動選手因為擁有不同的目標取向與參與動機,而產生小至態度、動機氣候,大至運動表現等不同影響,因此,本研究旨在瞭解大專排球選手在目標取向和參與動機之相關情形,分析影響選手的因素為何,並提出改進方法。本研究使用運動目標取向量表與運動動機量表,以100學年度大專排球選手為研究對象,共取得447份有效樣本,並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典型相關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大專排球選手男女比例相當,近半數選手為一般級選手。 二、大專排球選手以自我取向作為成功的依準,並以內在動機為主要參與動機。 三、性別、球齡、位置、組別、運動成績優良學生、每周練習時間在目標取向及參與動機各有差異,唯年級無顯著差異。 四、大專排球選手之工作取向與內在動機呈正相關、與無動機與外在調節呈負相關;自我取向與無動機、內射調節、外在調節與認同調節呈正相關。 基於上述結果,建議大專排球代表隊可形成良好訓練情境,培養適當球隊氣氛、大專排球委員會應訂定良好賽制,定期檢討但避免大幅更改,而在大專院校中則應提升校園排球運動風氣,使排球有跳脫運動場上的發展,進而強化大專排球選手之參與動機,提升其運動表現。
  • Item
    統一7-ELEVEn獅隊球迷後援會成員參與動機、滿意度與球隊認同之研究
    (2011) 鄧守棋; Shou-Chi, Teng
    本研究旨在瞭解統一獅球迷後援會成員之人口背景、參與動機、滿意度與球隊認同為何。本研究以386名統一獅球迷後援會成員為研究對象,並以「統一獅球迷後援會成員參與動機、滿意度與球隊認同調查問卷」為工具,進行問卷調查,針對研究結果及其所代表的意義,經由討論,得到以下結論: 一、統一獅球迷後援會成員以男性、24歲~29歲、最高學歷為大學、職業為學生、平均月收入三萬~五萬元之球迷為其人口統計特徵。 二、統一獅球迷後援會成員參與動機根據因素分析的結果可分為「社會構面」、「心理構面」、「放鬆構面」;研究結果可知,統一獅球迷後援會成員在「社會構面」之動機程度較高,其次為「放鬆構面」,「社會構面」與「放鬆構面」之間的差距並不大,顯示後援會成員在從事休閒活動上主要的目的為滿足社會需求與放鬆的需求。 三、統一獅球迷後援會成員滿意度根據因素分析結果可分為「知性構面」、「社會構面」、「放鬆構面」與「便利性構面」;根據研究結果,統一獅球迷後援會成員之滿意度在「便利性構面上」有最高的滿意度,其次為「社會構面」,由結果可知,球迷後援會成員對於加入後援會所帶來的便利性有很高的滿意度。 四、統一獅球迷後援會成員球隊認同根據研究結果,統一獅球迷後援會成員在球隊認同上有著中高度的球隊認同,顯示統一獅球迷後援會成員對於統一獅隊有著極高的球隊認同感。 五、統一獅球迷後援會成員之人口背景對參與動機在性別、職業與平均月收入上都沒有顯著的差異;年齡在「心理構面」與「社會構面」上有顯著差異;在教育程度上,「社會構面」、「心理構面」與「放鬆構面」有顯著的差異。 六、統一獅球迷後援會成員之性別、年齡、職業與平均月收入對於滿意度沒有顯著的差異;但在教育程度上,不同的教育程度對於滿意度有著顯著的差異。 七、統一獅球迷後援會成員之性別、年齡、職業與平均月收入上,與球隊認同沒有顯著之差異;球隊認同在教育程度上有著顯著之差異。 八、統一獅球迷後援會成員之參與動機與滿意度各構面皆有正相關之情形,且兩者存在高度正相關,可發現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間的確有著顯著關係情形。 九、統一獅球迷後援會成員之參與動機與球隊認同各構面皆有正相關之情形,且兩者存在中度正相關,可發現參與動機與球隊認同之間的確有著顯著關係情形。 十、統一獅球迷後援會成員之滿意度與球隊認同各構面皆有正相關之情形,且兩者存在中度正相關,可發現滿意度與球隊認同之間的確有著顯著關係情形。
  • Item
    臺灣籃球運動參與及觀賞相關之研究
    (2011) 李子聖; Lee, Tzu-Sheng
