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以下簡稱本院)成立於民國71年8月(1982年8月),將原文學院美術學系、音樂學系,與工藝教育學系合併為藝術學院。87學年度,工藝教育學系(科技應用與人力發展學系)改隸科技學院,本院其後陸續增設設計研究所、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藝術史研究所、視覺設計學系。96學年度,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及表演藝術研究所合併改制為「音樂學院」,本院成為以視覺藝術創作、研究為主體之教育單位。101學年度將視覺設計學系學士班﹑工業教育學系學士班-室內設計組及設計研究所整併為設計學系,本院即由美術學系、設計學系及藝術史研究所等三大系所組成。

美術學系始創於民國36年,當時為本校前身「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所設置的三年制美勞圖畫專修科,民國37年擴編為藝術系,民國56年藝術系改隸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並更名為美術學系,為國內歷史最為悠久之高等美術學府,多位早期國畫或西畫大師皆任教於此;美術系館內有設備完善之德群畫廊、專業教室、豐富藏書之圖書室及歐洲進口大型石膏像及其他各項教學設備。

設計學系學士班課程以「多元化」之教學規劃,碩博士班課程為設計高度實務應用,以「創作導向」作為研究模式,導入管理、企劃、行銷、政策等高階設計整合性課程。空間設有整合與創新設計、圖像與設計心理、影音剪輯等各類實驗室,並附有多種高階新穎之設備。系級中心-「文化創藝產學中心」為提升本校文創產業的競爭優勢,提供美學經濟加值之專業服務。

藝術史研究所成立於97學年度,設有西方藝術史及東方藝術史等兩組專業,西方藝術史組課程,涵蓋十五至二十一世紀西方繪畫、建築與工藝等藝術;東方藝術史組,包含書畫與視覺文化、工藝與建築、亞洲藝術與交流、台灣藝術等四大領域。購置Gernot Prunner Library所藏豐富的圖書,及各類藝術圖書,為國內擁有最豐厚的亞洲藝術史以及西方近代藝術史研究圖書資源的學術機構之一。

各領域課程

科系 學士班 碩士班 博士班 在職專班
美術學系 -國畫組
-西畫組
-藝術產業學分學程
-國畫組
-西畫組
-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
-美術理論組
-美術創作理論組
-水墨畫
-繪畫
-文物保存維護科技
-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暨管理組
-美術理論組(含新媒體科技藝術)
-藝術行政暨管理班
-美術創作班
-國畫組
-西畫組
設計學系 -視覺設計組
-產品設計組
-生態藝術與科普傳播學分學程
-室內設計學分學程
-視覺與媒體設計組
-產品與服務設計組
-不分組 -設計創作班
藝術史研究所 -東方藝術史組
-西方藝術史組

院級特色中心及展場

98年12月在教育部及校方支持補助下成立院級中心-「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具有全國頂尖的現代化修復設備,置具完整功能之修復室與教學空間,培育本校優秀之文物修復與研究人才。為推展版畫藝術,103年10月本校廖修平講座教授捐贈成立院級「國際版畫中心」,提升臺灣版畫藝術在國際能見度及專業交流平台。 本校展覽場地包含美術系德群畫廊、設計系青田十六及本(107)年度成立之師大美術館,該館典藏本校3千餘件校友留校珍貴畫作,並具現代化設備,提供國際水準之藝文交流平台,亦期為未來本院學生實務學習與研究之場域。

師大藝術節 - 創”藝”氛圍 點亮師大生活圈

本院自1994年起舉辦一年一度師大藝術節,系列活動於3月底為藝術節起跑熱場,活動延續至6月,以視覺藝術形態呈現多采多姿的藝術節。以學生創作為主體之開幕系列活動包含創藝市集、人體彩繪、人像速寫、裝置藝術、商圈聯展及各式手作工作坊等。另整體活動包含國際交流展、研討會等,藉此拓展國際合作契機,也呈現各系所特色發展。師大藝術節為本校年度盛事,活動的舉辦增進師大校園與社區鄰里間的互動,並帶動校園及整體師大生活圈藝術氣息。

