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0

  學院  
  日期 名稱 日期 學程名稱
學士班 四十四年六月設立 教育學院 四十四年八月設立 童子軍教育專修科(44-58)
Department of Scouting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副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Associate Bachelor of Education
    五十七年八月改制 公民訓育學系
Department(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七十八年八月更改英文系名 公民訓育學系
Department(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九十一年八月更名採行系所合一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碩士班     七十九年八月設立 成立碩士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碩士
英文學位名稱:Master of Education
簡 稱:M.Ed.
博士班     八十九年八月設立 成立博士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博士
英文學位名稱:Doctor of Philosophy 
簡 稱:Ph. D.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臺灣北區原住民大學生校園經驗、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滿意度與就業力關係之研究
    (2023) 李育逢; LI, Yu-Fe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原住民大學生校園經驗、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輔導的服務經驗,與就業力關係之研究。採「混合研究」的方法,依序採量化資料和質性訪談,以北區原住民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量化部份分別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逐步迴歸和階層迴歸分析之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質化部分則依照研究目的,挑選不同個人變項的8位原住民大學生進行訪談。並依據研究結果,探究影響原住民大學生就業力的可能原因。本研究發現茲分述如下:一、原住民大學生校園經驗中得分高低依序是「同儕關係」、「學術投入」和「活動參與」。二、原住民大學生在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輔導服務經驗中得分依序是「就學輔導」、「民族與文化教育」、「原資中心的師長支持」和「就業輔導」。三、原住民大學生的就業力中,得分最高的前三項是「人際互動」、「工作責任與紀律」,和「團隊合作能力」。四、原住民大學生校園經驗對整體就業力以及人際互動等8項能力,均有顯著關聯性。其對整體就業力的解釋力達30.2%。並以校園經驗中的「學術投入」的關聯性最高,其次為「同儕關係」,「活動參與」。五、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輔導與服務的經驗,對整體就業力以及人際互動等8項能力,均有顯著關聯性。整體就業力的解釋力達達16.9%。其中以「就學輔導」的關聯性最高,「就業輔導」次之。六、研究發現住學校宿舍,積極參與校園經驗中的「學術投入」和「同儕關係」,和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輔導與服務的經驗中的「就學輔導」,對整體就業力具有高達39.2%的解釋力。七、訪談結果和量化的結論大致相同,認同校園經验中的 「學術投入」和「同儕關係」,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輔導與服務經驗的「就學輔導」,對就業力相當重要。最後本研究針對原住民大學生、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教育主管機關,以及未來研究等四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 Item
    不同身分背景大學生校園經驗與學習成果滿意度之關係模式研究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2009-12-01) 劉若蘭; 楊昌裕
    本研究旨在比較不同身分背景大學生(一般生與原住民學生)校園經驗與學習成果滿意度之關係模式,資料蒐集以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與研究發展中心建置「臺灣高等教育資料庫」,於2005年問卷調查大三學生結果爲對象,包括一般生14,074人,原住民學生267人。統計分析方式包括t-檢定與結構方程模式。結果發現:一般大學生的積極上課程度,顯著高於原住民學生,其他變項兩種身分學生均無顯著差異,至於學習成果滿意度關係模式之驗證,原住民學生模式適配度較佳,且所有直接效果均顯著,表示學術投入與人際投入,均能顯著影響不同身分大學生對於學習成果的滿意度。最後,本研究提出促進多元背景大學生成功學習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