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中心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3
  • Item
    國中教師對資優教育的認知表現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4-03-??) 黃琦婷; 林志哲; Chi-Ting Huang; Chih-Che Lin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市國中教師對資優教育的認知表現,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資優教育認知量表」為施測工具。採立意抽樣方式,抽取桃園市443名國中教師為研究對象。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獲致主要結論:一、桃園市國中教師對資優教育的認知表現為中上程度。二、性別、年資、職務及資優教育背景因素,對於桃園市國中教師的資優教育認知表現有顯著差異。三、年齡因素對於桃園市國中教師的資優教育認知表現無差異。根據研究結論,分別針對教育主管機關、學校行政與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 Item
    自閉症兒童的認知特色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5-03-??) 胡心慈
    回顧從認知角度解釋自閉症核心病因的主要理論,及自閉症者在智力評量上所顯現的特徵,發現他們在智力評量上有一定的組型存在,有其內在優劣勢。此外從「心理理論」、「執行功能」、「中樞統合理論」上也發現他們在了解自己與別人的心理狀態、處理訊息及問題解決上有難以克服的缺陷存在,較固執、不能變通、不易類化。
  • Item
    皮亞傑認知發展學說與聽覺障礙兒童認知能力之探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1-03-??) 黃桂君
  • Item
    聽覺障礙兒童的認知、語言與遊戲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0-09-??) 蔡昆瀛
  • Item
    從認知歸因歷程探討個案研究的推理誤差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0-03-??) 陳李綢
    社會認知論是結合了社會心理學及認知心理學的特色,探討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歷程、人如何與他人形成印象、態度及感受、知覺的歷程。以認知取向的歸因理論為基礎,探討人際之間的互動及知覺的歷程,以認知心理學的架構探討人的社會基模,如注意、記憶、社會推理等歷程,甚至探討到社會中人的情感、情緒及態度的認知歷程。 本文旨在從社會認知論,探討歸因理論,及其產生的偏誤來源,乃至於影響個人推理、判斷的歸因誤差,藉以說明個案研究中推理的各種問題及因應之道。
  • Item
    後設認知的源起及其理論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1-03-??) 楊宗仁
    作者首先介紹後設認知的源起,然後以認知目標、後設認知知識、認知行動和策略四個部分,介紹Flavell 的認知監控模式。再介紹Brown 的後設認知架構的兩大部 分-認知的知識和認知的調整;Paris的後設認知研究架構的兩大部分-瞭解自己認知 的知識和思考的自我經營。最後則介紹Sternberg的智力組成架構的三大成份-後設成 份、表現成份和知識獲得成份,其中後設成份共七種,即相當前面所述的後設認知; Borkowski則修正有關後設記憶與後設認知模式,提出含六項因素的後設認知理論.有圖表.有參考書目。
  • Item
    音樂表演的緊張焦慮之認知與治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0-03-??) 姚世澤
    舞臺上緊張焦慮是音樂表演者都會經歷到的,作者將如何克服心理與情緒的緊張 分述為:1.表演的焦慮及其治療--由於病症是多元的,最好以混合的方式來治療。2.生理問題及其治療--可利用肌肉放鬆技巧、體內自制、自我催眠,也可利用一 些特殊器材,若用藥物則較衰弱的演奏者不適合。3.認知的問題--可藉討論、教學處理或經由諮商認清非理性的焦慮因素。也可運 用一些策略,如:矛盾意圖技巧、與自己爭辯舞臺表演價值等。4.行為問題--自信心訓練被廣泛應用,多次且頻繁的演出經驗也有助焦慮的減輕,但行為方式一直無具體實驗證明其效果。
  • Item
    數理資優生之認知特質及其課程發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2-06-??) 李宛諭
    本文前半部乃匯集各專家學者的實驗研究結果‚分別由數學推理、空間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三方面來了解數理資優生的認知特質‚隨之‚再參酌Joyce所發展的資優課程計畫模式‚從計畫、評估需要、決定課程發展小組及工作範疇、課程發展方式、實地試驗、課程實施、課程評鑑等七個階段。若課程發展者‚能夠先對數理資優生的認知特質有一番透析之後‚又能掌握課程方案發展階段的要領及程序‚想必不難發展出一套真正適合數理資優生的課程方案才是。
  • Item
    國小資優兒童學習成就中認知層次之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1-05-??) 何榮桂
    本文由國小六年級資優學生國語與數學兩科的學習成就,分析其各認知 層次之學習情形。並以國中一年級智力分配具有代表性學生為參照樣本,探 討國小六年級資優學生,在上述二科目之學習成就中各認識層次得分所顯示 之相對程度,藉以衡量其各認知層次之學習成就水準。研究採用布魯(Bloom) 認知行為目標觀點等六層次編擬測驗,測量其學習效果,分別詳敘國語科、數學科科認知層次之分析,並有研究結果與討論。
  • Item
    創造力訓練對國小資優兒童創造力與高層次認知能力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5-12-??) 林幸台; 陳明終; 黃美玉
    創造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一直是資優教育的重點。國內外許多有關創造思 考教學效果之研究大都支持「創造思考能力可運用教學或訓練的方式加以培養」之 說。為探討創造力訓練對資優兒童的創造力與高層次認知能力的影響,本文作者們乃 從事本實驗。實驗對象係為豐原市瑞穗國小五、六年級資優班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組 25人,控制組21人,並以新版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及羅氏高層次認知能力測驗為實驗 前後測之研究工具。文中詳細敘述了整個實驗的程序、資料處理方法以及研究結果、 討論與建議,可為研究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