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文教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

發展沿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1995年成立「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2003年成立博士班,致力於培育華語文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教學師資及研究人才。2006年成立「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招收華外語國際生,致力於培養具有流利華語文能力及跨文化溝通能力之外籍華語人才。2006年成立「應用華語文學系」學士班,復於2012年與「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組」整併成立碩士班,招收本國籍學生及僑生,致力於培養全方位的華語文應用人才,以及海外華人社會與文化的研究人才。2012年「華語文教學研究所」與「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合併為具博士班、碩士班與學士班學制之「華語文教學系」。2017年「應用華語文學系」與「華語文教學系」進一步整併。重整後的「華語文教學系」包含兩個學士班組(「國際華語與文化組」及「應用華語文學組」)、碩士班、博士班、以及數個學程與專班(華語文教學學分學程、兒童雙語教育學分學程、海外華語師資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宗旨

        華語文教學系之教育宗旨在於因應當前東風西漸、華語全球化之趨勢,培養各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能通曉並傳播海內外華人的語言與文化,藉此厚植華語文化實力、促進東西方交流、進而確保世界和平與人類福祉。

特色與願景

        重整後的「華語文教學系」與臺師大歷史悠久的國語教學中心及僑生先修部構成中華民國高等教育機構中規模最大最完備、且學理與實務兼具的華語文專業人才培育重鎮。師資包含語言學、語言教學、教育心理、認知科學、教育科技、華人文學與文化、海外華人社會等學有專精的學者。學生涵蓋本地生、僑生、外籍生,來自全球各地,具多元背景。師生共構成一個真正生態多樣的學習環境。未來「華語文教學系」將積極與本校翻譯、國際人力資源與管理相關系所合作,強化學生跨語言跨文化素養與行政管理的能力。「華語文教學系」也將強化與國外學校合作,發展符合當代學習趨勢、有實證依據的華語教學方法,建立有特色的華語教學與僑教品牌。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現代漢語焦點句"是...的"已然義的分析與教學
    (2012) 王愛玲; Wang, Ai-Ling
    本文探討現代漢語焦點結構即“是…的”句式。研究有關這方面的文獻,雖然在過去提供了豐富的見解,然而已有的研究大都注重 “是”、”的”詞性的辨析,研究範圍大體上仍以句法功能為限。事實上他們的作用不只限於句法平面,尚有篇章功能。由於各家從不同的角度來論述”是”與 “的”在焦點”是…的”結構中所扮演的角色,因此分析出來的結論也不完全相同。如 “是…的”句式是焦點、還是話題;結構是分裂還是嵌套,以及它與”是”字句、”的”字結構的界限在哪裡?這些問題都與 “是…的”焦點句的界定息息相關,但在我們使用的教材上卻未作系統性的介紹,以至於中高級漢語學習者仍有這方面的問題。 有鑑於此,本文於第二章以六篇文獻為代表,指出各家觀點不同的語言事實並嘗試結合語義、語法及語用各方面,對現代漢語焦點”是…的”句式作一套完整的描述與詮釋,從中找出與本文相關的語義、語法及語用論點。在說明”焦點結構”的定義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與它相關的幾個概念,包括『焦點』、『主題』、『預設』、『信息』及『分裂句』。 第三章是本文的核心章節,根據前文提出 “是…的”的定義,及典型的 “是…的”句。從歷時的角度觀察“是”的演變,及與 “的”結合之關係,並提出在”是…的”框架下,有時不可任意省略 “是”或”的”。所謂的『焦點』(focus)這個概念是功能上的屬性,代表說話者所要傳達其凸顯的信息,它能以不同的媒介來表達,在音韻上如音高、音長、音量或語調的變化;在詞彙上如疑問詞的使用;在句法上如刪除、重複、焦點結構的運用;而在語用上則包括上下文的輔助以及說話者的背景知識和社會關係的影響等。 第四章根據第三章定義觀察學習者的偏誤情形,是受到句法結構”等同句”、”名物化”的影響、或是受到母語干擾、過度泛化、教材編寫以及學習策略的影響。根據過去文獻及作者所蒐集到的偏誤語料,依照偏誤的性質將其歸納分類,以此進行分析。 第五章根據前兩章的分析結果提出鄧守信的教學語法,建議教學排序,以供華語教材編寫者或華語教學者為參考。 第六章作結論並指出本文不足之處,以待日後相關研究者繼續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