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張建成博士"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外籍配偶子女的學校適應—教師的覺知與應對(2005) 周秀潔; Chou Hsiu-Chieh本研究目的在於從教師實際的教學工作現場,瞭解外籍配偶子女的學校適應情形,包含外籍配偶子女的學習表現、同儕關係、師生互動與親師溝通。並且透過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教育情形的覺知與應對,分析外籍配偶子女教育關懷上可能的困難與盲點。 本研究採取質性的個案研究方法,訪問台北縣一大型國小中的六位班級導師,低、中、高年級各二位,此六位導師在研究期間,班上均有一位以上的外籍配偶子女。透過訪談與文件分析的方式蒐集相關資料,進行分析與詮釋,以達成研究目的。 研究發現如下: 1、外籍配偶子女的學校適應情形與一般學童並無不同。 2、學校適應問題源於家庭經濟與氣氛的複合作用。 3、外籍配偶子女身分並不影響教師的實際對待方式。 4、相關教育行政措施隱含外籍配偶之污名化標記。 5、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有待重新評估。 根據本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1、應破除「外籍配偶」與「外籍配偶子女」的污名印象。 2、應加強親師溝通管道的彈性與語言輔助。 3、避免以外籍配偶子女的單一身分做為政策標籤。 4、有關未來研究的建議:應將重點置於瞭解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的原委,而非強調問題的嚴重性。Item 學生之教師分類架構(2006) 徐也淨摘 要 「學生之教師分類架構」主要探究學生對教師的分類行為,其主要目的為:一、瞭解不同性別、階級學生對教師所作分類的類型;二、探究不同性別、階級學生對教師分類的依據與原因;三、分析不同性別、階級學生對教師所做分類之異同。本研究選擇一所常態編班國中,八年級一個班級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蒐集相關文獻,且以訪談方式獲得資料,歸納結果後,提出研究結果與建議。歸納結論如下: 壹、 在分類類型方面 一、 各階級女學生較男學生呈現更多的分類類型,且對教師類型的描述、所使用的形容詞也較男學生為豐富。 二、 各階級男學生較女學生容易將教師歸為負面的分類類型。 三、 中上階級男女學生對教師所做的分類類型中,正面性的類型,較低階白領及勞工階級男女學生多。 貳、 在分類原因方面 一、 各階級男女學生在教師分類原因上具相同性 (一) 所有學生在教師的教學態度及能力方面皆有所有要求,在教師人格特質方面,具有幽默、親切特質的教師受到所有學生的歡迎。 (二) 升學主義下的台灣,所有學生忽略「學測不考」科目的授課教師。 二、 男女學生對教師的分類依據呈現部分差異 (一) 男學生較有趨樂避苦傾向,對於要求較多的老師給予負面評價。 (二) 女學生對教師的苦心較能體諒,也多能遵守班級的規定。 三、各階級學生對教師的分類依據呈現部分差異 (一) 中上及低階白領階級能詳細描述、肯定「教學認真型」的教師具有的特質;勞工階級學生很少描述教師在教學方面的特質。 (二) 中上階級學生喜歡對分數要求嚴格的老師,忽略教學無聊的教師;低階白領及勞工階級學生則排斥要求嚴格的教師。 最後,本研究根據上述的研究發現,以及在研究過中所遇到的限制,對未來相關研究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類型;教師分類架構Item 高中生抗拒型態之研究(2008) 邱珮雯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高中生抗拒行為之型態及其抗拒來源,並試著瞭解不同階級、性別群體的抗拒來源及其型態是否具有共同趨勢或差異。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方法,選取ㄧ所位於中產階級與勞動階級混雜學區之高中,從中挑選一個高一的班級作為研究對象,進行觀察和訪談及文件分析。主要的研究發現如下: 一、高中生的抗拒來源主要在於對教育體制的反抗、對無趣生活的抗議、對限制 自由的反彈、對差別待遇的抗議、對課程內容的反抗、對教師教學的抗議以及對教師個人的不滿。 二、學生抗拒的來源導因於社會上升學主義高漲,抗拒來源越多的學生,反應越激烈。反之,抗拒來源較少者,反應較輕微。 三、女生對限制自由的因素產生較為顯著的抗拒行為,而男生則針對無趣生活產生抗拒。 四、抗拒升學體制的學生都以較激烈的方式進行抗拒。 五、高中生所呈現的抗拒型態可分為五種類型,包括偏激反叛型、見機行事型、逃避放棄型、遊戲玩樂型以及屈服順從型。 六、中上階級與勞工階級學生在抗拒型態上都有偏激反叛型與遊戲玩樂型,見機行事型與逃避放棄型只出現在中上階級,屈服順從型只出現在勞工階級。 七、成績的好壞會影響學生的抗拒型態及其抗拒來源。 八、背景相同的學生之產生不同抗拒型態,主要和抗拒的來源、學生對自己的期許、家庭的管教和價值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