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體適能成績納入高中職申請入學特別條件加分之調查研究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10-09-01) 詹正豐; 卓俊辰
    目的:瞭解體適能成績納入高中職申請入學特別條件加分的實施現況,並調查比較不同身份受試者的支持與了解程度。方法:以基北區(臺北市、臺北縣、基隆市)國民中學國九學生、學生家長、教職員爲研究對象,使用問卷調查法及訪談的方式蒐集資料,共取得有效問卷874份及9位訪談者資料,經整理後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及卡方考驗進行統計分析,卡方考驗顯著時,以事後比較分析不同受試者間的差異。整理訪談內容與調查結果交叉檢視。結果:一、97學年度基北區約有三分之一的高中職將體適能成績納入申請入學特別條件加分,加分類型計有六類,加分範圍介於1至20分,各校標準不一。二、學生及教職員明顯的較學生家長瞭解體適能成績證明文件的取得方法。三、學生及教職員明顯的較學生家長支持體適能成績納入申請入學的特別條件。結論:體適能成績納入申請入學特別條件加分,已獲得基北區約三分之一高中職學校的支持,並獲得國中學生及教職員較高程度的認知與支持。未來建議應針對基北區其他三分之二高中職未納入體適能加分學校及對學生家長進行有效宣導。
  • Item
    臺北市國中「自學班」與「普通班」學生體格與體適能之比較研究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3-12-01) 卓俊辰; 謝應裕; 王慶祝; 林煌欽; 方進隆評
  • Item
    工作場所健康體能促進計畫
    (中華民國衛生教育學會, 1994-12-01) 童淑琴; 卓俊辰; 李蘭; 晏涵文
    為探討工作場所實施健康促進計畫以提升員工健康體能及建立運動習慣的成效, 先根據疾病史調查結果,由臺灣電力總公司全體員工中篩出沒有慢性病而且願意參加實驗計 畫者共二百五十人為研究對象, 再以辦公樓層為單位,隨機分派至實驗組或對照組。 民國 79 年 10 月至 80 年 1 月期間完成前後測資料的收集與介入活動。健康體能計畫執行後, 實驗組的自我概念得分、休息時心跳數、柔軟度指標等顯著地優於對照組。實驗組由不運動 改變為有運動,以及運動強度提高的人數顯著增加;心肺適能、肌肉適能、柔軟度等三項健 康體能等級指標也顯著進步。根據本研究結果,於工作場所實施健康促進計畫不但可行,而 且運動行為的養成確實有助於員工健康體能的改善。
  • Item
    臺北市國中「自學班」與「普通班」學生體格與體適能之比較研究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3-12-01) 卓俊辰; 謝應裕; 王慶祝; 林煌欽; 方進隆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