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文教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

發展沿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1995年成立「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2003年成立博士班,致力於培育華語文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教學師資及研究人才。2006年成立「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招收華外語國際生,致力於培養具有流利華語文能力及跨文化溝通能力之外籍華語人才。2006年成立「應用華語文學系」學士班,復於2012年與「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組」整併成立碩士班,招收本國籍學生及僑生,致力於培養全方位的華語文應用人才,以及海外華人社會與文化的研究人才。2012年「華語文教學研究所」與「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合併為具博士班、碩士班與學士班學制之「華語文教學系」。2017年「應用華語文學系」與「華語文教學系」進一步整併。重整後的「華語文教學系」包含兩個學士班組(「國際華語與文化組」及「應用華語文學組」)、碩士班、博士班、以及數個學程與專班(華語文教學學分學程、兒童雙語教育學分學程、海外華語師資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宗旨

        華語文教學系之教育宗旨在於因應當前東風西漸、華語全球化之趨勢,培養各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能通曉並傳播海內外華人的語言與文化,藉此厚植華語文化實力、促進東西方交流、進而確保世界和平與人類福祉。

特色與願景

        重整後的「華語文教學系」與臺師大歷史悠久的國語教學中心及僑生先修部構成中華民國高等教育機構中規模最大最完備、且學理與實務兼具的華語文專業人才培育重鎮。師資包含語言學、語言教學、教育心理、認知科學、教育科技、華人文學與文化、海外華人社會等學有專精的學者。學生涵蓋本地生、僑生、外籍生,來自全球各地,具多元背景。師生共構成一個真正生態多樣的學習環境。未來「華語文教學系」將積極與本校翻譯、國際人力資源與管理相關系所合作,強化學生跨語言跨文化素養與行政管理的能力。「華語文教學系」也將強化與國外學校合作,發展符合當代學習趨勢、有實證依據的華語教學方法,建立有特色的華語教學與僑教品牌。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印尼看護華語數位教材研究
    (2022) 林鳳如; Paseki, Marcelina
    隨著高齡化的人數日益上升加上少子化問題,台灣對外籍移工的需求逐年增加。從三十年前直到如今,外籍移工進入台灣工作,以社福類的印尼籍居多。雖然在印尼移工已受過基本的技能和語言的培訓,但到台灣後語言能力往往是不如預期的,導致雇主或被看護者與看護之間因語言不通而產生誤解。於是雇主與看護的語言障礙的影響為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本研究之目的是基於協助看護解決上述的問題而設計了與看護有關的數位教材。而此學習管道是否可以滿足看護的語言需求正是本研究的重要問題。於是筆者首先向華語看護進行需求調查。根據調查結果發現在這些看護仍然需要學習更多與被照顧者有關的主題以及看護在台工作的權利有關的內容,因此筆者針對調查結果結合人工智能的中文教學平台編輯了教材並執行四次的試教活動。接著,針對試教過程以及看護自行使用數位教材平台的期間,再次調查看護的接受度和滿意度。而最後,根據此調查結果採用SWOT分析來敘述看護對使用平台的回饋。而這次的調查結果發現,學生在沒有老師的引導下未必會接受使用平台作為自主學習的工具,然而他們對使用數位教材平台的功能感到很滿意。根據這些回饋,筆者向政府和相關單位提出建議,為在台灣的看護獲得更多元的學習管道來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
  • Item
    針對在台外籍配偶俄文母語者華語詞彙及正音教材個案研究
    (2020) 邱楚楚; Chubova Daria
    學習語言過程大都是從語音系統起步,聽力跟口說對語言交流十分重要,尤其是對在台生活的外籍配偶。但是,在台外籍配偶很少提及俄文母語者,加上每一種語言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本研究選定以在台俄語背景的外籍配偶作為研究對象。對外語學習者而言,華語語音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階段,現在世界趨勢到國外旅行、求學或是居留生活越來越普遍化,因此越來越多人開始學習各式各樣的當地語言。但是因為外籍配偶的生活型態,不一定有時間跟老師上課,再加上網路資訊發展趨勢,大家開始自學語言、在家練習發音,因此本文選定以數位教學的方式編製學習材料。 在台灣各種華語教學中心,有許多學習者母語為俄語,而他們的背景及學習目標都不一樣。筆者自已為俄語母語者,嫁給台灣人,因此對在台俄語為母語者的外籍配偶研究感興趣。除了可以讓自己在台居住的生活變得更方便順利,也可以幫助自己國家的人掌握華語聲調及發音。 本研究為了瞭解並解決俄語為母語的在台外籍配偶學習華語聲調及發音,覓得一位在台俄籍配偶當受試者,以外籍配偶生活需要的詞彙編寫訓練聲調發音的數位自我訓練課程。 筆者使用線上華語發音自動檢測軟體〈MyCT〉對個案進行10次的發音訓練課程。課程包括受試者需要的詞彙及應用各種生活上用的軟體或APP 的教學。每堂課前進行詞彙介紹及包括華語拼音的課程內容,以便受試不需要自己查找詞彙,一個星期上一次發音訓練課程,加上安排自學練習。三個月的實驗期間,進行實驗前測及實驗後測,觀察受試者偏誤變化以及聲調發音的發展歷程。
