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文教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

發展沿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1995年成立「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2003年成立博士班,致力於培育華語文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教學師資及研究人才。2006年成立「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招收華外語國際生,致力於培養具有流利華語文能力及跨文化溝通能力之外籍華語人才。2006年成立「應用華語文學系」學士班,復於2012年與「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組」整併成立碩士班,招收本國籍學生及僑生,致力於培養全方位的華語文應用人才,以及海外華人社會與文化的研究人才。2012年「華語文教學研究所」與「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合併為具博士班、碩士班與學士班學制之「華語文教學系」。2017年「應用華語文學系」與「華語文教學系」進一步整併。重整後的「華語文教學系」包含兩個學士班組(「國際華語與文化組」及「應用華語文學組」)、碩士班、博士班、以及數個學程與專班(華語文教學學分學程、兒童雙語教育學分學程、海外華語師資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宗旨

        華語文教學系之教育宗旨在於因應當前東風西漸、華語全球化之趨勢,培養各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能通曉並傳播海內外華人的語言與文化,藉此厚植華語文化實力、促進東西方交流、進而確保世界和平與人類福祉。

特色與願景

        重整後的「華語文教學系」與臺師大歷史悠久的國語教學中心及僑生先修部構成中華民國高等教育機構中規模最大最完備、且學理與實務兼具的華語文專業人才培育重鎮。師資包含語言學、語言教學、教育心理、認知科學、教育科技、華人文學與文化、海外華人社會等學有專精的學者。學生涵蓋本地生、僑生、外籍生,來自全球各地,具多元背景。師生共構成一個真正生態多樣的學習環境。未來「華語文教學系」將積極與本校翻譯、國際人力資源與管理相關系所合作,強化學生跨語言跨文化素養與行政管理的能力。「華語文教學系」也將強化與國外學校合作,發展符合當代學習趨勢、有實證依據的華語教學方法,建立有特色的華語教學與僑教品牌。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台灣某大學之華語中心隱性課程研究
    (2024) 黃柔溱; Huang, Jou-Chen
    本研究旨在探討華語中心的課程設置及其隱性課程的意識及其影響,以某大學的華語中心為個案對象,採用質性研究法,以參與觀察法、訪談等方式收集資料,從物質環境、制度規章、人際互動、課內外活動四個項目分析華語中心的課程設置與隱性課程項目的整合對學生的影響。深入研究其華語中心環境中的課程結構、教學相關活動與文化內涵如何影響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考察這些隱性課程透過教學和人物互動等內隱方式對學生的情感狀態、學習動機和課程參與的關聯性。根據研究發現,提出以下研究結果:一、華語課程設置基於既有基礎規劃,教學進度與活動彈性靈活,資源支持是其核心基礎。二、教師的意識決定隱性課程的實施程度,使教學內容和隱性知識相輔相成。三、課程通過互動與活動引導學生掌握課外知識,並以框架規範培養正面良好的學習態度。四、活動是顯性課程連結隱性知識的樞紐,但與現實教學仍有差異。最後,研究製作隱性課程評估項目表,通過系統化的評量,教師能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學習如何在課堂中更有意識的設計課程、調整教學策略,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方式。同時,學生也能更了解環境和文化對自己的影響,調整自己的學習態度,養成積極正面的心態。師生雙方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保持良性互動。透過研究將課程結合隱性因素的概念,提供學生一個有系統且有效的學習體驗。
