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高齡者使用體健設施與多元性運動介入之效益
    (2023) 余義箴; Yu, Yi-Chien
    營造更適宜的環境並系統性地規劃具體運動方案之策略,是國家公共衛生與運動發展的社區介入重要策略。公園體健設施已成為促進高齡者健康的有效環境因子,可藉由多元性運動訓練的導入,達到高齡者健康促進的益處。本研究目的包含:1) 阻力調節效果的體健設施與多元性運動訓練模組整合,對高齡者的健康影響情形;2) 體健設施之運動課程模組介入的延續使用之策略。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兩階段的實驗設計進行驗證:1) 採用單組前後測研究設計,驗證本研究設計之社區公園體健設施多元性運動課程模組,結合油壓式阻力器材的效益 (n=39);2) 採用準實驗研究設計,規劃個人化的訓練內容,探討個別化課表是否可作為延續使用意願的可行方案 (n= 36, EG= 18),以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共變數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論如下。(一) 體健設施的阻力調節可能限制高齡者肌肉質量促進與體脂肪降低之效果,但提供個人化課表有助於提升肌肉質量與下肢肌力,且可延續身體功能方面的平衡能力。(二) 體健設施之運動課程無法提升中等至高強度、高強度的身體活動量及跌倒自我效能,但提供個人化課表可能有較高的身體活動量及較高的跌倒自我效能。(三) 體健設施之運動課程可提升高齡者對體健設施的動機與態度之整體平均分數,且可增加對政府政策的認同,但對當前政策推動結果的滿意程度降低;提供個人化課表更有機會使高齡者產生實際前往公園操作與複習體健設施的時間。(四) 提供個人化課表有助於增加運動方案介入結束後的效益,即有較高的前往公園次數與平均複習的時間。建議未來研究將可採用客觀儀器掌握身體活動強度,釐清高齡者於複習操作時所產生的身體活動量之強度,並探討對體健設施的態度與動機的改變因素,進一步制定其他可持續引發高齡者使用體健設施意願的策略。相關政策單位於建置公園體健設施時,可考慮增加使用時的阻力強度回饋機制,並檢視效益較高的特定器材,以利最佳化的發揮社區環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