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3

隨時代推演至今,社會結構與需求的轉變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同的風貌,社會大眾對運動休閒與觀光餐旅需求與重視程度大幅提升,使得休閒觀光服務產業於近年蓬勃發展,甚至可說是扮演臺灣經濟永續發展的重要角色。對此經濟趨勢提出回應,由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以及餐旅管理研究所兩所進行整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應運而生。

本所前身之一為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於1998年成立籌備處,並於1999年2月通過設立國內第一個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88學年度開始招生,91學年度起設置「運動與休閒管理在職專班」。師大運休所致力於培育學生運動與休閒領域專業,提供運動與休閒產業所需之課程教學,發展與實務結合之學術課程。

本所前身另一單位為餐旅管理研究所,原隸屬於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人發系於2001年設立營養與餐飲組之碩士與博士班,於2005年餐飲獨立設組,更名為「餐旅管理與教育組」。2008年8月正式於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下成立「餐旅管理與教育研究所」,99學年度由教育學院改隸管理學院,100學年度更名為「餐旅管理研究所」。師大餐旅所以培育傑出餐旅管理人才為目標,課程設計與規劃及發展著重「實務、理論、研究」的全方位餐旅管理教育。

為順應世界經濟趨勢以及產業潮流、並配合校方院所政策,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餐旅管理研究所兩所自101學年度起完成合併,在結合兩所之教學資源與專業師資之下,以培育未來運動休閒與餐旅產業之專業管理菁英人才為目標,發展多元化、國際化、專業化之課程設計,期許為運動休閒餐旅及觀光領域注入活力,開啟臺灣運動休閒觀光產業全新風貌。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高齡者網路使用與客觀身體活動之關聯性探討
    (2024) 鍾沿諭; Chung, Yen-Yu
    隨著人口迅速老化,促進高齡者的健康日益受到重視,有研究指出透過網路可能是有效的可行方式。網路提供豐富資訊和服務,越來越多高齡者透過網路獲取各種健康資訊,此外,許多研究已證實身體活動能為高齡者帶來許多健康效益,因此本研究欲探討探討高齡者網路使用與身體活動間的關聯性。研究目的如下:(1) 了解高齡者的社會人口學特性與網路使用、身體活動間之關聯性。(2) 探討高齡者網路使用與身體活動間之關聯性。本研究招募199名65歲以上、具備獨立行走能力且有清楚口語表達能力的高齡者,研究使用客觀測量工具ActiGraph三軸加速規 (GT3X+, Pensacola, Florida) 記錄身體活動量,進行連續7天的配戴,每日10小時以上,至少配戴4日並包含1日假日。網路使用則透過數位發展部之數位調查問卷以了解使用狀況,並蒐集社會人口學變項,研究資料經問卷編碼和身體活動數據轉換後,剔除數據不全之資料,共納入172名有效樣本,以SPSS 23進行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多元邏輯斯迴歸進行分析。所得結果如下:一、「網路使用頻率中等」的高齡者較「不使用或網路使用頻率低」者有較高的可能性達到WHO所建議的每週150分鐘身體活動,且有較多的每日平均步數。二、網路使用目的為「資訊取得」的高齡者較「不使用/不知道或其他」者有較高的可能性達到WHO所建議的每週150分鐘身體活動,且有較多的每日平均客觀中強度、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及平均步數。本研究提供健康傳播支持性的實證結果,可供高齡者身體活動之政策參考,或數位產品開發、健康促進規劃等高齡者服務產業評估依據,達到提升臺灣高齡者健康發展之目的。
  • Item
    COVID-19疫情期間空服員身體活動量與睡眠品質研究
    (2022) 吳尚寧; Wu, Shang-Ning