國際學術交流

本院近年來積極與海外相關視覺藝術領域院校進行交流互訪,簽署學術合作協議,延聘優秀國內外師資,聯合舉辦跨國美展、學術合作計畫、國際學術研討等實質性學術交流,鼓勵學生參加國際競賽,並吸引諸多外籍學生前來本院研讀進修。
簽署院系所級學術合作學校──
大陸地區:中央美術學院、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浙江大學人文學院藝術學系及美學與批評理論研究所、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
亞洲地區: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韓國同德女子大學藝術學院、韓國成均館大學設計學系、泰國藝術大學繪畫、雕塑與平面藝術學院。
歐美地區:瑞士西北應用科學及藝術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前巴塞爾設計學院)、捷克布爾諾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德國帕德柏恩大學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研究所、英國西英格蘭布里斯托大學(電影製作系、平面設計系、動畫製作系、攝影系)。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條碼意象之隱喻海報創作研究論述
    (2011) 黃貴晶
    條碼這個圖像符號已經進入了人類集體的視覺語彙,它們能立即被閱讀者辨認出來,它們已是一種辨認符號,如何能將條碼意象更多元的呈現將其本身的意涵放在海報設計或其他的呈現中?條碼的沿革及特性及隱喻與修辭學及符號學的關係學理的探討中,來談論符號的象徵意涵,本創作研究透過多空間模式的隱喻概念合成理論來分析,先將海報中的符號圖像依皮爾斯的圖像、指示、象徵三模式來區分,再依概念合成理論將圖像意涵分為第一輸入空間及第二輸入空間,並提出類空間概念融合後提出完整的合成概念。透過許多的隱喻海報分析歸類,將其媒體特性表現手法做一篇篇的實例分析,而得到隱喻海報在呈現時的優缺點及歸納出條碼海報在實際運用上的例子及呈現出來的優缺點整理。本創作研究創作理念及海報設計分為四大主題:(一)永續環境、(二)物種保育、(三)消費生態及(四)現代消費文化其共同意念「正視地球危機,省思消費意識」來做為此次條碼意象之隱喻海報的創作主要概念,並透過圖像高反差及影像合成表現風格來強化及統一視覺風格。海報設計的創作手法極為多元,在世界經濟流通的社會裡,多角度、跨國際及重視環保的議題藉由海報的藝術化手法來提醒人們重視當下的生活議題。只有圖像訊息可以打破各國的藩籬、語言及文字,將直接的圖像、強烈的隱喻象徵及無所不在的條碼結合成為新的視覺藝術。
  • Item
    隱喻理論運用於產品設計之探討 -以燈飾為例
    (2011) 鄭智允; Chih-Yun Cheng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產品的技術與機構層面趨於成熟穩定,產品的功能性也幾乎可以滿足我們的基本需求,同質性的商品更是層出不窮,為讓產品能夠從各種商品中脫穎而出,藉由隱喻理論實際運用於產品設計當中,激發設計師藉由隱喻的概念發想萃取出影響心理情感的隱喻造形特徵,使設計師可以依據構想之方向,發展出多款創新的產品造形,不但可以豐富產品的意念,亦能提昇產品的深度與訴求。 本研究在於探討隱喻理論應用在產品設計上,依據隱喻相關論述以及理論之研究,歸納出隱喻類型,並透過市面上隱喻產品的隱喻類型與能指所指的分析,建構出產品設計發想模式,後續藉由設計創作案的實際運用並進行驗證,試圖為產品設計找出最有效的隱喻創作方式。研究流程主要分成三個部分:(1)透過隱喻運用在產品造型上的文獻,進行整理歸納,建立隱喻手法類型之編碼。經歸納後劃分為十種隱喻類型以及三種情感層次。(2)蒐集市面上現有產品,透過專家鑑定,挑選運用隱喻手法的市售產品,根據隱喻類型與能指所指之分析,發現隱喻類型以「外觀」手法為最多;次多應用之隱喻類型為「無機」手法;使用最少的類型為「機能」手法。另外從情感層面來看,外觀、擬人、仿生、無機、符號屬於「本能層次」;機能、行為、情境屬於「行為層次」;象徵與文化屬於「反思層次」。(3)建立隱喻產品發想新模式,運作過程為先針對主體進行載體的聯想,聯想範圍包含三種情感思維層面底下的各種隱喻類型,再來從聯想物中進行組合的動作,並選擇載體,最後藉由載體與主體之間的相關性,運用在產品設計上。 本創作結果運用隱喻發想模式,設計隱喻燈飾,依據創作過程與成果進行發想模式之驗證並綜合研究論述,總結歸納出主要結論:(1)情感思維層次理論與隱喻類型有相互之關係架構;(2)發現隱喻應用在產品設計上,會隨著隱喻類型之不同,對於產品亦產生不同的實質功能與效果;(3)隱喻發想模式針對隱喻的運作,即載體轉移至主體之過程,將之應用在設計創作上。期間強調從主體先進行聯想,並重視載體與主體之間的關聯性,使設計過程中發展出更具體、更深入的設計構想,同時可令發想過程更透明,讓構想有跡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