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資訊專業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5
資訊教育研究所之碩士班成立於民國80年,博士班成立於民國86年,目前研究生共約160名。本所原屬資訊教育學系,於95學年度起因應系所組織調整,成為獨立研究所,歸屬教育學院。
本所以『資訊科技教育』和『數位學習』兩個專業領域之研究發展與人才培育為宗旨,課程設計分別針對此兩個專業領域規劃必、選修專業科目,提供學生紮實而嚴謹的學術專業知能及個別化之研究訓練。本所教育目標包括:
1、培育資訊科技教育人才;
2、培育數位學習產業人才;
3、培育資訊科技教育與數位學習研究人才。
本所目前六名專任教師,四位教授,二位副教授,在資訊教育領域均具有豐富之教學與研究經驗且均積極從事研究,每年獲科技部補助研究計畫之平均數量與金額在本校名列前茅。另外,本所教師積極參與國內重大資訊教育政策及課程綱要之制定,積極推動國內資訊教育之發展。
Browse
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大學創新數位教材研究─量身訂做的學習物件與因材施教的學習環境(II)(2006-08-01) 張俊彥; 楊芳瑩; 吳心楷; 趙美聲; 許瑛玿; 李蔡彥; 鄭湧涇; 宋曜廷; 張國恩; 李忠謀; 邱貴發; 黃福坤; 吳正己; 柯佳伶; 蕭顯勝Item 台灣參加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ISA 2006)之規劃與推動─電腦測驗工具及電腦素養問卷之研發(乙)(2006-05-12) 邱貴發; 鄭湧涇; 張俊彥; 柯華葳; 郭重吉; 吳正己; 胡志偉; 鄭昭明; 林煥祥; 陳昭地; 張惠博; 林福來; 邱美虹這個CBAS FT 計畫是PISA 預試(PISA FT)計畫下的選項計畫(Option)。目的在於將CBAS 試題中文化、CBAS 軟體中文化、及測試 CBAS 軟體、硬體、試題、及施測可能發生的問題。也可以視為在協助 OECD建立中文化軟體與軟體及測試 CBAS 的可用性。試題中文化、軟體中文化、及整個施測過程,皆如期完成。由於是預試,中文化及測試工作都是事務性工作,研究的成分不多。但從中文化及測試過程中,教授們都認為 OECD 的電腦化試題的呈現方式很好,軟體也合適,台灣應仿 OECD 模式,建立自己的學生評量方式與工具。但亦認為不宜仍用電腦化評量,應運用網路化評量。Item 台灣參加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ISA 2006)之規劃與推動─電腦測驗工具及電腦素養問卷之研發(甲)(2006-05-12) 邱貴發; 郭重吉; 張俊彥; 林福來; 邱美虹; 柯華葳; 鄭湧涇; 胡志偉; 張惠博; 林煥祥; 鄭昭明; 陳昭地; 吳正己這個CBAS FT 計畫是PISA 預試(PISA FT)計畫下的選項計畫(Option)。目的在於將CBAS 試題中文化、CBAS 軟體中文化、及測試 CBAS 軟體、硬體、試題、及施測可能發生的問題。也可以視為在協助 OECD建立中文化軟體與軟體及測試 CBAS 的可用性。試題中文化、軟體中文化、及整個施測過程,皆如期完成。由於是預試,中文化及測試工作都是事務性工作,研究的成分不多。但從中文化及測試過程中,教授們都認為 OECD 的電腦化試題的呈現方式很好,軟體也合適,台灣應仿 OECD 模式,建立自己的學生評量方式與工具。但亦認為不宜仍用電腦化評量,應運用網路化評量。Item 大學創新數位教材研究-量身訂做的學習物件與因材施教的學習環境(2/3)(2007-07-01) 張俊彥; 楊芳瑩; 吳心楷; 趙美聲; 許瑛玿; 李蔡彥; 鄭湧涇; 宋曜廷; 張國恩; 李忠謀; 邱貴發; 黃福坤; 吳正己; 柯佳伶; 蕭顯勝Item 大學創新數位教材研究-量身訂做的學習物件與因材施教的學習環境(3/3)(2008-12-01) 張俊彥; 宋曜廷; 鄭湧涇; 許瑛玿; 黃福坤; 柯佳伶; 李忠謀; 張國恩; 蕭顯勝; 趙美聲; 邱貴發; 吳心楷Item 大學創新數位教材研究-量身訂做的學習物件與因材施教的學習環境(1/3)(2006-06-05) 張俊彥; 邱貴發; 李忠謀; 宋曜廷; 張國恩; 吳心楷; 蕭顯勝; 趙美聲; 黃福坤; 許瑛玿; 鄭湧涇; 柯佳伶This project, collaborated with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oposes an innovative tailored e-learning objects database and customizable learning environment (with instructional methods and assessments embedded) approach which contains a large