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

教育學系創於民國35年,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校初期七系之一,迄今將屆七十年,期間組織與課程歷經變動,目前採行一系兩所之制運作。

教育學系創設之初,學制上只設大學部五年制學士班(含實習一年),招收本地生,之後增班並收海外僑生,主要來自港澳韓馬等地。另先後設有一年制及三年制教育專修科,自50年起增設夜間部六年制(含實習)學士班,至68年師範教育法公布實施後,改辦進修部三年制及四年制學師班招收現職教師,直至七十年代末。

至於研究所,民國44年單獨設立教育研究所碩士班,61年增設博士班,並開辦暑期教師碩士四十學分班。

民國76年配合學校行政組調整,系所合一。83年以後,再配合大學法修正,更名為教育學系,分設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另開辦暑期、夜間及週末等教育行政及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為因應學術日趨分化專精,92年先行設立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班,98年再設立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為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資源,自100年起推動「系所合一、一系二所」政策,系所務順利運作迄今。

本學系與教育研究所位址數經遷移,初創時,教育學系設於本部校區。後與研究所分設於圖書館校區舊圖書館兩側(今博愛大樓)。後教育系遷入舊教育大樓(今進修推廣學院),而教育研究所則於61年遷入公館校區研究大樓三樓(今數學系館)。77年新教育學院大樓落成,教育系及教育研究所一併遷入三、八、九樓。

本系所教師專長涵蓋教育哲學、教育史、教育社會學、教育行政、教育政策、課程與教學等主要領域,歷來學術表現傑出。早期有田培林、楊亮功、劉季洪、黃建中、王文俊、林本、余書麟、孫亢曾等名師執教。之後獲教育部學術獎者有程石泉、伍振鷟、黃政傑、楊深坑等諸師,兩度獲教育部國家講座者為楊深坑教授。另獲國科會傑出獎者有歐陽教、簡茂發、謝文全、楊深坑等諸師。另有賈馥茗、伍振鷟、歐陽教、謝文全、吳清基及簡茂發諸師,先後獲聘為名譽教授。有關行政服務上,郭為藩、林清江及吳清基三師先後擔任教育部部長,而系友多人歷任教育部司處長或地方教育廳、局、處首長,或擔任大專院校或中小學校長、主任。

