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中心課程模式在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的應用

dc.contributor.author張秀雄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14-10-27T15:50:00Z
dc.date.available2014-10-27T15:50:00Z
dc.date.issued2003-1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爭論性政治或社會的公共議題天天存在於每一個社會中,其答案常因個人的利害關係、意識形態、認知、價值觀等因素的差異而不同。民主社會面對多元、分歧的情勢,其解決的方法就是透過多數決的原則尋求共識,解決種種公共議題的爭議。參與公共議題討論的能力〈如表達意見、理性溝通、辯論、倡議、妥協、尊重他人、包容異見、表決、遊說、解決問題、作決定等〉,並非天生的,必須透過學校教育來培養。議題中心課程模式有別於內容本位的課程設計,重視學科間的整合,強調過程甚於方法,注重社會議題的探究,是一種動態性的課程概念,相當符合當前國外課程改革的趨勢。議題中心模式所要培育的能力,與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所標榜的基本能力〈如解決問題、作決定、理性溝通、處理爭議、多元價值、權利義務、民主法治、公民責任等〉,不謀而合。「社會學習領域」以「基本能力指標」取代「課程大綱」,其用意就是要打破傳統的學科疆界,以「合科」來整合相關的社會學科內容,這與議題中心模式,強調透過爭論性公共議題的設計,來進行學科間的整合,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此可知,議題中心模式是非常符合九年一貫精神的課程模式,值得努力推展。 議題中心課程的模式有很多變化,可以適用於學科本位課程(discipline-based curriculum)或科際整合課程(interdiscipline-based curriculum)。本文討論爭議性公共議題模式、做決定模式、公民養成方案等三個課程模式,是相當符合議題中心課程精神的可行途徑,惟其中的困難仍有待克服。國外成功的經驗是否能移轉至國內?如何調整其作法以適應不同的社會文化?如何克服教師與家長根深蒂固的學科本位觀念?如何保証議題中心教學,不會影響學生對於學科基本知識的獲得,以減少阻力?這些都是企圖在我國推廣議題中心課程與教學者,必須深入研究的問題。zh_tw
dc.identifier06D21502-0B21-2110-FED0-68CC99E21A37zh_TW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0123
dc.language中文zh_TW
dc.publisher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zh_tw
dc.publisherDepartment of Civil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NTNUen_US
dc.relation(14),15-35zh_TW
dc.relation.ispartof公民訓育學報zh_tw
dc.subject.other議題中心課程zh_tw
dc.subject.other社會學習領域zh_tw
dc.subject.other公民教學zh_tw
dc.subject.other公民養成zh_tw
dc.title議題中心課程模式在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的應用zh-tw
dc.title.alternativeThe Application of Issue-Centered Approach to the Field of Social Studieszh_tw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