    本研究之目的為瞭解臺灣籃球運動參與者的參與動機與行為,以及觀賞動機與行為,並進一步探討兩種動機間與行為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採立意抽樣方式,共回收有效問卷821份,所得資料使用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一樣本t檢定及卡方檢定等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臺灣籃球運動參與者年齡集中在24歲以下,職業多為學生且以未婚居多,顯示參與者以青少年居多。教育程度以大學(專)居多,月收入則以10,000元以下居多。影響參與者參與籃球運動的主要動機為「體驗刺激」;影響參與者觀賞籃球比賽的主要動機為「歸屬感」。參與行為部分,參與者參與球齡以「2~5年」居多,參與頻率以「每月不到1次居多」,參與時數以「1~2小時內」居多,參與型態以「沒特定行」居多,參與同伴以「同學居多」,參與花費則以「1,000元及以下」居多;觀賞行為部分,參與者平均一年至現場看比賽的次數以「1~3次」居多,至現場觀賞比賽的花費以「500元及以下」居多,至現場觀賞的同伴以「同學」居多。透過電視或網路觀賞國內及國外籃球比賽的頻率皆以「每週3次及以上」居多,觀賞型態皆以「沒特定型」居多,觀賞同伴則以「同學」居多,多數參與者開始喜歡觀賞比賽的球齡為「2~5年」。二、不同年齡、性別及教育程度的參與者在參與動機上有顯著差異;不同背景變項皆在參與行有顯著差異;除月收入之外,其他背景變項皆在觀賞動機上達顯著差異;不同背景變項在觀賞行為上皆有顯著差異。三、內在動機參與者,觀賞內在動機高於外在動機參與者;外在動機參與者,觀賞外在動機高於內在動機參與者。此外,對不同參與動機參與者來說,觀賞內在動機皆高於外在動機。四、不同參與行為參與者在所有觀賞行為上皆有差異。本研究之結果,期能提供國內如SBL等相關單位未來舉辦賽事及擬定行銷策略之參考。
  • Item
    臺北市籃球俱樂部參與者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2009) 林子揚; Lin Tzu-Yang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籃球俱樂部參與者參與動機、持續涉入、滿意度之間的關係,並採取半結構式訪談法,以瞭解臺北市籃球俱樂部立地條件、市場經營、消費潛力、策略輔導現況、滿意度。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臺北市籃球俱樂部之參與者(含APAL行動力運動聯盟、SBBL籃球聯盟、中正籃球聯盟),訪談對象為三個俱樂部之經營者。問卷調查法共發出576份問卷,有效問卷計有272份。利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迴歸分析、質性分析等方法分析後,主要研究結果如下:成立條件方面,臺北市籃球俱樂部均在室內場館。市場經營方面,經營者有分個人、行銷公司以及運動中心,皆在假日進行比賽。每季成本約40萬元,且有獲利空間。行銷手法上透過電子通路宣傳、收取費用採取差別訂價。策略輔導方面:缺乏相關輔導策略,各俱樂部認為合併之可能性不高。臺北市籃球俱樂部參與者多在21-40歲間,顯示參與者以青壯年居多。婚姻狀況以未婚最多,參與者學歷大多在大學(專)以上,參與者職業以上班族與學生為主,每月個人收入(零用金)部分多在50,000元以下,居住地位於臺北縣市居多。臺北市籃球俱樂部參與者人口統計變項對參與動機、持續涉入、滿意度有顯著影響,參與動機與持續涉入有顯著相關,臺北市籃球俱樂部參與者滿意度的迴歸方程式為:臺北市籃球俱樂部參與者滿意度=9.23+.04(身心健康需求)+.07(分享需求)+.07(社會需求)+.07(成就需求)+.25(吸引力)。
  • Item
    職棒類型線上遊戲玩家其參與動機與職棒消費動機相關性之研究
    (2009) 劉漢賢; Han-Hsien Liu
    電玩遊戲出現至今已逾40年,隨著硬體設備的進步與軟體研發的多元化,各類型遊戲陸續出現,而運動類型的遊戲長期皆為遊戲廠商努力經營的市場,網路環境逐漸成熟的今日,線上遊戲發展亦呈爆炸性成長,近年隨休閒類型線上遊戲當道,遊戲廠商無法忽視此市場的潛力,自中華職棒取得授權,推出職棒類型之線上遊戲,如此現實與虛擬間的合作模式激發本研究之研究動機。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參與職棒類型線上遊戲玩家之參與動機,與其在進行遊戲後,對中華職棒的態度及相關商品的消費動機,並對兩者進行相關性的驗證。