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夏威夷華文報刊言論之分析--以<中華公報>與<新中國日報>為例

dc.contributor呂芳上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李景喜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19-09-03T10:39:29Z
dc.date.available2004-8-31
dc.date.available2019-09-03T10:39:29Z
dc.date.issued2004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論文研究的主題,是海外華人尤其在夏威夷發刊的兩份華文報《新中國日報》與《中華公報》言論之分析。時代背景以中國抗日戰爭為主,將使用政治立場截然不同的兩份報刊《新中國日報》與《中華公報》來進行討論。 一九○○年一月梁啟超結合夏威夷華僑籌組「美屬檀香山保救大清光緒皇帝會」,並於同年三月創辦《新中國報》。《中華公報》,一九二八年八月二十四日創刊,每星期出版三次,係由中國國民黨檀香山支部黨員所集資創辦,並向檀香山政府立案為有限公司。 在一九三七年六月,中日戰爭爆發之前,夏威夷華人人數共有二萬七千六百五十七人,其中成年之男女人數,約有一萬七千餘人。七七事變之後,當中國掀起全面抗戰時,夏威夷華人即投入支援中國抗日的熱潮,組織「祖國傷兵難民救濟會」、「婦女獻金會」等團體,鼓勵華人購買公債、捐款,並從事義賣活動等。 本論文一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簡述研究動機與相關研究。第二章是「夏威夷華人的來歷與社會」。首先,中國人移民夏威夷是開始於大農場幹活的契約勞工(Coolie);其次,我們試圖利用各種統計資料來討論夏威夷華人人口的變化、職業等華人的發展狀況。第三章探討「《新中國日報》與《中華公報》的成立與發展」。 探討早期夏威夷華文報刊的萌芽及概況以及《新中國日報》與《中華公報》的創辦及其經營理念。此外,並討論《新中國日報》與《中華公報》的社論,兩報之間很明顯看出意見或對立。 第四章探討的是「《新中國日報》與《中華公報》的抗戰言論及影響」。主要是討論兩報主要的訴求言論。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及八一三淞滬戰役相繼發生後,夏威夷華人社會──中華會館及中華總商會──隨即邀集各社團的重要領導人及華人社會的菁英召開會議,共商援助中國政府抗日的具體行動。例如,成立募款組織、放映戰爭片來宣揚愛國心、抵制日貨運動的展開等等。關於抵制日貨運動,因居住在夏威夷的日裔數壓倒華人數的關係,並沒有像美國大陸成功,珍珠港事變以後才可以公開地展開。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歷史學系zh_TW
dc.identifierN2004000238
dc.identifier.uri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N2004000238%22.&%22.id.&amp;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5599
dc.language中文
dc.subject華僑報刊zh_TW
dc.subject夏威夷華人zh_TW
dc.subject《新中國日報》zh_TW
dc.subject《中華公報》zh_TW
dc.title抗戰時期夏威夷華文報刊言論之分析--以<中華公報>與<新中國日報>為例zh_TW

Files

Original bundle

Now showing 1 - 4 of 4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023801.pdf
Size:
408.21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023802.pdf
Size:
489.29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023803.pdf
Size:
513.61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023804.pdf
Size:
493.5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