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

教育學系創於民國35年,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校初期七系之一,迄今將屆七十年,期間組織與課程歷經變動,目前採行一系兩所之制運作。

教育學系創設之初,學制上只設大學部五年制學士班(含實習一年),招收本地生,之後增班並收海外僑生,主要來自港澳韓馬等地。另先後設有一年制及三年制教育專修科,自50年起增設夜間部六年制(含實習)學士班,至68年師範教育法公布實施後,改辦進修部三年制及四年制學師班招收現職教師,直至七十年代末。

至於研究所,民國44年單獨設立教育研究所碩士班,61年增設博士班,並開辦暑期教師碩士四十學分班。

民國76年配合學校行政組調整,系所合一。83年以後,再配合大學法修正,更名為教育學系,分設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另開辦暑期、夜間及週末等教育行政及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為因應學術日趨分化專精,92年先行設立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班,98年再設立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為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資源,自100年起推動「系所合一、一系二所」政策,系所務順利運作迄今。

本學系與教育研究所位址數經遷移,初創時,教育學系設於本部校區。後與研究所分設於圖書館校區舊圖書館兩側(今博愛大樓)。後教育系遷入舊教育大樓(今進修推廣學院),而教育研究所則於61年遷入公館校區研究大樓三樓(今數學系館)。77年新教育學院大樓落成,教育系及教育研究所一併遷入三、八、九樓。

本系所教師專長涵蓋教育哲學、教育史、教育社會學、教育行政、教育政策、課程與教學等主要領域,歷來學術表現傑出。早期有田培林、楊亮功、劉季洪、黃建中、王文俊、林本、余書麟、孫亢曾等名師執教。之後獲教育部學術獎者有程石泉、伍振鷟、黃政傑、楊深坑等諸師,兩度獲教育部國家講座者為楊深坑教授。另獲國科會傑出獎者有歐陽教、簡茂發、謝文全、楊深坑等諸師。另有賈馥茗、伍振鷟、歐陽教、謝文全、吳清基及簡茂發諸師,先後獲聘為名譽教授。有關行政服務上,郭為藩、林清江及吳清基三師先後擔任教育部部長,而系友多人歷任教育部司處長或地方教育廳、局、處首長,或擔任大專院校或中小學校長、主任。

至於本系所整體表現,據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公布「全球大學30個學科領域排名」,本校102年時教育學科排名首度獲評為第50名,103年晉升至42名,104年更躍升至22名,成績備受國際肯定。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女孩們的課業生活:高中女學生文化之民族誌研究
    (2007) 王心怡; Hsin-Yi,Wang
    近年來學生文化常被視為是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學生的想法與教育工作者不同時,教育就很難成功,國內近幾年來雖有許多學生文化的研究,卻鮮少以高中學生作為探究對象,特別是高中女學生。基於此,本研究主要在探究高中女學生文化,特別著重於高中女學生的課業生活面向。 文化是一個複雜的概念,在定義上的廣狹將會使文化研究有所不同,而在1961年一批從事醫學院學生文化研究的學者們(Becker、Geer、Hughes和Strauss),將文化視為是學生們所共享的「觀點」,本研究將承此看法,探究高中女學生們所共享的觀點。 本研究採取民族誌方法,選擇一所公立的女子高級中學(化名為中間女子高中)的一個文組班級與一個理組班級,共兩個班級,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參與觀察,研究過程中,研究者以觀察和多次的訪談方式,收集以課業生活方面為主的高中女學生文化的相關資料,再分析整理資料,並進一步詮釋與討論。透過田野研究的過程,瞭解高中女學生的日常校園生活,以及她們對自己和對課業生活的觀點。就課業生活方面而言,高中女學生文化的內容可以歸納出四個部分,分別是女學生的學校觀、課程觀、組別觀以及未來觀,就研究結果進一步討論,歸納出以下的結論: 一、高中女學生文化是順應學校的文化。 二、高中女學生的課業生活反映出了傳統的性別觀念。 三、學校維持並強化了高中女學生的傳統性別觀念。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研究者個人的反思,並且依據研究過程中曾遭遇到的困難和限制,對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以作為教育研究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