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中心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6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2013年當代聽力學會議紀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3-12-??) 陳小娟; Hsiao-Chuan Chen美國聽力學學會主辦的2013年當代聽力學會議是第二十五次辦理,每次與會的聽力師人數遠超過任何其他會議。4月4日至6日在加州Anaheim舉行,與會者超過6500人,主題是「創新未來」。大會安排了多種學習活動,例如:展覽廠商報告、專題報告、小站式快速學習、研究成果報告、研究成果海報展示、工業界最新發展報告、學生專屬的教育活動等,提供了聽力學學術界與臨床界最大的交流與學習平台。本文摘紀會議中幾個重要議題分享國人:助聽器處理聲音動力範圍的可能改善方式、成人單側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之處遇模式、耳聲傳射在耳蝸生理與臨床運用的新近發展、我們在聽力求助及復健領域的證據中所學到的事項、電子耳蝸植入個案的經營等。Item 第9屆亞太地區聾教育會議與會紀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7-12-??) 陳小娟2006年10月在日本辦理的第9屆亞太地區聾教育會議已落幕,共有17國1200人參加;本國的人與會(占1.25%),論文發表24篇(占12.6% )。分場報告的篇數多,各國代表從各場次的報告中得知本國啟聰教育與研究的進步情形,約略平衡我國未被邀請上台對全體會員做現況報告之遺憾。被選為大會第二天會場的樁山莊,建立於1878年,充滿自然庭園趣味,這種不在同一個場地舉辦會議的方式,讓與會者有機會看到主辦圓的文化面。參觀百年老字號的筑波大學附設聾校,發現該校學生集全國菁英,甚至有學生不去普通學校,透過考試擊敗各地高手,得以就讀此校。新的聽力檢查技術與電子耳蝸的使用,不見得保證它會獨領風騷,百年來的口語與手語爭辯,在日本也還是各自表述。有鑑於我國代表在大會總會場可能會不被重視或不被邀請,未來國人出席國際會議,必須更努力去做口頭報告,自行建立均勢,並且呈現我國在各領域的進步與現況。Item 先天性聽障者電子耳蝸植入過程與聽覺復健在其中的角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3-12-??) 陳小娟Item 第十屆亞太聾教育會議紀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1-03-??) 陳小娟; Hsiao-Chuan Chen第十屆亞太聾教育會議(主題「分享與關心人人的聽覺」)2009年8月4至7日在泰國曼谷舉行,與會者約四百人,來自24個國家,本國5人與會。第一天會前會是美國柯羅拉多州瑪麗安唐恩中心的團隊主講「新生兒全面性聽力篩檢之實務與成效」,第二至四天大會安排特別演講、主題討論、口頭報告(邀請與自由投稿)、圓桌討論、工作坊以及海報形式之報告,下次會議將於2012年在新加坡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