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文教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

發展沿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1995年成立「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2003年成立博士班,致力於培育華語文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教學師資及研究人才。2006年成立「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招收華外語國際生,致力於培養具有流利華語文能力及跨文化溝通能力之外籍華語人才。2006年成立「應用華語文學系」學士班,復於2012年與「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組」整併成立碩士班,招收本國籍學生及僑生,致力於培養全方位的華語文應用人才,以及海外華人社會與文化的研究人才。2012年「華語文教學研究所」與「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合併為具博士班、碩士班與學士班學制之「華語文教學系」。2017年「應用華語文學系」與「華語文教學系」進一步整併。重整後的「華語文教學系」包含兩個學士班組(「國際華語與文化組」及「應用華語文學組」)、碩士班、博士班、以及數個學程與專班(華語文教學學分學程、兒童雙語教育學分學程、海外華語師資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宗旨

        華語文教學系之教育宗旨在於因應當前東風西漸、華語全球化之趨勢,培養各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能通曉並傳播海內外華人的語言與文化,藉此厚植華語文化實力、促進東西方交流、進而確保世界和平與人類福祉。

特色與願景

        重整後的「華語文教學系」與臺師大歷史悠久的國語教學中心及僑生先修部構成中華民國高等教育機構中規模最大最完備、且學理與實務兼具的華語文專業人才培育重鎮。師資包含語言學、語言教學、教育心理、認知科學、教育科技、華人文學與文化、海外華人社會等學有專精的學者。學生涵蓋本地生、僑生、外籍生,來自全球各地,具多元背景。師生共構成一個真正生態多樣的學習環境。未來「華語文教學系」將積極與本校翻譯、國際人力資源與管理相關系所合作,強化學生跨語言跨文化素養與行政管理的能力。「華語文教學系」也將強化與國外學校合作,發展符合當代學習趨勢、有實證依據的華語教學方法,建立有特色的華語教學與僑教品牌。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1
  • Item
    跨國華語視訊文化教學之設計、實施與評估--子計畫三:對外華語視訊教學之文化教學策略與活動設計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8-11-30) 信世昌; 王兆華; 莊三慧; 朱我芯; 蕭素秋; 吳青璇
    本整合計畫旨在發展針對國際人士學習華語之遠距文化教學模式,促進外籍學生對 於華語文化之理解並藉此增進其口語溝通能力。以具有中級華語能力之外籍學生為教學 對象,海外合作的大學分佈四國,包括美國南加大、日本慶應大學、韓國外國語大學及 德國海德堡大學等四所大學。 整合計畫具體目標為: 1. 研究針對中級華語程度之外籍人士的跨文化教學題材與討論內容。 2. 培養能夠利用同步視訊之華語教學方法及帶動跨文化討論之華語教師。 3. 發展在同步視訊模式下可用的華語教學法及教學活動。 4. 研究將同步視訊教學為主,並輔以非同步的教學網站與文化資料庫之課程。 5. 研究如何將跨國華語數位視訊教學融入國外大學之華語課程。 本總計畫以兩年為期,包含總計畫及五個子計畫: 總計畫:以視訊教學為主體之對外華語文化教學之跨國合作研究 子計畫一:數位華語教學之文化主題與教材內容設計研究 子計畫二:跨文化數位華語教學之教師培訓與實習研究 子計畫三:對外華語視訊教學之文化教學策略與活動設計研究 子計畫四:海外華語學習者之線上學習成效評估研究 子計畫五:數位華語教學支援系統環境之建置研究 本計畫包含了完整的數位教學因素,包括了內容、教師、教學法、學習者、及數位 支援系統,都是完整的數位華語教學不可或缺的部份。
  • Item
    王維詩歌抒情藝術研究
