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7

:::

起源與展望

緣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是國內師範教育的先驅,更是教育研究的重鎮。超過半個世紀以來的努力耕耘,不只培育中學的優秀師資,也造就國內外諸多大專院校與研究機構的學術研究與教學人才。臺灣師大教育學系的課程與教學學群更有悠久歷史、豐富的師資與研究資源,已培育無數「課程與教學」專長的學術研究與教學專業人才。過去這些人才與教育系本身在國內的課程改革與教學創新中,不僅扮演推手與實踐者的角色,更是理念引導與批判意識催化的改革者。

        為因應國內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與提昇全球學術發展的競爭力,本校自九十六學年度起推動「一系多所」方案。教育學系為配合此發展方向,乃在組織結構上進行有效的整合與重組。因此課程與教學學群乃申請設立「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並於民國九十九年正式招生,下設碩士班及博士班。期許透過設所,整合與深化課程與教學研究能量,並培育優秀的學術研究人才。

展望

        本所著重以下發展方向與重點:

(一) 深究課程與教學基礎理論:
       本所將深化與整合課程與教學之基礎理論,並連結重要理論與本土議題,以厚植並發展建構本土理論。本所亦將進行國內外課程與教學之比較研究,瞭解國際課程改革動態,藉由比較、分析與自我批判,不斷開創研究新知。   
(二) 多元化與創新化方法論課程:
       本所除分別開設量化與質性研究的入門與進階課程,並針對不同學術領域的研究性質開設新興研究方法課程,以培養學生多元的研究能力。

(三) 關注課程與教學新興議題:
       本所尤其積極關注本土化的教育研究,強調社會變遷之下,課程與教學的新興議題研究。本所亦持續發展整合型研究計畫,以統整本所與外校研究人才,共同探究課程與教學新興議題。             

(四) 實務精進與教師專業發展:
       基於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本所將持續開設相關的碩士專班,以精進教師的課程與教學實務,加強師資培訓與進修的專業化與優質化。

(五) 推展國際學術交流與跨國研究合作:
       除了本所教師目前正在進行的國際研究專案,本所亦將藉由姊妹校與其他國內外大學與研究中心,繼續擴展國際合作的研究網絡。同時,將陸續與國內外著名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或研究中心交換學生或講學,並與國外學校合作開課,共同指導學生,逐步推向雙聯學制。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馬來西亞獨中華文教師多元文化課程實踐之研究:邊陲對話與回應轉化
    (2023) 戴淑華; Tai, Shu-Fah
    本研究旨在建構一個能回應馬來西亞沙巴州華文獨立中學多族群班級文化多樣性的課程方案並探究其實踐的轉化。希冀透過課程實施的分析、論述,從中理解馬來西亞華文課程如何可能從單一的華族文化本源學習,轉變為回應多族群班級學生學習需要的可能。為達前述目的,本研究以沙巴州華文獨立中學初中一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多元文化課程取徑設計課程方案,分別從課程實施成效、學生學習表現及教師專業成長三層面來探究族群文化多樣性融入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華文課程的實施情況。本課程實踐的資料蒐集與分析,採質性研究取徑為主。包括:學生學習單、訪談記錄、課堂觀察記錄、官方文件等。首先,先就課程方案的發展理念、目標、模式、實施方式說明一位馬來西亞獨中的初中華文教師,在與研究者協同討論的歷程中,其個人對該學科教師如何教及學生如何學,才能啟動學生線上學習的動機與成效加以敘述。其次,聚焦於課程實施歷程及其因應策夜。最後,則闡述教師專業成長。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有三方面:一、 馬來西亞沙巴州多族群、文化之多元教育主題融入華文課程的設計與教學,豐富了學習內容多元與多樣性,學生開始透過議題討論檢核習以為常的現象與問題。 二、 馬來西亞沙巴州多族群、文化之多元教育主題教學活動因疫情無法實施時,除了按下暫停鍵,批判思考是梳理成因重要的取徑。 三、 教師實施馬來西亞沙巴州多族群、文化之多元文化華文教育課程方案後,開始意識並覺醒文化對學習的影響,以及體認到教師即為課程創制者的重要性。
  • Item
    美國華盛頓州國小階段多元文化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
    (2016) 洪麗卿; Hung, Li-Ching
    基於民主化、自由化與全球化移動的發展以及日益增加的新移民,多元文化的理論與實踐愈來愈受到重視,未來該如何推動具前瞻性且務實的多元文化教育,將是一個重要課題。本研究旨在探究目前美國華盛頓州國小階段新移民學習安置政策內涵及多元文化教育課程之實施情形和取向,以轉化為臺灣實施多元文化課程之建議參考。 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之學校民族誌取徑,以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學區一所具有移民族群多樣性之K-5 公立小學為研究場域,該校學生來自30個國家使用19種不同語言。研究者在自然的情境中長期蹲點融入田野,並以一個4/5年級合併班級(共24位學生,其中白人、黑人、西班牙裔、亞裔各占1/4比例)進行八個月的入班觀察,以了解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實施情形。蒐集資料方法包括參與觀察、深入訪談和文件分析,且根據本研究彙整之六種多元文化教育取向進行實踐取向的綜合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如下:1.新移民學生學習輔導注重從全人需求的整體性安置。2. 教師統整學科、人和社會經驗以回應標準化課程和學生文化差異。3.個案學校之多元文化課程實施涵括多元文化教育六種取向。4.個案學校之多元文化課程實施偏重族群面向而忽略其他面向的多樣性。5.課室空間多元語言流動促進學生發展多元涵化社會觀。6.多元、去中心化、建構的課程觀可提供課程解放和文化回應空間。7.學生主體意識的開展立基於強調學生參與的班級經營和民主教育。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針對臺灣國小階段多元文化教育推廣、政策制定和課程實施參考,以及後續研究提供方向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