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中心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6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輔助溝通系統介入成果評量架構之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7-09-??) 陳明聰; 吳雅萍; 陳思涵; Ming-Chung Chen; Ya-Ping Wu; Szu-Han Kay Chen近來在國內特殊教育的研究與實務均重視輔助溝通系統的介入,然而輔助溝通系統介入成果的評量仍缺乏完整的評量架構。本文從溝通能力的觀點提出輔助溝通系統介入成果的評量架構。筆者將成果評量分成兩個向度,一是輔助溝通系統學習成果,強調溝通符號和設備操作的學習成果評量;一是輔助溝通系統應用成果,強調應用輔助溝通系統後對使用者溝通互動的改善成果。Item 標準本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能力調查探究之系統性文獻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8-06-??) 黃湘雲; 吳雅萍; 陳明聰; Siang-Yun Huang, Ya-Ping Wu, Ming-Chung Chen本研究蒐集2006年後的特殊教育專業標準之調查研究,探討這些研究中的特教專業標準與教育部在2016年公布的十大教師專業標準之間的關係。藉由系統性文獻分析的過程,使用臺灣四個常用的電子資料庫進行蒐集與設定二階段的篩選,最後獲得13篇實證性研究。由分析結果得知,文獻中的特教專業標準較少關注十大教師專業標準中的「善盡教育專業責任」與「致力教師專業成長」向度。最後也針對研究發現做出討論和建議。Item 區分性逆向課程設計的探析與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8-06-??) 陳偉仁; 吳雅萍; 陳明聰; Wei-Ren Chen, Ya-Ping Wu, Ming-Chung Chen逆向設計(backward design)結合區分性教學的模式,是回應課程標準卻不標準化,能夠讓教師適性而教,學生成功學習的方式,符合後標準化時代的課程設計理念。本文簡介區分性逆向課程設計,輔以一個國小五年級數學科「容積」單元的課程試探,分析該教學模式在實務轉化上的相關議題,反思如何發展持續且精準的評量,回應多元差異,並提出「脈絡」是引動教學革新的關鍵所在,希望引發更多融合情境中的教育工作者,思考與實踐回應課程綱要又考量學生多元差異的課室運作方式。Item 發展個別化教育計畫的問與答(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5-06-??) 吳雅萍; 陳明聰; Ya-Ping Wu,Ming-Chung Chen2013年新修訂的《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對個別化教育計畫(以下簡稱IEP)的內容有所調整,且新修訂的《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課程綱要》(以下簡稱新課綱)於2013年全面試行。筆者任職之特殊教育輔導區學校老師又經常詢問如何發展IEP的問題,凸顯出教師在設計IEP時所面臨的挑戰。由於IEP是特殊教育需求學生獲得特殊教育服務的主要法源依據,也是特殊教育教師發展課程與教學的重要根據,釐清教師發展IEP的困惑更顯重要。本文彙整教師們最常提出與IEP相關的問題,針對問題加以分析、討論並提出建議。Item 發展個別化教育計畫的問與答(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5-06-??) 吳雅萍; 陳明聰; Ya-Ping Wu,Ming-Chung Chen2013年新修訂的《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對個別化教育計畫(以下簡稱IEP)的內容有所調整,且新修訂的《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課程綱要》(以下簡稱新課綱)於2013年全面試行。筆者任職之特殊教育輔導區學校老師又經常詢問如何發展IEP的問題,凸顯出教師在設計IEP時所面臨的挑戰。由於IEP是特殊教育需求學生獲得特殊教育服務的主要法源依據,也是特殊教育教師發展課程與教學的重要根據,釐清教師發展IEP的困惑更顯重要。本文彙整教師們最常提出與IEP相關的問題,針對問題加以分析、討論並提出建議。Item 特殊教育學校國高中生輔助溝通系統使用類型與溝通目的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4-03-??) 吳雅萍; 王華沛; 陳明聰; Ya-Ping Wu; Hwa-Pey Wang; Ming-Chung Chen本研究旨在探討特殊教育學校重度口語表達困難學生AAC使用類型與達成溝通目的之情形。使用自編「AAC使用者類型調查表」,針對特教學校中學階段210位AAC使用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最多為非輔助性AAC使用者,整體以滿足表達需求最常見,最沒有機會觀察為交換資訊之溝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