  • Item
    華語聲調組合訓練課程個案研究-以一位高齡日籍學習者的聲調正音為例-
    (2018) 高松清孟; Takamatsu, Kiyotake
    在聲調習得的領域中,先行研究顯示,日籍學習者華語雙音節詞聲調的主要問題在於第二聲或第三聲,例如唸第二聲+第一聲或第二聲時其第一音節的第二聲不到位,容易唸成接近第三聲的發音(孟子敏2000、劉藝1998等),另還有唸第三聲+第一聲時第一音節的第三聲會唸成第二聲(何平1997)等現象。除了此聲調問題之外,本論文還要探討高齡學習者的華語聲調習得能力。多數的心理學家指出人類的短期記憶隨著年齡增加而衰退,因此本研究照Czaja&Sharit(1993)提出的七條記憶老化的策略與蔡喬育(2012)建議的針對高齡學習者語言教學技巧來設計教學內容以及方法。 本研究的受試者為一位高齡69歲的日籍學習者,並以聲調最小對比的原則設計華語聲調訓練課程,使用線上華語發音自動檢測平台〈MyCT〉進行聲調訓練與五次的聲調錄音。訓練課程與聲調錄音內容為18組聲調最學對比的雙音節詞(如:搭車vs大車)、短語(如:搭車來vs大車來)以及9句包含聲調相對兩個詞彙的句子(如:大車來了,趕快搭車吧)。一個月的實驗期間中,在前三週受試者每週上兩次聲調訓練課程及每天都自學訓練,在後兩週僅有自學訓練來進行練習。經過五次的聲調錄音觀察受試者所產生的偏誤以及成績的變化。 研究結果顯示,自受試者偏誤當中可見,不管第一或第二音節,包含第二或第三聲雙音節組合的偏誤出現比例很高。其中第二聲+第二聲組合的偏誤比例遠遠高於其他組合,唯一大於60.0%。而其偏誤類型為唸成第二聲+第三聲,此結果符合日籍學習者經典的偏誤類型。同時分析實驗期間內聲調訓練課程的成績變化,由其結果可得,七成以上雙音節組合的正確率比第一次聲調錄音時的提高了。
  • Item
    針對海外華語教師進行數位教學培訓--線上工作坊之實務探討
    (2007-06-17) 信世昌
    本文基於一次為期四週的跨洲線上工作坊(Online workshop),帶領一群身在美國加拿大 及荷蘭的華語老師認識一個華語數位學習的系統環境,透過觀察、研究、分析及討論,以探 究華語老師使用一個網上學習平台所面對的挑戰及因應方法;並審視該線上工作坊的籌備與 進行過程、檢討工作坊的實踐模式及成效, 作為日後建立一個有效、有針對性的線上工作坊 運行方式。
  • Item
    華語文數位教學系統之編輯模組設計
    (2005-06-05) 信世昌; 黃笤冠
    本論文將從當前華語文網路教學現況出發,指出發展結合數位學習觀念及資源共 享原則的數位學習內容製作工具之必要性,進一步說明CELO(Chinese E-Learning Online)系統的架構與內容,包括:漢字、語音、語法等資料庫的 內容、教材編輯模板的設計理念、媒體元件與學習物件之設計,以及未來的發展 方向。
  • Item
    網際網路語音教學之資料庫建置:以「華語語音數位學習及線上檢測研究」的語音教學資料庫為例
    (2005-06-05) 陳氏金鸞; 曾金金; 廖埻棓
    「華語語音數位學習及線上檢測研究」為「全球華語文數位學習及教學之設計、 開發與檢測」的子計畫之一,目前所建置的語音資料庫包括:兩岸男女規範語音 資料庫(單音節、多音節組合、語法例句、華語課文範例(敘述形式與對話形式 ))及中介語資料庫(日語及英語為母語者之華語中介語語料(單音節、華語課 文範例(對話形式))。該資料庫可讓教師根據自己教學工作所需(即所授課程的 目的、特點、要求等)尋找符合自己教學的語音資料,組合成線上語音教學教案 。
  • Item
    符合SCORM標準的華語語音數位教學設計
    (2005-06-05) 廖埻棓; 曾金金
    本文首先簡介數位學習的SCROM標準,SCORM可以讓教學內容具有互通性、及重複 使用性。接著探討電腦輔助發音訓練 (CAPT)的現況,列出利用電腦來輔助發音 教學的優點和侷限。最後我們試著以ADDIE模式來設計課程,為Chinese E-Learning Online (CELO)語音課程教學設計的基礎。本文分析了學習者背景、 常見紙本教材中的語音教學單元、以及我們所採用的教學環境。由於CELO計畫還 在發展中,我們只能呈現初步的成果。
  • Item
    整合中介語習得理論及語音辨識技術之網路華語發音教學系統
    (2005-06-05) 周福強; 曾金金
    本文主要描述一個結合中介語習得理論,以及語音辨識技術,用於網路華語發音 教學之系統。首先利用中介語研究、分析的方法,分析特定母語的學習者因為受 到母與影響所經常發生的錯誤型態,然後將這些錯誤型態加入語音辨識的辨識文 法中,進而利用語音辨識的技術,辨識出學習者實際發生的錯誤,最後根據這些 錯誤,提供適當的回饋與指引,供學習者矯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