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與異形:《山海經》神怪的創造與認識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23
Authors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本研究以《山海經》為基礎,探討神話紀載中的「人體」部件在神、怪、妖及獸等「異形」身體上的組合之意義,並針對初民們對異族、異文化者身上各人體部件的變形想像,嘗試釐清他們創造這些身體背後的原始思維,了解人體各部位在文化中的意義與定位。在大致分類與整理《山海經》中的人體後,本研究以「一般人體」作為參照基準,依據書中最常被使用的人面/頭部、手/足及軀幹三類人體部件為討論核心,輔以變形方法「加法」與「減法」,逐一聚焦討論初民們對該部件的變形與想像,最後綜合討論「人體」在神話研究中的重要性。 本研究第一部分從中外原始思維的相關理論出發,逐步討論物我概念、「人體」作為基準的思維方式,以及中國自古以來「由已知推論未知」的認識方法,梳理初民們在思維上是如何將身體作為已知的「舊符號」,用以認識世界上未知的「新符號」,探究身體在原始思維及神話思維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針對《山海經》中的「人面/頭」討論,此為初民們使用得最為廣泛的部件,需分類探討此部件拼其湊在獸、神及人身上的不同目的,並延伸討論面部器官變形的不同意涵,了解此部位從辨識作用、溝通需求到族群象徵等複雜多層功能的文化意義。第三部分針對《山海經》中的「手/足」討論,手、足與初民們日常所處的環境與勞動相關,也與專精的技藝及紋身文化相關,此部位變形的目的包含實用、表現對技藝專精者的欽慕,以及象徵異族與我族的文化差異。第四部份針對《山海經》中的「軀體」討論,作為身體的中心且為心臟所在處的軀幹處變形不易,但在此處的變形於初民們來說意義重大,或是具勇猛特質、或是具有特殊力量,軀幹變形者幾乎都有異於常人之處。此處的變形可見初民們對於巨大、渺小的文化概念,以及對死亡造成之生命型態轉變的思索。 在《山海經》中,人與神怪妖獸之間雖然物種不同,卻共享著人體的部件,體現了神話中「神與人、怪、妖、獸共享形似的身體」、現實中則是「人以自己的身體創造神、怪、妖、獸」的思維邏輯。而從本研究所歸納的《山海經》實例來看,初民們選擇的人體部件是很明確且範圍有限的,集中在人面/頭部、手足部及軀幹三類,這樣的選擇或許並非是因為初民們沒有能力去想像更多樣的身體變形,而是因為這些身體部位就是他們人生中所思考之大事的縮影,他們透過將身體變形樸實地思索自己與世界的關係。神話中的身體思維不但影響了相近時代的神話、文學、哲學、醫療與宗教等觀念,對後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none
none
Description
Keywords
人體, 山海經, 原始思維, 創造, 變形,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