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文教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

發展沿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1995年成立「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2003年成立博士班,致力於培育華語文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教學師資及研究人才。2006年成立「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招收華外語國際生,致力於培養具有流利華語文能力及跨文化溝通能力之外籍華語人才。2006年成立「應用華語文學系」學士班,復於2012年與「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組」整併成立碩士班,招收本國籍學生及僑生,致力於培養全方位的華語文應用人才,以及海外華人社會與文化的研究人才。2012年「華語文教學研究所」與「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合併為具博士班、碩士班與學士班學制之「華語文教學系」。2017年「應用華語文學系」與「華語文教學系」進一步整併。重整後的「華語文教學系」包含兩個學士班組(「國際華語與文化組」及「應用華語文學組」)、碩士班、博士班、以及數個學程與專班(華語文教學學分學程、兒童雙語教育學分學程、海外華語師資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宗旨

        華語文教學系之教育宗旨在於因應當前東風西漸、華語全球化之趨勢,培養各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能通曉並傳播海內外華人的語言與文化,藉此厚植華語文化實力、促進東西方交流、進而確保世界和平與人類福祉。

特色與願景

        重整後的「華語文教學系」與臺師大歷史悠久的國語教學中心及僑生先修部構成中華民國高等教育機構中規模最大最完備、且學理與實務兼具的華語文專業人才培育重鎮。師資包含語言學、語言教學、教育心理、認知科學、教育科技、華人文學與文化、海外華人社會等學有專精的學者。學生涵蓋本地生、僑生、外籍生,來自全球各地,具多元背景。師生共構成一個真正生態多樣的學習環境。未來「華語文教學系」將積極與本校翻譯、國際人力資源與管理相關系所合作,強化學生跨語言跨文化素養與行政管理的能力。「華語文教學系」也將強化與國外學校合作,發展符合當代學習趨勢、有實證依據的華語教學方法,建立有特色的華語教學與僑教品牌。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從臺灣中學國文教育至美國小學華語教學之TEACH-NOW跨界自我敘說
    (2023) 楊斯米; Yang, Szu-Mi
    本探究係研究者從2018年七月至2022年,在美國約四年多的華語教學職涯當中,不斷挑戰自我、跨出教學舒適圈,從臺灣到美國、從中學國文教育到小學華語教學,從中文專任課程到中文沉浸式課堂,從臺灣師資培育背景到美國TEACH-NOW Program師資培育進修結業,期間歷經了跨文化生活體驗、跨學齡教學工作、跨知識領域進修等過程,研究者用自我敘說的方式,深刻描述自己對教師身分認同的變化、教學方式和心態的轉換、對專業成長的需求和在美國教育職場上的所見所感。研究者透過自我敘說的方式,以TEACH-NOW Program進修課程為時間軸,提取跟學習主題相關的經驗,將原先零散的記憶片段重組,回溯自己當時的感受。經驗闡述並比較了臺美兩地教育系統、社會文化、學習策略、科技融入教育程度、班級經營、評量方式等的不同,研究者誠實面對過去在美國華語教學工作上,因將過去在臺灣已根深柢固的教師本位教學觀念帶入,而導致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環境時感到難以調適,同時在自我觀察和反思當中,接受自己在各種表現上的缺漏和不足,並且藉由影音紀錄和多方訪談,進行理性換位思考,拼湊出較為客觀的故事呈現,進而重新規劃適合當前自身狀態的滾動式調整。
  • Item
    華語線上同步學習之師資培訓研究
    (2019) 許智華; Hsu, Chih-hua
    線上同步教學的發展因著當代網路科技的發達而有了大幅的發展,語言學習因不受地域的限制而能更能推廣,然而線上同步教學不同於課堂教學,教師需面臨教學平台操作、教學互動方式與教學情境改變等難題。線上同步教學的教師培訓有其必要性。 本研究觀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18年線上華語教學實務課程」的面授和實務實習課程共14週,以行動研究法反覆進行理論課程、實務教學、反思和討論;再以問卷調查法收集37位職前教師的反思感想,分析職前教師的自我成長、行動策略和協力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 的各項表現。 本研究結果揭示:一、除了培養職前教師對基本理論的學習之外,「反思討論」和「反思之後再回實務教學的應用」,亦為影響職前教師職能發展的重要因素。二、同儕間的協同學習和組內互助為職前教師培訓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同儕間的相互支援與互助也是職前教師成長與自我調節的重要因素;最後訪談六位經由本培訓課程後成為線上教師者,分析其對本培訓課程之回饋,探討培訓課程對實質上對線上華語教師之助益和線上華語教師在教學上之需求。 另外本研究中發現,除了線上同步教學課程之外,在教學外的時間,利用訊息文字即時提問和回應也為現今師生間的教學應用方式。除了在固定的電腦前接受同步視訊教學外,利用行動裝置支援無所不在的同步學習亦為遠距教學的可能性。本研究的結果供培訓單位作為規劃同質性培訓課程之參考;此外,教學外利用文字即時訊息或是即時視訊或語音學習是否能對語言教學課程有何助益,亦為未來遠距教師培訓研究值得研究觀察的現象。
  • Item
    跨文化視訊華語教學之師資培訓研究
    (2011) 羅婉亭
    視訊課程可為國內外華語教師與華語學習者提供諸多教與學之益處,然而此種教學模式在華語教學界尚未普及,具有豐富視訊教學經驗的教師極少,相關師資培訓課程普及率也不高,足見發展此一領域師資教育之必要性。 目前國內機構開設的相關數位師資培訓班多偏重工具應用,少有針對教學技巧及教學內容進行培訓。本研究在社會語言互動觀與跨文化溝通素養等教學理念指導下,研發專門師資培訓課程以培養具備跨文化溝通知能的視訊華語教師。為達此目標,本研究採取調查研究法與行動研究法,調查新手教師需求與意見,並據此需求和相關教學理論設計系統化師資培訓課程。 研究調查結果顯示,新手教師在教材應用、提問活動設計、雙向交流等各方面表現皆有顯著進步,但在糾錯和發言比例兩方面表現稍弱;而原培訓課程在時程規劃、報名方式、培訓內容、培訓策略、作業說明、教材編寫、行政人事與試教合作模式都需要更細緻的設計與發展。依據調查結果,研究者利用ADDIE模式重新設計課程,並發展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期待未來相關研究人員將本文所建立之師資培訓模式付諸實行,待課程模型發展成熟後,考慮將其設置為研究所的正式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