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2

歷史與沿革

本系根源於民國42年所成立的工業教育系「工藝教育組」,專責培育我國中學「工藝」課程之師資,配合課程內涵之調整與修訂,在民國61年更名為「工業技術教育組」,並於民國71年正式獨立設系為「工藝教育學系」,為配合學校藝術學院成立,本系隸屬於藝術學院。

民國80年增設碩士班,民國87年增設博士班。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與課程改革的需求,外加上師資培育多元化的衝擊,在民國83年正式將系名更改為「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專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課程之師資,民國87年本系改隸屬於當年新成立的科技學院。為符合本系培育科技產業教育訓練人才之目標,本系獲教育部同意,從98學年度起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並簡稱為科技系。

為拓展本系畢業學生之就業機會並開啟本系畢業生至業界就業的契機,本系自民國83年開始,以既有的師資培育為基礎,先後在「大學部」實施課程分組,目前的大學部課程則分為「學習與科技組」及「設計與科技組」,以培養科技產業界所須之人力資源人才。在「碩士班」階段則先後規劃「科技與工程教育」、「人力資源」與「網路學習」等多元之課程內涵,協助學生發展各該領域之專業與研究能力;在「博士班」則設有「科技與工程教育」與「人力資源」兩組課程,培育各該領域之專業「教學」與「研究」之人才。

系所特色與目標

科技系原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教師之專門機構,然為因應師培市場之萎縮,科技系於十年前即著手調整課程結構,以培育學生朝向科技產業界發展為目標。目前,科技系的課程本質,是以科技產業為主體,學生藉由各科技產業課程,例如傳播科技業、製造科技業、營建科技業、運輸科技業,來瞭解台灣科技社會的結構與內涵。在上課的型態上,則是提供學生以「設計」及「製作」的方式來進行,藉以深入瞭解科技產業之工作內涵與程序。在此基礎之下,本系再輔以人力資源發展的專業課程,使學生具備「科技產業知識」及「人力資源發展專長」,得以進入科技產業從事企業的教育訓練工作。

設備與學習資源

現有自造大師基地、專題研討室多間、電子實驗室、人力資源研討室多間、電腦實驗室、網路教學實驗室、圖文傳播實驗室、電工實驗室、綜合工廠、電腦繪圖室、數位傳播教學實驗室、媒體設計實驗室等多元教學設施。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非同步視訊面試下人工智慧評鑑功能對求職者科技信任度之影響
    (2022) 陳瑞青; Chen, Jui-Ching
    新冠疫情來襲,全球人類生活方式已隨之改變;吸引和留住合適的候選人已成為全球大多數組織人力資源管理中最關鍵和戰術性的問題之一,企業為了維持招募作業正常運作,具高度接觸風險的面對面的面試,已不再是唯一或主流模式;就像遠距工作一樣,人工智慧有望改變每個行業和每個公司,展望未來,在 Covid-19 之後,幾乎不可避免地加速我們在遠距面試模式的導入。 解決遠距問題的非同步視訊面試成為後疫情時代不可或缺的方式,僅是非同步面試仍無法解決後疫情時代人力不穩定的狀況,必須透過人工智慧的評鑑來增加面試效度,;本研究旨在探討求職者在實際使用非 同步視頻面試系統時,求職者得知有 AI 評鑑輔助功能下,是否會影響求職者在非同步視頻面試系統下對科技的信任度。 本研究透過 146 位求職者發現,求職者對具 AI 評鑑的非同步錄影面試相較於沒有 AI 評鑑的面試的錄影面試,有較高的認知信任,但對於認知情感則無顯著性的差異。本研究根據統計調查及分析結果,提供雇主及應徵者使用非同步視頻面試系統的教育指南,同時作導入非同步視頻面試結合人工智慧評鑑功能輔助科技的評估與相關使用者招募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