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文教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

發展沿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1995年成立「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2003年成立博士班,致力於培育華語文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教學師資及研究人才。2006年成立「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招收華外語國際生,致力於培養具有流利華語文能力及跨文化溝通能力之外籍華語人才。2006年成立「應用華語文學系」學士班,復於2012年與「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組」整併成立碩士班,招收本國籍學生及僑生,致力於培養全方位的華語文應用人才,以及海外華人社會與文化的研究人才。2012年「華語文教學研究所」與「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合併為具博士班、碩士班與學士班學制之「華語文教學系」。2017年「應用華語文學系」與「華語文教學系」進一步整併。重整後的「華語文教學系」包含兩個學士班組(「國際華語與文化組」及「應用華語文學組」)、碩士班、博士班、以及數個學程與專班(華語文教學學分學程、兒童雙語教育學分學程、海外華語師資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宗旨

        華語文教學系之教育宗旨在於因應當前東風西漸、華語全球化之趨勢,培養各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能通曉並傳播海內外華人的語言與文化,藉此厚植華語文化實力、促進東西方交流、進而確保世界和平與人類福祉。

特色與願景

        重整後的「華語文教學系」與臺師大歷史悠久的國語教學中心及僑生先修部構成中華民國高等教育機構中規模最大最完備、且學理與實務兼具的華語文專業人才培育重鎮。師資包含語言學、語言教學、教育心理、認知科學、教育科技、華人文學與文化、海外華人社會等學有專精的學者。學生涵蓋本地生、僑生、外籍生,來自全球各地,具多元背景。師生共構成一個真正生態多樣的學習環境。未來「華語文教學系」將積極與本校翻譯、國際人力資源與管理相關系所合作,強化學生跨語言跨文化素養與行政管理的能力。「華語文教學系」也將強化與國外學校合作,發展符合當代學習趨勢、有實證依據的華語教學方法,建立有特色的華語教學與僑教品牌。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遠東生活華語三之教材活動設計研究
    (2010) 陳怡慧
    台灣主流的成人華語教材除了新實用視聽華語系列,就屬遠東生活華語系列。本文所探討的遠東生活華語三(以下稱遠東三),學生在使用本書前多半已先學習實用視聽華語一至四冊或遠東華語一、二冊,若學生從零程度開始在台灣每天學習三小時的中文,則約需一年或一年以上才能使用遠東三。 目前台灣市面上多數的華語教材都以傳統的「課文、生詞、例句、文法練習」方式呈現,教學活動不多,或僅列幾個問題供師生討論。筆者認為這樣的教材內容(包括遠東三)有兩個主要問題:第一,教材無法為教師提供足夠的支持,教師皆須花費大量時間自行研發教學活動,不但耗時,且前人的智慧無法累積。其次,在遠東三的程度容易因為正式詞彙或書面語的增加而流於教師單向講解,若課本無設計完善的活動,易導致師生互動或學生練習的機會缺乏,對於教學品質的提升可能會造成阻礙,且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提不起興趣學習。 因此本文的研究目標有三:減少教師備課負擔、加強教學時的師生及生生互動、提高課程趣味性與學習效果。而本文主要的研究問題有四:教材活動的編寫原則、成人華語學習者及教師對教材的需求、如何設計出適用於遠東三的教學活動、新設計的遠東三教學活動對教師與學生是否有幫助。
  • Item
    初級日本華語教材語法點研究
    (2007) 樂大維
    根據台灣師範大學國語中心的資料表示,九十三年一月至十二月來台就學的外籍學生裡,日籍留學生的人數居冠。因此,對於日籍學生的華語教育相當重要。本研究以『ワンポイント初級中国語』、『中国語へのパスポート』、『現代中国語入門』三本日本初級華語教材為出發點,發展出最適合初級日籍學生的語法術語及語法點。第一,筆者根據過去文獻的理論學說,從「教學語法」的觀點來分析,在各教材裡語法術語及各學說間的差異點及值得探討的地方,即是觀察語法術語的優缺點。第二,筆者將更深入研究出現在各教材的語法點。為了避免以教材編寫者的個人喜好來決定語法點,筆者將以科學的檢測方式,利用『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及『八十七年常用語詞調查書』,試圖評定出初級階段的語法點。筆者期盼本研究成果,在日籍學生的華語教育裡,能提供教師及學習者語法術語及語法點的基本準則。
  • Item
    華語文教材之練習設計與編寫研究
    (2017) 王上嘉; Wang, Shang-Jia
    本研究選擇兩岸較大型且普遍使用的華語教材─臺灣的《新版實用視聽華語》和《遠東生活華語》,以及大陸的《新實用漢語課本》作為研究對象。作為教材的依附,三套教材的練習本編寫是否符合可以契合教材,並分析整理出未來編寫練習本時,應該遵循的編寫原則與編寫依據。 本文以ACTFL作為探討練習本的語言能力指標,從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語言能力指標,檢視這三套教材的練習本編寫是否符合語言能力指標。本文分為縱向分析及橫向對比,先縱向分析同一套教材,不同冊的練習編寫在題型內容、數量和難度上有何不同。再者,橫向對比三套教材的練習本有何異同,並且從中歸納整理出編寫練習本的練習題型應如何編寫。希望透過本文,拓展研究華語教材的領域,不再只有侷限教材本身,更可以重視研究練習本編寫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 Item
    華語文教材的文化走向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華語文教育發展基金會、華文世界雜誌社, 1997-06-01) 曾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