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數學新手與資深教師對學生學習困難的預測與教學策略之比對與分析:以一元一次方程式為例
    (2016) 林耿任; Lin, Geng-Ren
      本研究為質性研究,針對新北市某偏鄉國中的新手與資深教師,七年級上學期「第三單元、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課程教學中,進行長期的課堂觀察記錄。欲探討新手與資深教師在針對學生學習困難上的預測,以及教學策略使用上的差異為何;同時,也進行該校學生學習困難的蒐集與整理。   兩位受測教師在知曉研究目的之狀況下進行教學,本研究的流程會先讓教師進行課前預測,再進行課堂的觀察與記錄,課程結束後的一兩天內再進行學生學習狀況測驗,並彙整告知受測教師,並繼續再後續課程觀察教師的因應教學策略會作何改變。   研究針對兩位教師在課前的預測進行統整與比對,並與後續學生學習困難整理對照,試圖描繪教師們容易忽略的細節;以及利用觀課筆記與教學影帶編碼分析,比較兩位教師在教學策略使用上的差異。   本研究的新手與資深教師在學生學習困難的預測上,僅有些微的差異,在與學生實際課後反應的學習困難對照,發現兩位受試教師皆有小部分的誤差,但也各有預測準確的部分。在教學策略上,新手教師使用的方式較為開放,多數的課堂時間皆以問答互動的方式進行,並時常利用一般化的例子或類比的方式進行引導,再類推至代數符號上;資深教師則以課本課程脈絡作為教學的主軸,並不時的針對其預測的學生學習困難處進行舉例、澄清,在課程進入中後段則採用大量的學生練習與上台演示來進行教學,如此一來可藉由學生於黑板上的反應,再針對其問題進行講解。而學生的學習困難部分,許多誠如多數文獻所提及;與兩位教師的預測進行比對後,建議教師須針對代數相關的重要專有名詞說明清楚,以及容易混淆的相關概念進行澄清,例如:化簡、列式、式子與方程式等,以及強化學生對等號意義上的認知。
  • Item
    初任暨資深國中生物教師的教學比較-以『動物體內的資訊網』和『生物體內的恆定性與調節』單元為例
    (2005) 郭立研; Kuo , Li-Yen
    本研究探討一位初任暨資深的國中生物教師在『動物體內的資訊網』和『生物體內的恆定性與調節』兩個單元在概念順序、教學表徵、發問類型和實驗室教學上的差異。本研究個案教師任較於同一所學校,自在民國93年12月初至民國94年1月間參與研究。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透過教室觀察、錄影錄音、晤談、文件蒐集、田野筆記等方法收集資料,本研究所得結果如下:1.兩位教師的概念的組織與順序上大致與課本安排相似,但是資深教師做了些微的調整並且強調概念之間的連結性;2.資深教師使用的表徵比初任教師更為豐富,初任教師使用圖表教學而資深教師則是經常應用問題導引學生,同時也使用多重的表徵來協助學生學習困難處,相對的,初任教師通常重複使用同一表徵來協助學生學習;3.初任教師所發問的問題類型大都為班級管理類,而資深教師所提的問題與教學內容較有相關;4.初任與資深教師在實驗室教學順序大致相同,但是初任教師偏向口頭講解教學,而資深教師則是偏向於問題引導;在實驗室的管理上,資深教師較初任教師具有技巧,這是值得初任教師學習的。 本研究建議提供更多的機會讓教師去促進在發問技巧上的能力;條列出資深教師在實驗室中的規則與程序;建議未來有更多關於撰寫教科書的研究;增加初任教師觀察資深教師的教學以加速成長。
  • Item
    教師在過程性概念與物質性概念上的教學表徵之比較研究
    (2009) 簡芊卉; Chien-Hui Chien
    本研究欲了解資深及初任的國中生物教師在「過程性概念」與「物質性概念」上所使用教學表徵之差異。本研究採教室觀察法,於97年9月至98年3月進入現場觀察並錄影錄音,收集教師教學資料,並透過焦點團體訪談,蒐集學生的觀點。研究結果如下:1.不同本體概念的教學:兩位教師在圖表說明、問答、討論、示範、類比、舉例上差異較明顯。2.資深教師在「過程性概念」常使用動態板書、生活經驗舉例、主題分組討論、多元類比與強調特性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過程性概念。3.資深教師在「物質性概念」使用靜態板書、生活經驗舉例、類比的方式,並結合過程性概念統整說明。4.初任教師在兩種不同屬性概念之教學表徵差異較不明顯,傾向使用表格、綱要的靜態板書、引用課本圖片及課文舉例,有時採用物質性用語來說明過程性概念。5.於過程性概念上,學生認為透過動態板書、生活舉例、示範可加深印象。6.於物質性概念上,學生認為靜態版書標明物質構造部位,利用表格總整理,可使觀念清晰易懂。本研究建議教師在不同本體屬性的概念上應採用不同的教學表徵與語言;建立動態板書的模式;提供初任教師觀摩資深教師教學的機會,以加速成長;最後,從概念本體屬性的觀點進行教學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