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2

歷史與沿革

本系根源於民國42年所成立的工業教育系「工藝教育組」,專責培育我國中學「工藝」課程之師資,配合課程內涵之調整與修訂,在民國61年更名為「工業技術教育組」,並於民國71年正式獨立設系為「工藝教育學系」,為配合學校藝術學院成立,本系隸屬於藝術學院。

民國80年增設碩士班,民國87年增設博士班。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與課程改革的需求,外加上師資培育多元化的衝擊,在民國83年正式將系名更改為「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專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課程之師資,民國87年本系改隸屬於當年新成立的科技學院。為符合本系培育科技產業教育訓練人才之目標,本系獲教育部同意,從98學年度起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並簡稱為科技系。

為拓展本系畢業學生之就業機會並開啟本系畢業生至業界就業的契機,本系自民國83年開始,以既有的師資培育為基礎,先後在「大學部」實施課程分組,目前的大學部課程則分為「學習與科技組」及「設計與科技組」,以培養科技產業界所須之人力資源人才。在「碩士班」階段則先後規劃「科技與工程教育」、「人力資源」與「網路學習」等多元之課程內涵,協助學生發展各該領域之專業與研究能力;在「博士班」則設有「科技與工程教育」與「人力資源」兩組課程,培育各該領域之專業「教學」與「研究」之人才。

系所特色與目標

科技系原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教師之專門機構,然為因應師培市場之萎縮,科技系於十年前即著手調整課程結構,以培育學生朝向科技產業界發展為目標。目前,科技系的課程本質,是以科技產業為主體,學生藉由各科技產業課程,例如傳播科技業、製造科技業、營建科技業、運輸科技業,來瞭解台灣科技社會的結構與內涵。在上課的型態上,則是提供學生以「設計」及「製作」的方式來進行,藉以深入瞭解科技產業之工作內涵與程序。在此基礎之下,本系再輔以人力資源發展的專業課程,使學生具備「科技產業知識」及「人力資源發展專長」,得以進入科技產業從事企業的教育訓練工作。

設備與學習資源

現有自造大師基地、專題研討室多間、電子實驗室、人力資源研討室多間、電腦實驗室、網路教學實驗室、圖文傳播實驗室、電工實驗室、綜合工廠、電腦繪圖室、數位傳播教學實驗室、媒體設計實驗室等多元教學設施。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學生實習滿意度、工作滿意度與留任意願關係之研究
    (2021) 邱佳文; Chiu, Chia-Wen
    建教合作係透過學校的理論教育與合作機構的職業技能訓練相互結合,讓學生在職校就讀階段,除了能在校學習時,同時也能提早累積職場經驗,為未來就業時,提升競爭力。但自1990起,因教育政策改革及少子女化的衝擊,參與建教合作計畫的校數、企業數及建教生人數均有遞減的現象,且近年來學生就業率低迷,取而代之的更是高比例的升學率,致各企業及產業均面臨缺乏現場基礎技術人員與專業技術人才的問題。因此本研究以「臺北市109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參與建教合作計畫之426名建教生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方式,探討建教生在實習滿度度、工作滿意度及留任意願構面是否有其相關性。研究結果顯示:「訓練課程」、「實習環境」及「薪資福利」的實習滿意度與工作滿意度具顯著正向關聯性、「訓練課程」及「薪資福利」的實習滿意度與留任意願具顯著正向關聯性、「內在滿足」及「外在滿足」的工作滿意度與留任意願具顯著正向關聯性。本研究建議學校及合作機構,應共同規劃妥善的建教合作實習計畫,以提高建教生的實習滿意度及工作滿意度,此將有助於提升建教生之留任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