至於本系所整體表現,據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公布「全球大學30個學科領域排名」,本校102年時教育學科排名首度獲評為第50名,103年晉升至42名,104年更躍升至22名,成績備受國際肯定。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566
  • Item
    教育改革中教師專業論述分析─以政府與全國教師會四各溝通場域為例
    (2005) 蔡青妤; Ching Yu Tsai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灣教育改革以來,不同發聲主體所闡述的教師專業論述,包括說了什麼、如何說、什麼情境下說以及為什麼這樣說,採取偏向Fairclough的「論述分析」為研究方法,一方面分析文件裡的陳述聲明,二方面藉由問題導引式的分析特色,探究相異發聲團體所闡述的教師專業論述。然而,囿於研究者有限的時間與精力,僅挑選兩個具有影響力的發聲團體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為具有決議政策力量的「政府」,以及近年來積極參與政府決策過程的教師組織—「全國教師會」。在研究焦點上則限定2002年~2004年期間四個重大溝通事件為文件資料蒐集範圍,包括2002年「團結九二八」、2002年~2003年教師法施行細則修訂過程、2003年「行動九二八」以及2003年~2004年制訂教師專業評鑑試辦辦法等。 研究結果顯示在教師工作權益漸次改變以及教育改革政策施行的情境脈絡下,政府與全教會秉持著相互歧異的發聲動機(政府:持續推行教改政策及鞏固政權地位;全教會:維護教師工作權益與提昇教師組織發聲權力),採取各自認為合理有效的陳述策略,進而闡述出在「教師工作角色」、「教師專業能力」、「教師工作權益」、「教師專業倫理」、「教師專業資格」、「教師專業地位」等六個層面上相互異同的教師專業圖像。
  • Item
    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
    (2005) 張淑美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一)了解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學校課程的規劃與推動的理解評估情形。(二)探討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該領域課程實施現況的理解評估情形。(三)整理研究結果,提供教育主管機關、學校行政單位以了解基層教師的心聲,並作為未來執行或修正政策、數學教師擬定教學策略及相關研究的參考。 本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受試者包括台灣地區公立國民中學數學科合格之在職教師;研究工具為自編「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調查問卷」,其中包括「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分量表」與「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分量表」兩分量表。 本研究以SPSS for windows 8.01版套裝統計軟體進行資料統計分析,茲將研究主要發現分述如下: 壹、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各層面之評估理解分析結果 一、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其「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之 整體評估傾向一致性認同的觀點。又其中「課程計畫」、「課程實施」與「配套措施」三層面中,以對「課程實施」的認同度最高,而對「配套措施」認同度最低。 二、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其「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 的整體評估傾向一致性認同的觀點。又其中「教學理念」的認同度最高,而對「教學實施」的認同度最低。 貳、不同背景變項之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其對「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分量表」與「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分量表」之評估結果 一、對「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的評估理解情形 以不同行政轄區的背景變項的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在「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整體評估結果有顯著差異。其餘變項(性別、班級數、最高學歷、教學年資、職前教育、擔任課程發展委員、配授其他課程)沒有顯著差異。 二、對「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的評估理解情形 背景變項中以不同行政轄區、不同職前教育師資培育機構、是否編補教材與是否擔任課程發展委員的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在「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整體評估結果有顯著差異,其餘變項(班級數、性別、最高學歷、教學年資、配授其他課程)沒有顯著差異。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對教育實務與對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 Item
    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
    (2005) 張淑美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一)了解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學校課程的規劃與推動的理解評估情形。(二)探討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該領域課程實施現況的理解評估情形。(三)整理研究結果,提供教育主管機關、學校行政單位以了解基層教師的心聲,並作為未來執行或修正政策、數學教師擬定教學策略及相關研究的參考。 本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受試者包括台灣地區公立國民中學數學科合格之在職教師;研究工具為自編「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調查問卷」,其中包括「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分量表」與「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分量表」兩分量表。 本研究以SPSS for windows 8.01版套裝統計軟體進行資料統計分析,茲將研究主要發現分述如下: 壹、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各層面之評估理解分析結果 一、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其「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之 整體評估傾向一致性認同的觀點。又其中「課程計畫」、「課程實施」與「配套措施」三層面中,以對「課程實施」的認同度最高,而對「配套措施」認同度最低。 二、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其「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 的整體評估傾向一致性認同的觀點。又其中「教學理念」的認同度最高,而對「教學實施」的認同度最低。 貳、不同背景變項之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其對「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分量表」與「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分量表」之評估結果 一、對「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的評估理解情形 以不同行政轄區的背景變項的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在「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整體評估結果有顯著差異。其餘變項(性別、班級數、最高學歷、教學年資、職前教育、擔任課程發展委員、配授其他課程)沒有顯著差異。 二、對「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的評估理解情形 背景變項中以不同行政轄區、不同職前教育師資培育機構、是否編補教材與是否擔任課程發展委員的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在「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整體評估結果有顯著差異,其餘變項(班級數、性別、最高學歷、教學年資、配授其他課程)沒有顯著差異。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對教育實務與對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 Item
    績效管理在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應用之研究—— 以台北縣市為例
    (2005) 謝發昱
    摘  要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探討績效管理的內涵及其在台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 學校行政上的應用,並探討台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績效管理的困難及因應措施, 據以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供國民中學應用績效管理之參考。 本研究兼採問卷調查法及訪談法,首先,以自編之「國民中學學校行政績效 管理現況調查問卷」,對台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的校長、主任、組長及教師進行 調查,以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60 所樣本學校,發出762 份問卷,實得有效 樣本492 份,再以SPSS for Windows11.01 套裝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藉以瞭 解國民中學在策略規劃、人力資源管理及財務管理的績效現況,以及學校教職員 對學校績效管理的評價;其次,以自編之半結構訪談大綱,對三位校長與一位主 任進行訪談;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 根據問卷調查與訪談發現,綜合歸納以下結論: 一、台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的整體績效管理現況堪稱良好,惟人力資源管理部分 尚有加強空間。 二、台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在績效管理各層面的現況中,普遍較不理想的是「績 效評估」方面。 三、學校實施績效管理有助於提升學校行政效能及教師教學效能,並能促進同仁 的支持與配合,惟學校教職員之評價因背景不同而有差異。 四、學校實施績效管理確實存在一些困難,不論是在學校運作方面,或現行制度 方面,皆有待進一步加以解決。 五、學校實施績效管理時,在策略規劃、人力資源管理及財務管理方面,可採取 相關因應措施,以避免推行上可能遭遇的困難。 六、若學校能充分掌握績效管理的實施原則,並適當運用於學校行政管理上,即 使未正式實施績效管理制度,仍能發揮相同效用,進而提升學校整體效能。 根據研究結論,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人員及後續研究者提出建 議,做為學校績效管理進一步研究之參考。
  • Item
    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
    (2005) 榮明杰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析探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本研究採自編「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法,以臺灣北區、中區、南區、東區及離島等142所抽樣學校,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1100位,作為正式問卷調查對象,回收67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61.27﹪)。本研究將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法事後比較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所得結論如下: 一、背景變項中性別、教學年資、擔任課發會委員,均對「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有顯著影響,其餘變項均無顯著影響。 二、背景變項中班級數、性別、教學年資、擔任課發會委員,均對「領域課程實施」有顯著影響,其餘變項均無顯著影響。 三、在教師信念、教材編選、教學實施、實施成效上,9班以下與10至26班的小型學校,優於27至44班與45班以上的中大型學校;男性教師優於女性教師,擔任課發會委員優於未擔任課發會委員。 四、在教材編選、教學實施、實施成效上,任教5至10年教師優於任教15年以上教師。 本研究根據上述結論分別對教育行政機關、師資培育機構、學校行政單位、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