  • Item
    中高級華語聽力自學教材研究—以不同口音為主之教材設計
    (2011) 林姮伶; Lin, Heng-Ling
    聽力在語言學習扮演重要的角色,但臺灣當前華語教學環境存在著聽力課程和教材不被重視、聽力材料缺乏真實性及多數華語母語者所說的華語與標準語音大不相同等問題,導致學習者在課堂上聽得懂教師所說的話,但在教室外卻聽不懂一般民眾所說的華語,且以往的聽力教學只訓練學習者在標準華語聽力速度上的能力,因此有必要訓練學習者對於不同華語口音的聽力。有鑑於此,本論文旨在設計以不同口音為主之中高級華語聽力教材,希望在聽力教學方面體現真實語料於語言教學中的價值,為華語教師以及中高級程度的學生,提供有效訓練帶不同口音華語聽力的方法及媒介,滿足他們在華語聽力練習方面的需求。 本文以發展研究法(Development Research)為主要的研究方法。首先介紹聽力理解與聽力教學之理論、語言變異與現代漢語變體、華語聽力寬度教學以及自主式聽力學習等文獻;其次分析7套來自海內外的中高級聽力教材、5套網路聽力材料與3種標準化聽力測驗;接著以訪談與問卷調查的方式彙整聽力教師與學習者之意見,了解使用者需求。綜合以上結果完成本文中高級華語聽力自學教材設計,本課程設計以任務型課堂教學-前任務、任務環與後任務三步驟進行,並取教材規劃部分內容做一完整教學活動設計,進行教學試驗以驗證教學成效,最後修正課程並提出結論與建議。 透過各方意見之彙整以及教學試驗,本文得出結論如下:第一,為中高級學習者設計的以不同口音為主的聽力教材有其必要性。第二,具有多種口音的語料有助於提高中高級學生華語聽力。第三,反覆對照的聆聽機制有助於聽力寬度學習成效。第四,任務式聽力活動有助於提升學習動機與興趣。最後,建議未來研究者能增加口音種類、有效取得自然口語語料並將教材發展為軟體,使學習者更方便有效地拓展聽力寬度。
  • Item
    中級華語聽力教學設計研究---以在台外籍學習者為例
    (2010) 林逸君
      語言學習之目的在於與人溝通交際,其中聆聽又先於口說,學習者必須先正確有效的接收訊息,才可能做出適當的輸出與回應。本文旨在針對中級程度的在台中文學習者,探討情境任務式聽力課堂的設計與運作,並從中得出設計原則、整體課程規劃、以及實際操作課程時所應注意的方向。   本文以發展型研究法(Developmental Research)為主要的研究方法。首先探討聆聽理解相關理論、中級聽力教學重點及策略、以及真實口語材料和視覺輔助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等研究文獻;其次綜合分析海內外7套中級聽力教材與5項標準化聽力測驗之內容與任務題型設計;接著匯集學習者與教學者對於聽力課程的期待和意見,了解使用者需求。總合以上結果完成本文中級聽力教學設計之後,並進行試教以驗證假設,最後修正課程並提出結論與建議。 透過各方意見之彙整以及教學試驗,本文得出如下的結論。第一,中級學習者處於初級到高級的過渡階段,需要廣泛多樣但仍控制在一定難度之內的聆聽材料,以協助其適應真實台灣生活中的聆聽情況,故為中級學生開設的聽力課程有其價值與必要性。第二,視覺圖像在協助學習者「有效理解新知識」、「快速回憶舊知識」、「精聽細節內容」、以及「提升聆聽意願」等方面皆有正面加強作用,故有助於聽力教學成效。第三,保留了語氣口音與直覺表達習慣的真實或逼近真實的自然口語語料,有助於中級學習者適應一般台灣人說的話,進而提升其聆聽理解能力。第四,情境任務式的聽力課堂,能使每一階段的聆聽目的更明確,並給予學習者思考、發言、進行有意義之溝通交流的機會,一改學習者對於聽力課程緊張枯燥之刻版印象,因而有助於提升學習動機與興趣。
  • Item
    中級商務華語房屋租賃情境教學設計研究
