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七年級學生的數學比例推理問題之診斷與課中補救教學

dc.contributor楊凱琳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葉明芳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19-09-05T01:04:55Z
dc.date.available2017-07-05
dc.date.available2019-09-05T01:04:55Z
dc.date.issued2017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七年級學生在小學學習比與比例單元之後,尚未接觸國中比例單元之前,在不同的數字結構或語意結構之下,對於比例推理的解題表現。以及學生使用加法策略的比率,及其誤用加法策略的原因。研究者利用自編的「比例推理前測試題」,對基隆市某公立國中七年級學生進行施測。發出試題200份,收回有效試卷共194份。研究者藉由試題的解題過程,蒐集所需資料並加以分析探討。透過訪談瞭解學生解題錯誤之觀念,再據此設計補救教學活動,並進行課中補救教學。最後再利用研究者自編的「比例推理後測試題」進行施測,以探討補救教學前後之改變。 研究結果概述如下: 一、數字結構與語意結構對於比例推理解題表現的影響 1.在同一種語意結構之下,三種數字結構由簡易到困難依序是第I式、第Ⅱ式,最難的是第Ⅲ式。 2.在同一種數字結構中,四種語意結構由簡易到困難依序為「關聯的集合」、「部分-部分-全體」以及「熟知的量數」,最難的則是「擴大與縮小」。 二、加法策略的誤用情況 1.以數字結構而言,使用加法策略的情況主要集中於「第Ⅲ式」。 2.以語意結構而言,主要集中於「部分-部分-全體」及「擴大與縮小」兩種情境。 3.誤用加法策略的時機: (1)當題目中的數據不是整數倍,或者數據無法整除時,會使用加法策略。 (2)遇到某些題目或語意結構,不管數據為何,都使用加法策略。 (3)看不懂題目或不了解題意時,會使用加法策略。 三、課中補救之成效 1.研究者任教班級後測的解題表現,與其他所有受試者相比,有顯著差異。 2.研究者任教班級後測相關類題的解題表現,優於其他所有受試者。 3.研究者任教班級後測相關類題使用加法策略者,明顯少於其他受試者。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數學系zh_TW
dc.identifierG0503401114
dc.identifier.uri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503401114%22.&%22.id.&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1491
dc.language中文
dc.subject比例推理zh_TW
dc.subject課中補救zh_TW
dc.title國中七年級學生的數學比例推理問題之診斷與課中補救教學zh_TW

Files

Original bundle

Now showing 1 - 1 of 1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050340111401.pdf
Size:
4.74 M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