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文教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

發展沿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1995年成立「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2003年成立博士班,致力於培育華語文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教學師資及研究人才。2006年成立「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招收華外語國際生,致力於培養具有流利華語文能力及跨文化溝通能力之外籍華語人才。2006年成立「應用華語文學系」學士班,復於2012年與「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組」整併成立碩士班,招收本國籍學生及僑生,致力於培養全方位的華語文應用人才,以及海外華人社會與文化的研究人才。2012年「華語文教學研究所」與「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合併為具博士班、碩士班與學士班學制之「華語文教學系」。2017年「應用華語文學系」與「華語文教學系」進一步整併。重整後的「華語文教學系」包含兩個學士班組(「國際華語與文化組」及「應用華語文學組」)、碩士班、博士班、以及數個學程與專班(華語文教學學分學程、兒童雙語教育學分學程、海外華語師資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宗旨

        華語文教學系之教育宗旨在於因應當前東風西漸、華語全球化之趨勢,培養各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能通曉並傳播海內外華人的語言與文化,藉此厚植華語文化實力、促進東西方交流、進而確保世界和平與人類福祉。

特色與願景

        重整後的「華語文教學系」與臺師大歷史悠久的國語教學中心及僑生先修部構成中華民國高等教育機構中規模最大最完備、且學理與實務兼具的華語文專業人才培育重鎮。師資包含語言學、語言教學、教育心理、認知科學、教育科技、華人文學與文化、海外華人社會等學有專精的學者。學生涵蓋本地生、僑生、外籍生,來自全球各地,具多元背景。師生共構成一個真正生態多樣的學習環境。未來「華語文教學系」將積極與本校翻譯、國際人力資源與管理相關系所合作,強化學生跨語言跨文化素養與行政管理的能力。「華語文教學系」也將強化與國外學校合作,發展符合當代學習趨勢、有實證依據的華語教學方法,建立有特色的華語教學與僑教品牌。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線上華語發音教學與自我正音個案研究─以越南籍初級學習者為例
    (2020) 洪巧庭; Hung, Chiao-Ting
    筆者身為臺師大華研所之研究生,有許多輔導從其他國家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讀書的外籍生的機會;而本研究的對象即是一位來自北越河內,就讀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的越南籍學生。在一對一輔導的過程中,發現該生在發舌尖前音[ts]/ z、[tsh]/ c、[s]/ s與舌尖後音[tʂ]/ zh、[tʂh]/ ch、[ʂ]/ sh時,舌位皆偏後,聽起來略帶有e[ɤ]之尾音,與之前的研究略有不同。因此,筆者便從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以ChineseVid平台上之「周杰倫成長紀實影片第一集」為教學材料,加上能讓學生進行舌位調整之筆者自編課程共11課,透過MyCT線上平台的即時評分功能,實施為期十週的發音訓練課程。 本研究運用了以下兩個專業的線上平台。其一為ChineseVid,是Voicetube從2012年著手建構的華語影片輔助學習平台;提供了影片播放、句子範讀、學生錄音、音檔比對與下載等功能;其二為My Chinese Tutor,是由艾爾科技公司研發,使用自動語音分析系統的線上中文口說自動檢測平台;可針對發音、語調、流利度、音量等四面向來比對學生與老師的發音,給予0至100的即時評分與偏誤描述,也提供發音部位的3D動畫供學生參考。 從研究結果顯示,影響研究對象產生發音偏誤之因素有二,即聲調與頻率。以舌尖前音[ts]/ z/ㄗ為例,受試者在各聲調的發音表現上並不一致;而高頻使用之舌尖後音[ʂ]/ sh/ㄕ,則在各聲調的發音都有不錯的表現。於教學應用上,建議教師們在設計課程前,可先測出學生擅長的聲調字來搭配正音練習,並同時提高目標音的使用率;待其偏誤現象逐漸矯正後,再進而挑戰其不熟悉的聲調字,或許會更有效果。此外,由於本實驗對象之華語程度約為ACTFL之Novice級,太長的句子對其認知負荷過重;因此,在選擇材料時,不能單以學生感興趣的真實材料為出發點,還要秉持「i+1」之二語習得理論精神,就學生程度適時地轉化教學材料,並搭配適切的練習,才能達到更有效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