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李宛儒"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初級兒童華語教材編寫探討(2011) 李宛儒; Lee, Wan-Ju自全球興起學習華語的熱潮以來,主要的關注對象多為成人,琳瑯滿目的華語教材中,較少見適用於兒童學習的初級華語教材,此領域可謂一尚待開拓的範疇。 要編寫兒童華語教材,首先應了解兒童在各階段的語言學習歷程,方能針對其學習特性編排教材內容,因此,對於兒童的認知發展過程及學習策略應有所認識;其次,歷經數十年的發展,第二語言教學法有了長足豐富的面貌,因兒童學習的特徵與成人不同,因而適用於兒童課堂的教學法亦與成人不同,本研究提出TPR與任務式教學法;發展教材是一繁複的過程,有其必須遵循的程序與原則,故本論文針對與編寫教材相關的理論進行研究、彙整,以為編寫兒童教材之方針。 在理論基礎之上,本研究進而對數套現行兒童教材依學者提出的評估標準進行評選分析,探究目前使用的兒童教材所存在的優缺點,並訪問兒童華語教師對教材的需求,作為編寫設計教材時截長補短之參考。 經過資料的蒐集與探析,在考量兒童學習語言的歷程與特性及教材編寫的程序理論後,本論文即就教學理論、教學目標、練習編排等層面提出初級兒童華語教材應注意的面向,並於編寫範例時遵守科學性、趣味性、針對性、實用性四大原則,在有了編寫架構後,即著手進行教材的編寫。 最後,在實施教材範例的試教後,檢討、評估教材範例的可行性,進而針對學生的回饋與教學時的情況,將原有範例加以改進,使之成為更為完善的兒童華語教材。Item 復水溶液對跆拳道運動員脫水後生理指標與運動表現之影響(2022) 李宛儒; Lee, Wan-Lu背景:根據調查跆拳道選手在賽前會以運動脫水的方式來降低5%以上的體重,以達到參賽量級的體重標準。但當脫水閾值達2%以上開始會影響運動表現,且再加上現今賽程型態緊湊,過磅後恢復時間被縮短,因此如何提升其水分恢復速度,讓選手在賽前恢復至脫水前的狀態,是值得探討的議題。目的:本研究將探討復水溶液(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 ORS)對跆拳道運動員運動脫水後生理指標與運動表現的影響。方法:招募6名年滿18歲以上且訓練年齡10年以上之男性跆拳道運動員,所有受試者分別進行3次2.5%體重的運動脫水後,依平衡次序法進行復水溶液(ORS)、葡萄糖水(GLU)與純水(PW)的實驗處理,每次處理分別增補150%的脫水容量,3次處理皆間隔七天。受試者在運動脫水前、運動脫水後立即、復水中、復水後及1小時恢復期後進行生理指標檢測。同時,在實驗前、後分別進行運動表現測試。所得數據以重複量數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相關考驗。結果:補充ORS、GLU、PW三組溶液後生理指標及運動表現與RPE均無顯著差異。結論:跆拳道運動員在運動脫水2.5%體重後進行ORS的補充,並不會使其生理指標及運動表現有較佳的恢復效果;但能在脫水後3小時內適時補充溶液,仍能使其生理指標有所恢復,甚至能達到脫水前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