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研究所(105學年度起與東亞學系整併)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6

1.沿革與特色

本所前身為創立於1968年之『三民主義研究所』,後於2003年更名為『政治學研究所』,歸屬於「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為順應全球化趨勢,本所在「國家發展與比較政治」與「全球化與國際政治」兩大架構下,以國家發展、比較政治、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為主軸,以東亞區域研究為方向,進行相關的研究與教學,期以培養政治學領域之專業教學、研究與實務人才。

2.任務與願景

1. 提昇教學品質,鼓勵研究風氣,以促進政治學及東亞區域研究學術之發展。

2. 進行課程之修訂,使本所教育之組織體系更趨嚴整。

3. 推動中型的整合研究計畫,奠定政治學研究的堅厚基礎, 並開拓新的研究領域主題。

3. 師資與課程

目前本所有7位專任教師,教師專長包括:海外華僑與華人研究、國家發展理論、全球化與憲政主義、民主化理論、西洋政治思想、政黨與選舉、政治行為、國際公法、國際組織、中國大陸政治與經濟發展、兩岸關係、國際關係理論、國際政治經濟學。

課程目標在於培養政治學領域之專業教學、研究與實務人才。

碩班畢業學分為32學分,博班為26學分。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我國公民投票制度之制定及施行
    (2009) 程漢正; Cherng, Hann-Cheng
    本研究主要論述內容為公民投票理論、發展過程及影響;介紹世界各國實施公民投票情形、相關問題及其影響;我國公民投票法之立法過程;我國實施公民投票之實例評析及影響等,並對公投在我國實施之困境、迷思及未來之發展,所作之整理研究提出相關研究發現及建議,盼對日後公投法之修訂及實施能更周全完善。 我國公民投票法於2003年11月27日立法院三讀通過,12月31日總統依法公布,2004年1月1日施行,為開啟我國民主進步的里程碑。公投法實施前後所舉辦公投共計29個公投案例:實施前有關經濟、環保及統獨等公投議題22個及實施後之全國第一個地方性高雄市國中小學公投議題1個、全國性強化國防等公投議題6個。就實施過程、結果、所生之問題及影響作分析評述,並就研究所得提出數項建議,盼供有識之士參考: 壹、事先司法審查公投法案。 貳、採納諮詢性公投。 參、實施人民對憲法創制與複決之機制。 肆、尊重政府行政部門擁有公民投票發動權。 伍、妥適修訂公民投票連署門檻限制,以反映直接民意。 陸、公民創制以法案創制與原則創制並存,公民複決採人民主動 之任意性複決。 柒、公民投票範圍有無體制內、外區別由民意決定。 捌、我國公民投票之實施,因國情不同應注意國內外情勢發展,爭取國際認同及支持,以避免製造兩岸情勢緊張及不安。 公民投票法之施行代表我國主權在民的落實。公民投票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對於政治背景複雜、高政治性國際地位爭議問題,尚有未盡周全之處,如易淪為政治操手,變成民主假相,尤甚者帶來兩岸衝突造成社會不安,故執政者需以高度智慧慬慎行之。 總之,公民投票對於我國民主具有重要影響,更冀望由過去公投實施之累積經驗,依社會環境,時代變遷,能不斷適時檢討修正,符合實務所需,以作為日後公投施行成為最完善、最妥適之民主最佳典範。
  • Item
    直接民權的試驗、檢討與策進--以臺灣公民投票法為例
    (國立國父紀念館, 2005-05-01) 黃城
    臺灣制定「九二公投法」可謂是邁向直接民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意謂已由代議政治跨入直接民權的時代,藉由人民透過公民投票的方式,來直接決定國家重要大事,做為實現主權在民最根本的方法。 惟由於「九二公投法」仍存在著直接民權之理論缺乏創新、人民主權之展現並未彰顯、行政權限之宰制更形擴大及法律效果之拘束仍屬模糊等立法瑕疵,再加上「九三公投法」在實施前後所造成的政治內外效應等因素,均使得直接民權在臺灣的試驗仍有檢討與改進之空間。 基此,本文從政治理論的角度切入,並輔以法制的途徑,嘗試建構直接民權與代議政治之有機整合模式,強化人民行使直接民權之機制,並透過修憲及修法等程序,達到行使直接民權之理想境界。
  • Item
    代議政治改革新方向--直接民權與代議民主制整合之研究
    (立法院院聞月刊社, 2005-05-01) 林建地; 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