    (2018) 施季昀; Shih, Chi-Yun
    台灣的租房管道多元,無論透過傳統的租屋看板電話諮詢、網路租屋平台或是隨處可見的房屋仲介公司的介紹,都是找房租屋的方式,然而多樣化的選擇,卻也使來台就學或工作的商務人士容易感到困擾,除了語言不同外,華人的溝通風格、社會文化背景差異產生的誤解,往往讓外籍人士有不好的租屋經驗。其次,租屋與買屋都是不可避免且生活化的議題,對外籍人士而言更顯重要,因為語言溝通不良或無法確實理解房屋契約規範,導致房東與房客間產生法律糾紛的情況層出不窮,因此本研究旨在協助華語學習者透過房屋租賃問題之情境建置,讓學習者能於不同情境中瞭解在台灣租房的實際情形和過程,並熟悉如何與房東或房客洽談與協商,藉此提升學習者之商務語言交際能力。 本研究首先分析目前兩岸商務華語教材中房屋租賃單元之活動設計,歸納教材租屋情境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商務活動,接著再針對外籍人士的租屋需求進行問卷調查,透過整合學習者的需求分析、諮詢商務人士以及房仲業者之訪談結果,設計以房屋租賃為主題之情境教學課程,經由教學實證的方式,進行完整的商務華語房屋租賃情境教學,最後按照課程規劃與實際教學過程,請學習者及資深的華語教師針對此情境課程給予回饋及建議,作為檢視商務華語融入情境教學成效的依據。 藉由商務華語教材房屋租賃內容分析、學習需求問卷調查、外籍商務人士和房仲業者訪談以及實際教學驗證,本研究發現,教材情境設置以找房子、租房子以及簽訂租賃契約為三個主要情境單元,若將學生之租屋需求與相關商務情境有效的設計並融入課程中,有助於學習者學習與租屋相關的商務知識,並理解如何正確使用商務溝通策略達到最終承租房屋之目的。
  • Item
    華語偶像劇為內容之華語課程設計-以印尼籍中高級學習者為對象
    (2015) 林慧娜; MARDIANA
    1998年印尼華語教育復甦之後,偶然碰到「華流」的風潮使得印尼學習者學習華語的熱情高漲,但長期禁止使用中華文化帶來種種華文教育問題,因此本論文研究如何將華語偶像劇應用於華語課程,提升印尼籍中級與高級學習者的溝通能力。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調查研究法與發展性研究法。歸納文獻探討,使用問卷、訪問以及觀察,加上師生的回饋與建議之後,提出該課程設計的原則,並為了證實活動之成效性而進行教學實施。 本論文設計華語偶像劇劇情搭配九個活動之課程,包括生詞狩獵、天空、消音、翻譯、說故事、討論、模仿、角色扮演以及寫日記。本研究提出,華語偶像劇具有幾個優點可以幫助提升印尼學習者的溝通能力,包括提供自然的語言環境與大量的語言輸入;透過較輕鬆的學習狀態讓學習過程更有效率;提供可重看之教材讓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 另外,其內容也有缺點,比如偶像劇裡面的語言難度高於學習的程度、華語偶像劇為內容的課程提供豐富的文化與台灣社會的風俗習慣,難免會出現一些跨文化的問題以及偶像劇具有時間之限制,而教師在選可採用的偶像劇時必須考慮到的這些問題。最後,本研究亦提出偶像劇為內容之課程設計原則,一堂課分成兩節,第一節為訓練語言技能,而第二節則練習語言知識。
  • Item
    網路中文應用文寫作課程之設計與實施
    (2001-12-24) 信世昌
    中文應用文是既實用又具有文化表徵的文體,很適合外籍人士加以學習,可藉此瞭解中華文化中的人際關係、倫理與禮俗,既可作為語言教學,亦可視為文化教學。本文旨在介紹由筆者發展的一套透過電腦網路來進行的跨國遠距華語文教學課程,其教學內容是以中文應用文的閱讀與寫作教學為主,目前已發展的課程內容包括中文應用文的基本格式,包括信封、格式及書信用語;以及應用文的分類內容,包括私人書信寫作、事務信函寫作;此外尚發展了文化類的閱讀寫作,包括「婚」、「喪」及「年節」。教學實驗對象為在英、美大學修習中文語言課程已達中級以上程度之學生。其目的為:(1)發展網路華文寫作課程並試驗其成效。(2)瞭解並分析西方學生在學習中文寫作之現象。(3)做為日後發展可授予正式學分的遠距教學課程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