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中心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7
  • Item
    父母親參與子女的性教育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8-09-??) 楊慧敏
  • Item
    身心障礙教育中父母參與的重要性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7-09-??) 陳明聰
  • Item
    聽障嬰兒父母的輔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4-12-??) 黃德業
  • Item
    轉銜階段障礙青少年之父母應扮演的角色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7-09-??) 張淑燕
  • Item
    壓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3-06-??) 梁燕麗; 林育燕
    本文用簡短的調查表,讓父母了解可能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壓力症狀,並認清壓力產生的原因,以建議父母可行的方法,來幫助他們的孩子渡過壓力的困擾。其中包括兩個表格:1.壓力狀況調查表;2.父母壓力反應檢核表。文中並對壓力的產生、情感的協調、壓力的防治與支持系統的建立提出一般性的看法。本文譯自Donald G. Hayes & Michael Levitt:Stress-an inventory forparents.
  • Item
    父母如何培養資賦優異兒童的創造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5-12-??) 蔡秋桃
    教育之起始,在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之成效,則有賴於對發展關鍵期的掌握, 因此,資優兒童的教育,應該越早開始越好,且由家庭著手,然則父母應如何教育資 賦優異的子女呢?作者以創造力的培養為例,於文中列舉了Telford與Sawrey‚Gowan與 Torrance 之主張,同時並詳列了父母協助子女發展創造力的25項一般原則,內容雖簡 短卻很豐富。
  • Item
    資優父母難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9-09-??) 潘彩蓮
    本文中作者將其個人所閱讀的書籍、雜誌中有關資優生父母常有的偏差心態加以 整理歸納,並提出資優生父母如何創造資優環境,以有助於資優生。一般資優生父母 常有的偏差心態為:(一)過於重視學業成就。(二)過度溺愛,差別待遇。(三) 具有性角色的刻板印象。(四)期望過高。(五)無視孩子的性向、興趣。另外像缺 乏「全人」教育觀點,亦是常有的現象。此外,作者認為在創造資優環境時應兼顧資 優生個人、學校、家庭、社會四大方面,其重點為:(一)培養自學能力,包括高層 次思考發問技巧的運用、獨立研究,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二)選擇妥善刺激。 (三)妥善利用社會資。(四)增強學習動機。(五)注重道德發展。
  • Item
    父母的人格對資優子女的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7-03-??) 蘇清守
    資優子女的人格特質,據美國聖若望大學資優教育專家甘貝爾(J. R. Ca- mpbell) 博士之研究,指出與其父母的人格特質有密切的關聯。然而由於對資優生的 鑑定,向來大都採取提名甄選和測驗評量的程序,甚少長期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更別論及學生和家長的人格特質,因此難以預測這批甄選出來的資優學生的未來成就, 並論定資優教育的成效。如果在鑑定過程中,參採學生和家長的人格特質方面的資 料,作者以為多少便可以彌補此項缺失。故本文乃是針對資優兒童家長和資優兒童之人格特質,作一比較,進而說明父母的人格對資優子女的影響。
  • Item
    資優兒童父母的參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4-01-??) 蔡秋桃
    本文共分四大段,第一大段闡述家長參與在資優兒童教育上之重要性; 第二大段乃在說明鼓勵家長參與的技術,其中共可歸納成五類: (1)參與閱讀 方面的技術, (2)鼓勵親子溝通的技術, (3)在家參與非正式的活動,藉以刺激 學習的技術, (4)親師契約,藉以明訂家長在兒童學習上應盡的特別職責, (5) 發展家長個別指導、協助、教學或評鑑技巧的技術;第三大段則以一低成就資優兒童教育計畫說明家長參與的實例;第四段。在說明父母參與的危機, 乃依據Becker與Epstein(1982) 之調查研究,提出了父母參與上所面臨的八大難題。
  • Item
    父母和教師如何增進學生的創造潛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3-10-??) 林建平
    本文摘譯自F. E. Williams所著Developing Childrens Creativity At Home and In School一文。作者歸結許多研究指出,創造力是可學習的,那 麼學校和家庭對兒童的創造力影響如何呢?文中提出一創造力發展位置圖以 說明之。將創造力在家庭與學校受到鼓勵或受抑的情形,把兒童分成幸運的一群、挫折的一群、順從的一群及難管教的一群四種。父母與教師從此位置 圖,可以認清兒童的創造力發展情形,據此來採補救之道。文中列舉增進兒童創造潛能的八種方法,以供父母及教師參考: (1)讓其有屬於自己的空間。 (2)鼓勵兒童對自我充滿想像。 (3)對兒童所提問題,給予尊重。 (4)允許兒童 有低潮情形。 (5)教導其人際關係取得平衡。 (6)應有持續的訓練創造潛能。 (7)重視其創造能力,非創造生產力。 (8)讓兒童有自己作決定之機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