learning-object-oriented database including information, knowledge, and simulation materials and customizes various forms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is approach allows the learners and the teachers to create their own preferred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s with the aims of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in both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domains including students’ domain knowledge (facts on), process skills (hands on), higher-order thinking ability (minds on) and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the subject matters (hearts on).Item 國內科學教育相關期刊排序研究(2001-03-31) 邱貴發; 張俊彥; 林陳涌科學教育的研究近十年來在國內外愈來愈受到重視,國內相關的研究人才與學術性期刊也日益增多,因此有必要針對國內科學教育相關領域的期刊進行排序研究,以幫助研究者在有限的精力與時間下,選擇較具影響力的期刊閱讀與投稿。本文除了提供目前國內科學教育相關期刊的基本資料、編輯委員會組織、和審稿概況外,並利用主觀和客觀兩種方法來評估相關期刊在科學教育研究領域的影響力及其排序。在主觀方法上,我們以期刊排序文獻中最常用到的「學者主觀評價」、「學者投稿偏好」、以及「學者閱讀偏好」等三項指標;而在客觀方法上,則採用「引用文獻分析」中的「總引用次數」之指標。除了利用上述各項指標進行期刊的評估外,我們亦將這四項指標納入一綜合性指標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科學教育學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 科學教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報:科學教育類、以及科學教育月刊等四期刊在科學教育研究領域上之影響最大。研究結果除了幫助科學教育研究社群瞭解相關期刊的影響力外,亦可提供給有關學術或研究單位在學者學術期刊表現上一個較為客觀的標準。但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旨在評估哪些與科學教育相關的期刊對科學教育領域而言最具有影響力及素質較佳,並不意味著這些期刊在其他一般教育領域的絕對素質及優劣程度,故在排名結果的解釋和運用上應特別小心。Item 國內科學教育相關期刊排序研究(中華民國科學教育學會, 2002-09-01) 張俊彥; 邱貴發; 林陳涌近十年來,國內外愈來愈重視科學教育的研究,國內相關的研究人才與學術性期刊也日益增多,因此有必要針對國內科學教育相關領域的期刊進行排序研究,以幫助研究者在有限的精力與時間下,選擇較具影響力的期刊閱讀與投稿。本文除了提供目前國內科學教育相關期刊的基本資料、編輯委員會組織、和審稿概況外,並利用主觀和客觀兩種方法來評估相關期刊在科學教育研究領域的影響力及其排序。在主觀方法上,我們以期刊排序文獻中最常用到的「學者主觀評價」、「學者投稿偏好」、以及「學者閱讀偏好」等三項指標;而在客觀方法上,則採用「引用文獻分析」中的「總引用次數」之指標。除了利用上述各項指標進行期刊的評估外,我們亦將這四項指標納入一綜合性指標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科學教育學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科學教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報:科學教育類等三本期刊在所有各項指標中均排名在前五名之列。研究結果除了幫助科學教育研究社群瞭解相關期刊的影響力外,亦可提供給有關學術或研究單位在學術期刊素質上一個較為客觀的標準。但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旨在評估哪些與科學教育相關的期刊對科學教育研究領域而言最具有影響力及素質較佳,並不意味著這些期刊在其他一般教育領域的絕對素質及優劣程度,故在排名結果的解釋和運用上應特別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