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108學年度起合併至音樂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0419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淵遠流長,迄今已培育許多國內外知名的音樂家,除了傳統藝術音樂底蘊所建立的基礎,尚需與時俱進補足流行音樂產業缺乏之專業訓練課程,故本校於104年增設全臺第一個「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

本班開設宗旨為提升國內流行音樂之創作與執行企劃素質,為國內流行音樂產業未來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礎,並活化臺灣流行音樂文化市場、建立人才庫與學術化機制,進行華語音樂全球化佈局。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跨界音樂之探討與實踐—以流行大提琴演奏專輯《Fioritura》為例
    (2021) 李庭州; Lee, Ting-Chou
    本篇書面報告將以筆者自身所創作之流行大提琴演奏專輯作為範例,並於文獻探討中討論跨界音樂在現今的意義與原因,以及分析當代與大提琴有關的跨界音樂案例,同時就此專輯來說明其創作理念、創作過程、及相關之數位音樂和音樂製作技術,由實務面的角度來探討製作流程中的細節,如創作過程中所使用之相關軟、硬體工具等,最後再針對專輯中的各首曲目,進行音樂製作相關資料之統整與創作分析。
  • Item
    凱爾特風格跨界流行音樂詮釋與分析-以《風與樹的對話》創作專輯為例
    (2021) 林凱強; Lin, Kai-Chiang
    跨界在現代流行音樂已是當代重要的創作手法,凱爾特風格跨界流行音樂亦在現今跨界音樂佔有一席之地。本研究以傳統凱爾特民謠及舞曲為根基,進行數位音樂專輯《風與樹的對話》創作,包含六首歌曲並舉辦音樂發表會,類型涵蓋配樂、中國風、電子舞曲三種風格;其中,兩首配樂的風格包含印度風多利亞民謠風格、戰爭史詩風格;兩首中國風樂曲包括 4/4 拍凱爾特民謠風格、華爾滋凱爾特民謠風格;兩首電子舞曲包括波卡浩室電音舞曲、利爾鼓打貝斯電音舞曲。本研究成果如下: 一、爬梳凱爾特音樂跨界文獻與脈絡、相關之創作與詮釋。 二、本研究之作品成果顯示凱爾特傳統音樂風格可以自由跨界到流行音 樂,以呈現不同且多樣貌的新跨界音樂風格,並指出凱爾特音樂素材是可以自由拆解運用、融合至流行音樂。 三、數位音樂編曲製作方式,使本研究作品在製作上更快、更有效率,並更富有想像力,藉由對凱爾特音樂和流行音樂的樂理理解,更多的實驗音樂融合可以本研究之方式進行,得到最佳凱爾特風格跨界流行音樂風格,尤其是愛爾蘭風笛具有極其特別的音色及裝飾音,對建立凱爾特風格有非常顯著的影響。 本研究為華語流行音樂進行完整的凱爾特風格跨界流行音樂文獻及製作流程詮釋之彙整,成果具有深度與廣度,有助於推廣凱爾特音樂,增加在台灣的凱爾特音樂樂迷人口,並提供能得到最佳凱爾特風格的數位編曲製作方案,此為本研究之貢獻。此外,本研究之音樂成果發表會,特別邀請到來自台灣愛爾蘭音樂推廣中心、專門研究凱爾特音樂的演奏家,吹奏錫口笛詮釋創作專輯、設計適合的裝飾音,並在製作中得到實際回饋而調整曲子,使歌曲更加生動,增加可聽性及真實演奏的味道。
  • Item
    流行跨界手風琴演奏專輯錄音製作—以《台北香頌》專輯為例
    (2022) 蔡偉靖; Tsai, Vincent
    手風琴因為其和聲豐富以及便於攜帶的特性,從發源地歐洲流傳至世界各地,在兩百年左右的時間內逐漸與各國音樂融合,形成獨樹一格的音樂風格。而手風琴亦曾為台灣流行音樂中不可或缺的樂器之一,從二戰後早期的音樂製作及錄音中,到北投溫泉紅遍一時那卡西走唱文化,皆能聽到手風琴的聲音。筆者身為手風琴手,基於推廣及復興手風琴音樂,希望以流行音樂形式,重新創作屬於手風琴的當代跨界音樂。作品將以手風琴為主要樂器,製作當代演奏類流行跨界音樂風格的錄音室音樂專輯。筆者將擔任《台北香頌》主要專輯製作、作曲以及編曲工作 ,專輯總共十首曲目,總長度約40分鐘,專輯樂器編制使用各種不同的手風琴、低音提琴、鋼琴、 吉他、小提琴等樂器。本書面報告將針對此專輯的企劃、曲目以及音樂製作流程進行論述以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