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

本系大學部學士班,奉教育部核定,自96學年度起取消分組招生,自99學年度起 ,調整為非中等學校師資培育學系。以培養社教機構、文化事業、非營利組織之專案管理、行銷公關、人力資源發展、方案規劃、導覽解說和社會倡議之人才為主。

這一年,我們一起探索社會教育……  

歷史沿革

社會教育學系成立於民國44年,是全國唯一以社會教育為名,培養社會教育專業人才的科系,曾分為新聞、圖書館(圖書資訊)、社會事業(社會工作)三組教學。

74學年度成立碩士班,基本目標是為培養社會教育與文化建設所需之行政人員、專業人才與研究人員,以及社會教育專業師資之養成。

84學年度成立博士班,宗旨為研究社會教育理論與實務,以培養社會教育學術研究及行政管理之高級人才。

此外,為滿足社會教育人員專業發展與終身學習之需求,於89學年度開辦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為因應時代變遷與學術分化,原新聞組、圖書資訊學組、社會工作組等三組,分別於民國86年成立「大眾傳播研究所」、民國91年成立「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民國94年成立「社會工作研究所」後,乃進行系所整合作業,並研擬計畫書,呈報教育部核定,自96學年度起大學部學士班不再分組招生教學。

研究所碩士班則自97學年度起分「成人與繼續教育組」及「社會與文化事業組」兩組招生,藉以深化社會教育研究。

目前設有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以及碩士學位在職專班,各班別形成統整一貫化發展。

自我定位

為配合本校從專門師資培育朝向綜合型大學演變之發展定位,社會教育學系已申請並奉教育部核准,自99學年度起調整為非中等學校師資培育學系,未來的發展將不再局限於正規學校體系。因此,乃綜合世界潮流與社會需求,將社會教育學系之發展定位為:「針對學習型社會及跨族群文化發展所需,進行有關規劃終身學習活動、經營社教文化事業之研究,並培養學生具備相關之能力。」同時兼顧理論研究與實務教學,加強與業界的合作,以培養具有「社會關懷、文化創新、生活充實、教育推廣」之理念的社會教育人才為目標。

教育目標

社會教育學系遵循校、院之教育目標,以及本系之自我定位,訂定本系之教育目標為:培養兼具「人文關懷、社會責任與文化使命」內涵,於社教文化事業或第三部門等領域,具備企劃、行銷、公關與經營等核心能力之人才。並以掌握社會脈動與全人理解、終身教育政策與行政、不同族群學習特性與方案設計、社教機構經營與行銷、研究方法與媒體製作、社區發展與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等等為學習核心。

核心能力
冀由培育學生核心能力,以達成前述教育目標。各班別之核心能力如下:

學士班核心能力:
1.成人創新學習規劃能力。
培養學習方案與文化活動之企劃、設計、發展和評析能力。
2.傳播媒體策略運用能力。
培養影像媒體製作、書寫報導企劃,以及新聞媒體資源整合能力。
3.社會文化事業推展能力。
培養社會和文化現象研究,以及方案設計和整合傳播行銷能力。
4.組織永續經營發展能力。
培養組織優劣勢分析能力、學習型組織推展能力和跨組織策略聯盟能力。
碩博班核心能力:
1.成人創新學習規劃能力。
2.社教文化事業經營能力。
3.社會教育專題研究能力。
碩士在職專班核心能力:
1.社會教育理論應用能力。
2.社會教育實務創新能力。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自我反思性民族誌研究:個人之博物館職場經驗
    (2024) 黃勝裕; Huang, Sheng-Yu
    「博物館到底是什麼?」這個大哉問,無論是誰,似乎都可以從國際博物館協會那裡獲得定義解惑,即便不甚瞭解,也能使用AI人工智慧ChatGPT找到各式各樣豐富的解答。但是對我個人而言,博物館卻是一場用身體力行,花費好長一段時間才得到的體驗。本論文採用敘事探究作為研究取向和研究方法,並以博物館定義、經營管理概念、MOA理論、激勵理論和轉化理論為探討基礎,從研究者「我」著手經營地方文化館的故事開始落筆,並以能呈現真實事件和人物,同時仍強調避免主觀性和偏見介入的非虛構寫作文體加以撰述,將我在各種不同型態、規模屬性迥異的博物館經歷逐一拉進,來回往復於敘事當中。敘事探究是一種不斷被創造、反思詮釋、修正、再反思詮釋的書寫過程,從這個過程發現,我是在經歷過無數次衍生自內心衝突導致外在對立的情況下,才逐漸認識到自己對於博物館真實的想法和理解,個人理想中的博物館形象,儼然不再是當初想像出來的博物館型態了。因此,我不再如以往的角度看待博物館了。從敘事探究分析發現,博物館存在本質與經濟價值之間的衝突應該講求優先順序但有妥協且平衡的空間,而建立高度協調的營運團隊,是博物館能夠順利運作的關鍵核心角色。此外,由於我自己的博物館經歷不斷地在面臨觀點衝突,但這卻促使我進行內省、反思,藉此找到了新的契機,協助我走出困境,發展出個人多元博物館事業的想法。這意味著,我在屬於自己的博物館職涯選項中增加了更多選擇。一個故事的結尾,就是另一個故事的開端,博物館這條路其實寬廣的很,期望藉此文引發更多博物館人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