    COVID-19對航空業造成巨大衝擊,空服員作息及上班模式因而改變,針對疫情期間空服員身體活動量與睡眠品質現況及關聯性進行探討有其必要性,故本研究之目的分別為了解COVID-19疫情期間,一、研究對象身體活動量與睡眠情形之現況。二、研究對象社會人口變項、身體活動量與睡眠情況之關聯性。三、研究對象身體活動量與睡眠情況之關聯性。本研究為橫斷性研究設計,以國內某航空公司空服員為研究對象,於2022年2月至3月間以方便取樣進行網路問卷調查,共取得307份有效樣本。研究工具包括個人社會背景變項、國際身體活動量表短版-臺灣中文版及中文版匹茲堡睡眠品質指標量表,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及二元邏輯斯迴歸進行數據分析,研究結果如下:一、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38±9歲,過去一個月內有經歷過居家檢疫、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或自主健康管理者有54.1%,平均工作天數為3.91±4.06天。身體活動總量為667.33±754.27 (分/週),每週達身體活動建議量者 (每週150分鐘) 佔81.4%;睡眠品質良好者54.7%,所有研究對象平均睡眠時數8.73±1.43小時。二、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其身體活動及睡眠品質無顯著關聯性。三、研究對象達身體活動建議量與否與其睡眠品質同樣無顯著關聯性。本研究結果顯示疫情期間空服員工作天數少,並多從事充足的身體活動,儘管本研究並未發現空服員達身體活動建議量與良好的睡眠品質有顯著相關,然而數據證實疫情期間空服員睡眠品質顯著優於非疫情時期及其他多數職業,建議未來研究者欲探討空服員睡眠品質可考慮加入其他變項:如壓力、久坐與生活品質等進行研究,亦可運用混合性研究設計,透過問卷調查、焦點團體法及訪談等方式廣泛地進行資料蒐集。
  • Item
    臺北市高齡者自覺健康狀況相關因素之探討
    (2020) 吳美漪; Wu, Mei-yi
    我國於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預計於2026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隨著生育率降低,高齡人口持續增加,經濟勞動人口銳減,導致扶養比提高、勞動力不足,稅收減少的同時卻仍須支出大筆預算,提供高齡人口之醫療照護需求。因此,面對高齡社會,許多國內學者亦積極投入各項有關高齡者身體活動行為及健康相關議題之研究。本研究以臺北市十二行政區域內65歲以上之高齡者為研究對象,以分層隨機抽樣進行電話調查訪問,期許透過代表性都會型城市研究成果,鼓勵高齡者提升進行身體活動行為之意願,讓高齡者能夠擁有健康的身體來延續生命。 研究發現83.1%的臺北市高齡者自覺健康狀況為好,而有65.6%的高齡者每週身體活動時間有超過150分鐘,顯示有過半的臺北市高齡者已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而教育程度、身體活動量、喝酒及小睡行為皆與自覺健康狀況達顯著相關,研究發現教育程度越高、從事身體活動時間越長之高齡者,自覺健康狀況較好,而有喝酒行為、小睡越多者,自覺健康狀況不好,與過去研究相同,因此過去之研究也適用於探討臺北市高齡者自覺健康狀況相關情形,同樣可供未來政府在進行衛教政策時擬定參考,也可讓後續進行相關研究的學者列為參考依據;而臺北市高齡者可參考本研究結果,提高身體活動量、避免不良行為,藉此維持身體健康。
  • Item
    身體活動量與睡眠品質之相關研究-以高科技產業員工為例
    (2008) 李筱萱; Hsiao-Shiuan Lee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科技產業研發員工身體活動量與睡眠品質之狀況及相互關係,並瞭解不同的個人屬性對身體活動量及睡眠品質的影響,個人屬性中包括人口統計變項及個人健康狀況,身體活動量是以IPAQ台灣活動量自填短版及睡眠品質是以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PSQI)為研究調查工具,本研究以387名高科技產業研發員工為研究對象,依高科技產業行業別人數分層叢集抽樣的方法抽樣並以E-mail發送問卷,本研究回收565電子問卷經審視剔除部份非研發員工及無效問卷後,以SPSS For Windows套裝統計軟體統計並分析所得資料。本研究結果發現以下六項結論:  一、高科技產業研發員工男生比女生多,大多數為年輕人且未婚,其BMI、自覺壓力及自覺健康狀況大部份人均屬正常,過半數之研發員工健康狀況則有每況愈下趨勢。 二、高科技產業研發員工的身體活動量有65%的受試者身體活動量不足。 三、高科技產業研發員工有將近58%的人睡眠品質不良。 四、高科技產業研發員工不同的個人屬性對身體活動量有影響者為年齡、教育程度及自覺健康狀況。 五、高科技產業研發員工不同的個人屬性對睡眠品質差異比較結果達顯著項目為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身體質量指數、自覺壓力狀況及健康比較等。 六、高科技產業研發員工不同身體活動量對整體睡眠品質並無顯著的差異,但在睡眠品質各構成因素方面對個人主觀睡眠品質及白天功能障礙有顯著差異。 根據本研究結果身體活動量不足之高科技產業研發員工大部份人之個人主觀睡眠品質有不佳之狀況,且常有白天功能障礙狀況產生,故可適度的增加身體的活動量來改善個人主觀睡眠品質不佳及減少白天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