本研究採網路問卷方式施行,回收748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達98.55%。所得資料經描述性統計、信度分析、因素分析、MANOVA、Scheffe事後考驗法與典型相關法後,得知研究結果為: 一、中華職棒所授權之遊戲有其獨特性與市場話題,目前卻無國內廠商專門製作此類型遊戲,而以引進國外遊戲為主。 二、學生族群為此類遊戲的主要玩家,遊戲選擇以「全民打棒球」的玩家為最多。 三、遊戲頻次上,以每天數次,每次遊戲時間為三小時以內為多。 四、男性、平均月薪10,000元以下的學生族群較願意參與此類遊戲,遊戲參與動機越強烈的玩家,則其每月遊戲消費額與遊戲頻次越高,有參與後援會的玩家,其認同感之動機,明顯高於無參與者;年齡較小、平均月薪10,000元以下的學生族群較願意針對職棒進行消費行為,研究結果亦顯示,每月遊戲商品消費額越高的人,其職棒消費意願越高。 五、職棒類型線上遊戲玩家其遊戲參與動機與職棒消費動機上確實存在相關性,玩家的遊戲參與動機越強烈,則其對職棒消費意願的可能性就越大。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中華職棒聯盟與職棒類型遊戲廠商兩者間有密切之關連性,若能相互進行合作,發揮彼此在虛擬與現實通路中的優勢,即可在行銷、推廣上達成雙贏的局面。
  • Item
    女性志願服務者參與動機、組織承諾對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救國團真善美聯誼會為例
    (2014) 程國展; Cheng Kuo-Chan
    本研究旨在瞭解救國團真善美聯誼會志工分佈情形,各類型志工對於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之感受程度,以及參與動機與組織承諾對於組織公民行為之預測力。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共收集296份有效問卷。資料處理分析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多元線性迴歸等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 一、救國團真善美聯誼會志工主要是41~50歲、已婚者、子女數為2位居多;教育程度以高中 (職) 為多數、從事職業主要是工商服務業;志工年資最長為32年,最短為1年,其平均年資為6.43年;以不是現任 (曾任) 職務者居多;家庭成員無參加志工團體 (不限真善美聯誼會) 經驗為多數,其加入動機主要是親友介紹,服務區域以中區最多。 二、救國團真善美聯誼會志工整體對於參與動機、組織承諾之認知在「同意」與「非常同意」之間;對於組織公民行為之角色內行為及人際利他主義的認知在「同意」與「非常同意」之間,但是對組織公益行為之認知在「普通」與「同意」之間,顯示尚有加強空間。 三、不同年齡層救國團真善美志工在參與動機認知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四、救國團真善美志工之家庭成員有無參加志工團體 (不限真善美聯誼會) 經驗以及是否現任 (曾任) 職務在組織承諾之認知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五、救國團真善美志工之家庭成員有無參加志工團體 (不限真善美聯誼會) 經驗以及是否現任 (曾任) 職務在組織公民行為之認知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六、救國團真善美聯誼會志工之參與動機及組織承諾呈現顯著的正相關。其次,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之角色內行為與人際利他行為呈現顯著的正相關。最後,參與動機與組織公民行為之角色內行為與人際利他行為呈現顯著的正相關。 七、救國團真善美聯誼會志工參與動機之利他主義以及組織承諾對於組織公民行為具有顯著的預測力。 本研究建議救國團真善美聯誼會在實務方面可以建立專案推動小組、提供適宜管道、滿足志工需求,強化志工管理,增加組織整體利益、塑造優良的組織文化。後續研究方面,擴大研究範圍、運用質性與量化方式調查或增加相關研究變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