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保育治理工程政府規劃單位對工程生態檢核表認知與態度研究
    (2010) 曹家敏; Jai-min Tsau
    本研究係以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保育治理政府規劃單位為研究對象(本文簡稱規劃單位)。研究範疇上則以保育治理工程生態檢核機制推行之生態檢核表為研究主軸,呈現有關規劃單位推動生態檢核表的歷程。同時探討規劃單位對於石門水庫推行生態檢核表的認知、態度,以及推行成效之看法初探。並彙整分析各規劃單位的實務經驗,以供未來相關單位研擬生態保育計畫與推行之參考。在研究方法採取質化、量化並行方式,以WHO-IDEA思議方法、問卷調查、深入訪談、文件分析與參與觀察等方式,進行研究分析並交叉檢核研究之正確性。 本研究分析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工程之生態檢核表顯示,推行生態檢核機制係為兼顧治理、管理與生態保育等理念,將生態考量事項融入既有保育治理工程中加強生態保育措施之落實。現階段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工程生態檢核表之推行與執行迄今已逐漸步入軌道,為開創我國永續公共工程典範作法,頗受各界參與者肯定。 各規劃單位對生態檢核表之認知與態度方面,分析顯示各規劃單位普遍對於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生態保育、集水區保育治理具有高度認知瞭解,而生態檢核表較深入執行與內容部分,仍有部分人員不甚瞭解。在態度面向上,各規劃單位多數亦抱持著正面的態度與看法。而認知與態度相關性分析中,顯示認知與態度面向有高度相關性,即認知越高對保育治理工程生態檢核表所抱持的態度與推行成效看法越趨向正面。在生態檢核表推行看法與成效初探分析中,多數的規劃單位受試者認為是具有成效與正面效益。其中,具體效益為「工程硬體減量」與「減少工程施作時紛爭」,而抽象的效益則是「生態保育觀念的建立」。本研究歸納分析多數規劃單位抱持正面與積極的態度,願意繼續推行生態檢核,並將其應用於其他領域中。 從環境教育的觀點論之,在工程生態檢核機制之推行上,藉由環境教育平台構築多場生態保育重要會議,串連起各界參與者之溝通橋樑,可促進民眾參與、資訊公開、教育宣導、知識傳遞之功能。對生態檢核機制建立與推廣具有關鍵性角色,諸多意見亦顯示環境教育的參與在社會教育上貢獻是值得被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