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中心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6
Browse
1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高智商低成就,學校出了什麼問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3-09-??) 蔡典謨本文從學校立場,透過相關文獻分析討論,探討影響高智 商低成就的因素,分別從課程、競爭氣氛、教師期望、同儕壓 力及教育階段等特徵分析其造成的可能影響。針對原因,亦提 供學校介入的輔導策略之建議。Item 低成就資優兒童面面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1-08-??) 金樹人低成就資優(underachieving gifted ,簡稱UAG) 兒童在智能上較一般兒童 為高,但因諸原因未能發揮其應有之潛能。UAG 兒童問題的研究從1940年代 起;出現率的研究結果分歧,反映了研究方法上的差異,且說明UGA 是程度 問題。UAG 兒童的類型,作者以1.性向和成就測驗分數的差距來分,2.低成 就行為輕重的程度,3.低成就的範圍,4.UAG 兒童對自己和對他人影響的程 度來分類。並分別由鑑別、特徵、成因等方面,提出幾位學者對UAG 兒童的 看法。Item 資優女性的低成就及其輔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5-09-??) 洪儷瑜夏令營活動中除了在認知領域中強調學習如何學習外,更重視團體輔導活動。團 體輔導活動的目的主要在協助學生認識自己、探索自己、人際交往、合作及激發創造 力,並協助學生適應團體生活。本文為作者於74年暑假參加南區國中資優學生夏令營 工作之團體輔導活動設計。此共包括五個大活動,活動係以小組方式進行,每組由一 名生活輔導員帶領。此五個活動是吾愛吾家、就是溜溜的他(她)、大頭腦、行行出 狀元及粉墨登場扭乾坤。活動的進行方式為使讀者能有詳盡的明瞭,於文中皆詳細說 明,同時並附有團體輔導活動結束後各項活動經驗意見調查後之結果,使各項活動受 學生喜愛的程度能提供有志於此之人士參考。由活動最後可得知團體輔導活動是極受 學生喜愛的,故活動設計的適切性是不可忽視的!Item 低成就資優學生的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3-06-??) 吳裕益所謂低成就資優生指在資質確屬優異,但其學業成就卻低於其智力應有的水準者;其評定方式以迴歸預法來評定。由於其學習困難原因非智力的因素,作者茲將國內外研究,發現影響其學業成就有以下因素:(1)家庭因素:父親職業與父母教育程度。(2)父母管教態度。此類低成就資優生的心理特質有:自我觀念消極、抱負水準不切實際、人格適應欠佳、道德判斷成熟度較底等現象。輔導低成就資優生必須針對其形成因素,做有效的改進,大致有下列步聚:(1)著重形成性與診斷性的評量。(2)實施個別診斷。(3)由學校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4)實施親職教育。(5)採用啟發性教學法和較民主的訓育方式。Item 影響低成就資賦優異學生的相關因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3-06-??) 王淑敏; 陳秀菊早期對資賦優異的研究,除了考慮智力因素之外,很少顧及社會、環境等外在變數。事實上,資賦優異者不僅是指那些高智力的人,亦泛指在領導、藝術、科學、創造、文學、體育等方面具有特殊才能者。Item 資優低成就的問題與界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4-06-??) 蔡典謨資優學生潛能若未克發揮,實際表現低於預期水準,形成低成就,可能導致自信低落,適應困難,學習態度消極,不利其自我實現與發展。 資優低成就定義紛歧,共同的觀點為成就表現與能力水準有落差。界定資優低成就需澄清資優及低成就兩個概念,低成就涉及範圍、對象、持續性及落差等問題,透過文獻分析討論,本文提供觀點供界定資優低成就的參考。 關鍵詞:資賦優異學生、低成就Item 「低成就」輔導的原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3-06-??) 吳武典作者提出對低成就學生的輔導策略如下:以其目前成就水準來規定作業、成立討論小組、關心學生、增加實際練習機會、與家長配合、個別指導、建立師生關係....等方法。堪為教師輔導兒童之參考。Item 國小資優兒童學業低成就問題及其影響因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1-07-??) 廖永堃首先作者討論資優兒學業低成就的定義,並有歷來研究者對資優兒學業低成就定 義的差異探討。作者提出定義低成就資優兒的問題及評量低成就資優兒的方法(含行 為檢核表)。最後則探討影響資優兒學業低成就的因素,並特別就內在心理特質與外 在環境因素分別討論。作者以內在心理特質中的自我概念,成就動機和焦慮程度,分別和學業成就的關係,逐一說明,並以教師期望、同儕團體和家庭環境中父母的期望及教育型態,三項外在環境因素,逐一討論他們和學業成就的關係。Item 低成就資優學生自我觀念的增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3-06-??) 曾淑容低成就資優生在自我觀念差,對他人不信任的傾向。面對此種學生,如何輔導呢?作者認為要基於以下的原則:(1)減少與高成就學生的比較,避免 降低其對自己的看法。(2)藉著接受與其有類似困難的人而接受自己。(3)能夠使其愉快的沈浸於以其特長和過去曾有成功經驗的課程中。(4)能夠獲得一種 真正成功的感覺。(5)發展其社交能力和領導潛能。而在實際的輔導方式有下 :(1)支持的給予--在團體互動的過程中,教師應扮演支持者、欣賞者的角色,增加其受重視感。(2)同儕的互動--在團體中,學習對友誼的信任,增加其被接受隸屬的感受。(3)課程的活動--在學習過程中能和同學分享知識 與資料,共同探索問題,教師可提供有關的材料,讓其在探索中能自我引導,增進學生對自我能力的肯定,繼而對自我有正確的預期。Item 低成就資優生的家庭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9-09-??) 蔡典謨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小低成就資優生的家庭影響,包括家庭的價值觀念、家庭關係與教養方式等家庭特徵及其對資優生低成就的影響。本研究採質的研究方法,並 輔以問卷,針對高雄縣市、台南縣市資優班老師推薦之低成就資優生家庭進行訪談,結果發現低成就資優生不利的家庭影響因素如下:1.父母缺乏重視教育的正確 價值觀念。2.家庭關係不和諧、親子關係不親近、溝通不良。3.父母教養方式不當:沒有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父母對子女的成就吝於讚美、鼓勵,且負面的貶 損多於正面積極的鼓勵,因而孩子沒有信心或成就動機;父母管教態度不一致;沒有訓練孩子獨立自主;過於強調與其他孩子比較;常看電視;未能以身作則;沒有 給孩子學習的空間;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