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競技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2

本系於民國八十九年開始進行籌備會議及規劃工作,於民國九十年八月正式成立,定名運動競技學系,並於民國九十五年三月完成第一屆碩士班招生。本系主要致力於培育優秀運動選手及專業競技運動教練,並進行提升競技運動之科學研究,以強化我國運動競技實力,增強運動競技能力,期提昇我國國際形象與表現。之後為求理論與實務結合,期以運動科學理論強化運動競技表現,於民國一○一年八月與運動科學研究所進行整併,下設運動競技碩士班與運動科學碩士班。而後為使運動科學能有更多的機會實際應用、使運動競技訓練能有更科學化的分析及規劃,於民國一○六年八月取消學籍分組整成運動競技學系碩士班,並以競技訓練組、競技科學組分組招生,學位名稱教育學碩士。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活化後增能作用對於運動耐受性與攝氧動力學之影響
    (2016) 潘旗學; Pan, Chi-Hsueh
    目的:本研究旨在觀察誘發活化後增能作用 (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 PAP) ,對於隨後腳踏車運動的運動耐受性與攝氧動力學的影響。方法:本研究招募12名大專甲組男性為受試者,採用重複量數,隨機且平衡次序的實驗設計。所有受試者需先進行熟悉實驗,而後進行5RM (repetition maximum) 半蹲肌力測驗,以及遞增負荷運動測驗以訂定誘發PAP、高 (heavy) 與激烈 (severe) 強度腳踏車運動時之強度,測驗間隔48小時。受試者於隨後的四次測驗中,進行PAP處理 (4組5RM的半蹲,組間休息3分鐘) 或控制 (CON) 處理 (靜坐20分鐘) ,隨後進行高強度或激烈強度之腳踏車運動測驗。過程中,肺部的攝氧量與股外側肌的攝氧情況分別使用可攜式的能量代謝分析儀以及近紅外線光譜儀 (NIRS) 全程監測。結果:高強度腳踏車運動下,PAP處理的肺部攝氧動力學之平均反應時間 (mean response time, MRT) 顯著低於CON處理 (PAP處理 vs. CON處理,71 ± 42秒 vs. 107 ± 78秒,p< .05) 。在激烈強度運動之下,PAP處理的運動衰竭時間顯著優於CON處理 (PAP處理 vs. CON處理,261 ± 94秒 vs. 192 ± 39秒,p < .05) 。激烈強度下使用NIRS監測的肌肉攝氧情況,進行PAP處理的MRT會顯著低於CON處理 (PAP處理 vs. CON處理,20 ± 4秒 vs. 26 ± 6秒,p < .05) 。結論:以4組5RM半蹲熱身誘發PAP後,可能可以加速高強度運動之肺部攝氧動力學,並且可能可以提升激烈強度下的運動耐受性,並且提升肌肉中攝氧動力學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