    (臺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2009-01-01) 朱我芯
  • Item
    以虛擬情境展演古典詩歌學習內容
    (2008-06-08) 王兆華; 朱我芯
  • Item
    對外華語視訊文化教學之課堂活動設計
    (2009-12-20) 林逸君; 朱我芯
    筆者自 2008 年 1 月起,參與國科會整合計畫「跨國華語文化溝通教學之設計與實施--以同步視訊為主體之數位學習研究」(NSC96-2524-S-003-003-)中的子 計畫二「線上華語文化教學方法與課堂活動設計」,該計畫在 96 年度「跨國華語視訊文化教學之設計、實施與評估」之延續研究中,完成了 1) 課文範例〈禁忌一籮筐〉之撰寫、修訂,2)視訊教學指引之初稿,3)文化教學指引之初稿,以及 4)共 12 課之課堂活動設計。而筆者在參與的過程中,主要負責協助「課堂活動設計」的部分,故本文將根據筆者所親身參與的九課教學活動設計作一總結,以期能提供更豐富的視訊課堂備課資源以及執行參考。
  • Item
    寓言教學輔助第二文化習得研究
    (2009-08-04) 朱我芯; 王兆華
  • Item
    幽默小劇輔助詞義教學
    (2007-12-02) 朱我芯
    詞彙教學是第二語言教學一切課堂活動的基礎,學生對詞彙意義認識的多寡也是第二語言學習成就的關鍵。對外華語教學的現有研究中,有關詞義類型與詞彙解釋方式的研究已多,而對於詞義教學形式的開發則少。本文提出以幽默小劇(skit)的形式,輔助傳統詞義教學,變化課室氣氛。生詞幽默小劇是以簡單兩、三位角色之間的口語對話,模擬實際的語言交際情境,對目標詞彙進行:定義描述、實物或圖片展示、動作或表情輔助、同義詞或反義詞比較、搭配詞語或上下文示範、項目列舉、原因說明等解釋行為;並利用人性愛聽故事的心理,使學生在對情節發展的高度期待中,專注聆聽,並在結局反轉的幽默中,回味咀嚼。藉此生詞小劇的觀賞,可使學生在故事性的生活對話中,強化對詞義的理解,深化對生詞的記憶,並掌握詞彙的正確語用。攝製完成的生詞幽默小劇可做為教學影片,在課堂中當教師對某一生詞簡要解釋之後播放,亦可安置於校園網路中供學生不受時空限制地進行課後復習。此外,也可由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練習撰寫生詞小劇劇本,經教師審核語言形式無誤後,於課堂中分組演出,訓練學生以正確而清晰的發音,達成與觀眾有效溝通的學習目標,則此生詞小劇可成為絕佳的「計畫性的語言輸出」(managed output) 練習,而避免如Hammerly(1985, 1991)所擔心的二語學習者因過早自由會話練習而形成的錯誤發音與語法習慣。
  • Item
    幽默小劇輔助詞義教學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華文教研中心, 2008-06-01) 朱我芯
    词汇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一切课堂活动的基础,学生对词汇意义认识的多寡也是第二语言学习成就的关键。对外华语教学的现有研究中,有关词义类型与词汇解释方式的研究很多,而对于词义教学形式的开发则少。本文提出以幽默小剧(skit)的形式,辅助传统词义教学,改变课堂气氛。生词幽默小剧是以简单两、三位角色之间的口语对话,模拟实际的语言交际情境,对目标词汇进行:定义描述、实物或图片展示、动作或表情辅助、同义词或反义词比较、搭配词语或上下文示范、项目列举、原因说明等解释行为;并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使学生在对情节发展的高度期待中,专注聆听,并在结局反转的幽默中,回味咀嚼。借此生词小剧的观赏,可使学生在故事性的生活对话中,强化对词义的理解,深化对生词的记忆,并掌握词汇的正确语用。摄制完成的生词幽默小剧可做为教学影片,在课堂中当教师对某一生词简要解释之后播放,亦可安置于校园网络中,供学生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课后复习。此外,也可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练习撰写生词小剧剧本,经教师审核语言形式无误后,于课堂中分组演出,训练学生以正确而清晰的发音,达成与观众有效沟通的学习目标,由此,这一生词小剧可成为绝佳的“计划性的语言输出”(managed output)练习,而避免如Hammerly(1985, 1991)所担心的二语学习者因过早进行自由会话练习而形成的错误发音与语法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