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3

隨時代推演至今,社會結構與需求的轉變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同的風貌,社會大眾對運動休閒與觀光餐旅需求與重視程度大幅提升,使得休閒觀光服務產業於近年蓬勃發展,甚至可說是扮演臺灣經濟永續發展的重要角色。對此經濟趨勢提出回應,由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以及餐旅管理研究所兩所進行整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應運而生。

本所前身之一為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於1998年成立籌備處,並於1999年2月通過設立國內第一個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88學年度開始招生,91學年度起設置「運動與休閒管理在職專班」。師大運休所致力於培育學生運動與休閒領域專業,提供運動與休閒產業所需之課程教學,發展與實務結合之學術課程。

本所前身另一單位為餐旅管理研究所,原隸屬於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人發系於2001年設立營養與餐飲組之碩士與博士班,於2005年餐飲獨立設組,更名為「餐旅管理與教育組」。2008年8月正式於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下成立「餐旅管理與教育研究所」,99學年度由教育學院改隸管理學院,100學年度更名為「餐旅管理研究所」。師大餐旅所以培育傑出餐旅管理人才為目標,課程設計與規劃及發展著重「實務、理論、研究」的全方位餐旅管理教育。

為順應世界經濟趨勢以及產業潮流、並配合校方院所政策,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餐旅管理研究所兩所自101學年度起完成合併,在結合兩所之教學資源與專業師資之下,以培育未來運動休閒與餐旅產業之專業管理菁英人才為目標,發展多元化、國際化、專業化之課程設計,期許為運動休閒餐旅及觀光領域注入活力,開啟臺灣運動休閒觀光產業全新風貌。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高齡者在臺北市運動中心休閒運動參與及設施需求之研究
    (2012) 黃筱棻; Huang, Hsiao-fen
    臺灣高齡者於1993年人口比率已超過7%。行政院並預估於2025年將超過20%,成為超高齡 (super-aged) 社會。臺灣處在高齡化趨勢中,故積極研擬行動措施因應勢必逐年增加之保險、醫療、救助及福利等社會支出之挑戰勢在必行。研究目的旨在瞭解在臺北市運動中心參與休閒運動高齡者,其參與現況及與運動參與及設施需求關聯性,以問卷調查方式,總計發放問卷1020份,回收有效問卷808份,運用SPSS統計軟體分析,以描述性統計與卡方檢定處理,研究結果如下:一、高齡者以男性居多,80歲以上參與比例逐漸下滑,已婚 (配偶健在) 者比例與過去研究相較減少6.3%,並以患有高血壓、關節痛與糖尿病者為多。二、高齡者以天天運動比例最高,公益時段平均使用率高於非公益時段,且最常參與休閒運動項目亦以運動中心硬體設備為主,軟體課程活動為輔。三、不同性別高齡者參與運動中心休閒運動,其缺乏運動同伴之阻礙因素較不明顯,運動主要目的係為了健康與生活習慣,交通方式與時間則以走路與11至20分鐘比例最高。四、不同性別高齡者皆「重複」與「集中」使用特定運動設施,最需要的運動與附帶設施需求比例相同,女性需求托育中心比例較高,避免運動傷害則為男性需要專業指導主要原因。本研究建議受託廠商除應將增設安全防護需求納入參考,並增強高齡者主動預防重於被動維護之概念,以保障高齡者、受託廠商與臺北市政府三者之安全及責任。二、臺北市政府應審慎規劃確立二代運動中心為絕對分眾化或融合使用及是否需整合醫療、社福、運動與交通等相關資源。三、運動與休閒並重,提供身心靈舒展空間以呼應不同需求,是二代運動中心規劃重點;彙整困難與問題,並能協調整合突破阻礙,為二代運動中心能否具體執行之契機。並建議後續研究可以本研究資料為基礎,擴大範圍,調查未曾參與臺北市運動中心休閒運動或在其他場所從事休閒運動之高齡者,建置外部資料基礎,進行比較分析。其次與高齡者深入訪談,剖析數字現象背後的深層意義為何,輔以專家學者、政府單位之政策規劃與廠商之見解,規劃臺北市休閒運動與設施管理發展。
  • Item
    臺北市運動中心消費者服務品質、知覺價值與滿意度之研究
    (2012) 許樹錚; Su-Cheng Hsu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運動中心消費者對服務品質、知覺價值與滿意度之情形。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針對臺北市十二個運動中心消費者進行抽樣調查,並以問卷為研究工具,總計發出問卷840份,回收549份,有效問卷為548份,回收率65.4%,問卷有效率65.3%,所得回收資料運用SPSS統計軟體分析,採用敘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得到以下結果: 一、臺北市運動中心的消費者男性與女性比例相當,以居住在臺北市及新北市最為多,教育程度則多在大專程度以上,偏向高學歷族群,而個人平均月收入以「20,000元以下」者最多,在職業別部分則以學生族群最多,其次是服務業與商業,消費者行為以每週平均前來臺北市運動中心消費1-2次最多。 二、不同「時段」的消費者統計變項在滿意度上有所差異,非公益時段之滿意度較公益時段高,顯示消費者願意付費以獲得良好之服務品質。 三、不同「性別」、「教育程度」等2項人口統計變項在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其中男性較女性傾向正向滿意,教育程度越高,對滿意度之期望較低。 四、研究結果發現消費者在不同時段、性別與教育程度方面,對於運動中心之「品質」與「聲譽」兩部分都明顯地傾向正面同意。 五、臺北市運動中心消費者的消費動機、知覺價值、滿意度之間都具有顯著的正向關係,其中知覺價值與滿意度呈現高度的相關性。 在對運動中心經營者的建議部分,分為以下幾項: 一、加強非公益時段消費者之忠誠度。 二、開發非公益時段的消費族群。 三、增加時間流暢的誘因,提升滿意度。   而在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上,則建議在研究變項、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上有所擴增,如此方能使研究更加全面、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