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

本系大學部學士班,奉教育部核定,自96學年度起取消分組招生,自99學年度起 ,調整為非中等學校師資培育學系。以培養社教機構、文化事業、非營利組織之專案管理、行銷公關、人力資源發展、方案規劃、導覽解說和社會倡議之人才為主。

這一年,我們一起探索社會教育……  

歷史沿革

社會教育學系成立於民國44年,是全國唯一以社會教育為名,培養社會教育專業人才的科系,曾分為新聞、圖書館(圖書資訊)、社會事業(社會工作)三組教學。

74學年度成立碩士班,基本目標是為培養社會教育與文化建設所需之行政人員、專業人才與研究人員,以及社會教育專業師資之養成。

84學年度成立博士班,宗旨為研究社會教育理論與實務,以培養社會教育學術研究及行政管理之高級人才。

此外,為滿足社會教育人員專業發展與終身學習之需求,於89學年度開辦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為因應時代變遷與學術分化,原新聞組、圖書資訊學組、社會工作組等三組,分別於民國86年成立「大眾傳播研究所」、民國91年成立「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民國94年成立「社會工作研究所」後,乃進行系所整合作業,並研擬計畫書,呈報教育部核定,自96學年度起大學部學士班不再分組招生教學。

研究所碩士班則自97學年度起分「成人與繼續教育組」及「社會與文化事業組」兩組招生,藉以深化社會教育研究。

目前設有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以及碩士學位在職專班,各班別形成統整一貫化發展。

自我定位

為配合本校從專門師資培育朝向綜合型大學演變之發展定位,社會教育學系已申請並奉教育部核准,自99學年度起調整為非中等學校師資培育學系,未來的發展將不再局限於正規學校體系。因此,乃綜合世界潮流與社會需求,將社會教育學系之發展定位為:「針對學習型社會及跨族群文化發展所需,進行有關規劃終身學習活動、經營社教文化事業之研究,並培養學生具備相關之能力。」同時兼顧理論研究與實務教學,加強與業界的合作,以培養具有「社會關懷、文化創新、生活充實、教育推廣」之理念的社會教育人才為目標。

教育目標

社會教育學系遵循校、院之教育目標,以及本系之自我定位,訂定本系之教育目標為:培養兼具「人文關懷、社會責任與文化使命」內涵,於社教文化事業或第三部門等領域,具備企劃、行銷、公關與經營等核心能力之人才。並以掌握社會脈動與全人理解、終身教育政策與行政、不同族群學習特性與方案設計、社教機構經營與行銷、研究方法與媒體製作、社區發展與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等等為學習核心。

核心能力
冀由培育學生核心能力,以達成前述教育目標。各班別之核心能力如下:

學士班核心能力:
1.成人創新學習規劃能力。
培養學習方案與文化活動之企劃、設計、發展和評析能力。
2.傳播媒體策略運用能力。
培養影像媒體製作、書寫報導企劃,以及新聞媒體資源整合能力。
3.社會文化事業推展能力。
培養社會和文化現象研究,以及方案設計和整合傳播行銷能力。
4.組織永續經營發展能力。
培養組織優劣勢分析能力、學習型組織推展能力和跨組織策略聯盟能力。
碩博班核心能力:
1.成人創新學習規劃能力。
2.社教文化事業經營能力。
3.社會教育專題研究能力。
碩士在職專班核心能力:
1.社會教育理論應用能力。
2.社會教育實務創新能力。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基督教會推動社區學習策略之研究
    (2006) 王良珍; Jane Wang Lee
    基督教會推動社區學習策略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基督教會推動社區學習策略。從探討基督教會推動社區學習活動現況、困難,進而探討推動社區學習相關策略:組織建構策略、人力培育策略、學習資源整合策略,以及激發學習動機策略等。為達此目的,本研究首先探討有關的文獻,了解基督教會的教育內涵、社區學習的理論、策略規劃的理論,和基督教會社區學習推動的方法。 其次,擬定調查設計與實施程序,以自編的「基督教會推動社區學習活動研究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實施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600份,剔除資料不全者,保留有效問卷310份進行統計分析,探討目前基督教會推動社區學習的現況、困難,以及推動社區學習的組織建構、人力培育、學習資源整合,與激發社區居民學習動機等的情況。將本研究結果歸納的結論,提出建議,如下: 壹、對基督教會組織建構與行政的建議 一、設立獨立「社區教育部門專責單位」 運用「組織變革策略」:教會內部組織建構上,設立獨立「社區教育部門專責單位」;透過「行動溝通對話策略」以取得教會信徒支持,與社區居民參與。 二、建立與「公部門資源連結機制」 基督教會宜結合政府的資源,共同合作推動社區學習活動。 三、建立與民間社教機構「組織合作策略」 教會宜與民間社教機構合作,建立人力和物力資源流通的管道。 四、建立「專業人才培訓制度」 教會要釐訂社教專業人才培訓策略與實施計劃。 貳、人力資源的建議 一、建立「做中學(實習)」策略(internship training),及職前訓練,或在職訓練。 二、建立「人才人脈」策略,或建立社區居民人力資源資訊的資料庫,掌握人才人脈並建立資料檔案。 三、建立「長耳朵策略」:打聽掌握社區民眾需求,尋找社區隱居的退休師資人力等一起參與,共同促進社區發展。 四、建立「恩賜才能自我評估策略」:發掘教會信徒的恩賜一起參與。 參、教會推動的社區學習活動資源整合策略 一、建立「社區本位的方案規劃策略」:由教會社區教育部門專責單位負責人,集合社區群眾,相關團體,就物力資源、財力資源、專業人力資源共同合作推動社區學習活動。 二、建立「社會資源整合策略」:連結家庭、學校、社會教育機構、企業機構、文教基金會等管道,統整規劃合辦社區學習活動,避免因活動重疊而浪費有限的資源。 三、建立活動行銷策略,如運用: 1. 網路策略:透過網路作線上服務,提供學習活動資訊及資料。 2. 傳播媒體策略:透過媒體,加強各項活動之宣傳行銷。 3. 口碑策略:辦理活動要注重品質以建立良好口碑,讓民眾樂意參與及推介教會的社區學習活動。 肆、激發社區民眾學習的策略 一、建立「學習認證暨定期獎勵制度策略」:獎勵及吸引民眾參與。 二、建立「需求評估策略」:活動課程規劃要朝向「社區化」,活動內容要符合社區民眾需求。 三、建立口碑策略:以活動品質激發學習的興趣,建立良好口碑。 四、建立舞台策略:辦理學習活動的「成果展」,給學員有一個展示舞台,以激發學習興趣。 五、建立評鑑策略 1. 建立需求評估:透過民調或「長耳朵策略」掌握民眾需求。 2. 建立活動品質評估:確保品質效益以吸引民眾參與。 3. 建立專業師資評估:提昇師資專業素質,提昇學習效果與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