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競技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2

本系於民國八十九年開始進行籌備會議及規劃工作,於民國九十年八月正式成立,定名運動競技學系,並於民國九十五年三月完成第一屆碩士班招生。本系主要致力於培育優秀運動選手及專業競技運動教練,並進行提升競技運動之科學研究,以強化我國運動競技實力,增強運動競技能力,期提昇我國國際形象與表現。之後為求理論與實務結合,期以運動科學理論強化運動競技表現,於民國一○一年八月與運動科學研究所進行整併,下設運動競技碩士班與運動科學碩士班。而後為使運動科學能有更多的機會實際應用、使運動競技訓練能有更科學化的分析及規劃,於民國一○六年八月取消學籍分組整成運動競技學系碩士班,並以競技訓練組、競技科學組分組招生,學位名稱教育學碩士。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捕手三種投球動作之運動生物力學分析
    (2015) James Yenshing Chen
    對一場棒球比賽來說,捕手經常是場上最重要的防守指揮者。而捕手在場上主要的責任為預防壘上的跑者盜壘。一般來說,捕手使用三種投球方式來預防盜壘:分別為throwing from the knees, traditional throw down 與 pitch-out 。本研究目的在比較三種投球動作對關節運動學與球速影響。關節運動學的資料會使用Vicon 紅外線攝影機進行收集,實驗中會有一人投球給補手,捕手接到球後會利用throwing from the knees, traditional throw down 與 pitch-out將球傳至二壘。主要分析的參數包括上肢的關節角度和角速度以及球速。使用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和回歸來比較兩種投球方式的差異。結果發現,pitch-out的球速會比 traditional throw down and throwing from the knees還快(p< .05)。而肘關節伸展和軀幹的角速度在兩種投球方式亦有差異。因此,透過捕手投球時的運動學分析,可能有助於幫助我們瞭解如何促進運動表現和避免受傷。
  • Item
    吸氣肌熱身對高強度反覆衝刺運動表現與恢復時間之影響
    (2016) 余秀菁; Yu, Hsiu-Chin
    目的:本研究探討吸氣肌熱身對隨後高強度反覆衝刺運動表現與恢復時間之影響。方法:以12名女性甲組足球運動員為受試對象 (年齡,20.1 ± 1.4歲,身高,1.61 ± 0.4公尺,體重,55.4 ± 4.3公斤)。採重覆量數且平衡次序之實驗設計,受試者須進行三種不同實驗處理,包括吸氣肌熱身處理 (inspiratory muscle warm-up, IMW)、安慰劑處理 (placebo, PLA),與控制處理 (control, CON)。IMW與PLA是指分別以40%及15%的最大吸氣壓力 (maximum inspiratory mouth pressure, PImax),進行2組30下的吸氣肌熱身,CON則不進行吸氣肌熱身。各實驗處理後,受試者須完成15 × 20公尺的高強度反覆衝刺運動測驗,每趟衝刺休息時間介於5至30秒之間,依據受試者在恢復時間範圍內的主觀感覺。實驗過程中,分析每趟衝刺時間、休息時間、血乳酸、RPE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B (rating of perceived breathlessness),以及腓腸肌的肌肉血氧飽和度。結果:在反覆衝刺測驗中的恢復後段 (11至15趟衝刺間的恢復時間),IMW顯著低於CON (IMW vs. CON,20.5 ± 3.6 vs. 23.2 ± 3.2秒,p< .05)。反覆衝刺運動表現在三種實驗處理間則未達顯著差異。在反覆衝刺測驗後5分鐘的PImax,IMW顯著高於PLA與CON (IMW vs. PLA vs. CON, 102.2 ± 10.5 vs. 95.8 ± 9.7 vs. 94.1 ± 11.3 cmH2O, p < .05)。在反覆衝刺測驗後的RPE,IMW顯著低於PLA (RPE,IMW vs. PLA,13.8 ± 1.4 vs. 15.8 ± 2.1分,p < .05)。在反覆衝刺測驗後的RPB,IMW顯著低於PLA與CON (RPB,IMW vs. PLA vs. CON,4.6 ± 1.3 vs. 5.4 ± 1.6 vs. 5.6 ± 1.1分,p < .05)。然而,組織氧合指標 (TSI) 在反覆衝刺測驗中的前段 (1至5趟),IMW顯著低於CON (IMW vs. CON, -9.60 ± 3.18 vs. -7.94 ± 3.01 %, p < .05)。結論:吸氣肌熱身能改善吸氣肌肌力與呼吸困難感覺,並促進高強度反覆衝刺後的恢復能力,然而,吸氣肌熱身活動可能會降低運動初期的肌肉氧飽和度。
  • Item
    攝取咖啡因對大專男子籃球選手Yo‒Yo間歇恢復跑與罰球命中率之影響
    (2016) 黃品蓁; Huang, Ping-Jen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攝取咖啡因 (caffeine) 對大專男子籃球選手Yo‒Yo間歇恢復跑第一級測驗 (Yo‒Yo Intermittent Recovery Test level 1, Yo‒Yo IR1) 與罰球命中率之影響。方法:以12名男子甲組大專籃球聯賽籃球員為受試者,以隨機平衡次序之實驗設計,依序進行兩種不同實驗處理。受試者於運動1小時前分別攝取咖啡因膠囊 (6 mg/kg) 或安慰劑膠囊 (纖維素) 及300 ml的水,增補後1小時進行第1次籃球罰球30球測驗。第1次籃球罰球測驗後接著進行Yo‒Yo IR1測驗,隨後再進行第2次籃球罰球30球測驗。實驗過程的前、中、後,採集血乳酸、心跳率及與運動自覺量表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結果:相較於安慰劑處理,咖啡因處理可顯著地增加Yo‒Yo IR1測驗的距離 (咖啡因處理 vs. 安慰劑處理,1280 ± 244 m vs. 1157 ± 193 m,t = 2.42,p< .05)、血乳酸濃度 (第一次罰球後,咖啡因處理 vs. 安慰劑處理,1.53 ± 0.59 vs. 1.12 ± 0.33 mmol・L-1,p < .05;Yo‒Yo IR1測驗後,咖啡因處理 vs. 安慰劑處理,7.11 ± 1.81 vs. 5.46 ± 2.02 mmol・L-1,p < .05;第二次罰球後,咖啡因處理 vs. 安慰劑處理,6.83 ± 1.91 vs. 4.47 ± 1.63 mmol・L-1,p < .05),與心跳率 (咖啡因處理 vs. 安慰劑處理,Yo‒Yo IR1測驗時的平均心率,186 ± 6 bpm vs. 176 ± 7 bpm,p < . 05;第二次罰球時的平均心跳率,139 ± 11 vs. 128 ± 8 bpm,p < .05)。不過,在RPE與罰球命中率的表現上,兩種實驗處理之間則無顯著差異 (p > .05)。結論:攝取咖啡因應能促進籃球運動選手的Yo‒Yo IR1測驗表現,同時也會造成心跳率與血乳酸上升的壓力,但是,並不會影響罰球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