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7

沿革、宗旨與現況

本所於2004年配合國家本土化政策發展而成立,目標是培養具備本土關懷及國際視野的臺灣文史人才及優良師資。目前有5名專任教師及多位知名兼任教師。平均每年收15位台灣學生以及數名外籍生,外籍生以日本學生居多。目前共有50名左右在學學生。

國際交流

本所與多所國外大學訂有交流協訂。最受同學歡迎的是每年與日本山形大學的交流。寒假期間臺灣同學赴日本東北的山形大學,學習日本歷史、文化、街頭參訪、滑雪體驗。暑假則在臺灣接待山大同學。與廣島大學,有每年暑假的密集課程,也可以修習雙聯學位。其他也有歐美各國半年或一年的交換活動,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管道。

課程及活動特色

好吃、好玩、各式各樣豐富的課程內容,閱讀史料、歷史思辨、有效表達,進得了檔案館出得了田野,還能寫出得奬論文。課外辦理各種演講及學術研討會,把全世界重要臺灣史研究者請到教室。

如何入學

1.甄試入學:每年約9月報名,11月面試,準備研究計畫。通過者可提早於2月入學。

2.筆試入學:每年約12月報名,3月筆試,提供考試參考書目。

如何畢業

修畢規定的課程及參加學術活動外,須完成碩士論文。碩士畢業論文有多元選擇,可以撰寫學術論文,約3-6萬字。也可以用紀錄片、歷史小說、教案設計策展等多元形式。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漁產運銷與鄉村社會:以戰後臺灣東石魚市場的發展為例
    (2019) 盧巧茹; Lu, Qiao-Ru
      本研究試圖釐清全球化視野下臺灣全島和東石地方不同層次的漁業發展、漁產運銷變化,並藉由觀察漁業如何影響魚市場發展,並透過魚市場的消長來看地方漁村所面臨的困境。   有別於先前研究,本研究以漁產運銷的角度建構出東石地區鄉村社會的發展,透過東石漁業、東石魚市場的發展歷程與轉變,觀看國家漁業政策的推動看對地方漁村的影響。其次,本研究蒐集魚市場中各種角色,包含漁民、販運商、零售商、決策者等多種角色的訪談,藉以彌補從檔案資料中無法探究地方漁業全貌的不足。從中央漁業政策更迭的角度來看,如東石這樣的沿海小型漁村,其漁業發展深受漁業政策影響,而漁業發展又會影響魚市場的存廢和改變漁產運銷方式,藉由東石魚市場的實例,地方小型魚市場為維持營運發展出不同的銷售方式,以適應漁業衰退的環境,但是東石魚市場不僅是改變產銷環境,同時也建立魚市場與地方社會的聯繫,給予地方人士一個情感交流的空間;若魚市場建立其特色、發展多重的功能,魚市場才有可能持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