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盧鴻文"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我國國民中學輔導工作50年的回顧與展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8-12-??) 田秀蘭; 盧鴻文; Hsiu-Lan Tien, Hung-Wen Lu我國國民中學輔導工作,發軔於1968年九年國民教育的實施。本文針對這50年來學校輔導工作的發展與變革做討論,以檢討過去,並展望未來。就歷史發展而言,輔導工作從觀念的萌芽與試驗、制度的建置與穩定,直到面對社會文化變遷的因應及轉型、相關法令的制定與實施,輔導與諮商工作至今在校園中已相當專業而紮實。就特殊性而言,這些年來,輔導工作一直環繞社會所發生的事件或教育改革相關議題,包括校園霸凌、家暴性侵、性別認同、毒品防治、考試壓力等。針對這些議題所形成的重要法令或規範,使教師能穩定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因著社會問題的多元,輔導教師所需具備的多元能力,也持續在繼續教育或職前教育階段不斷充實。面對今日複雜的學生困難,須共同介入的輔導團隊以及需要互動的學生家庭或社區資源也相對增加,輔導教師更需朝生態觀以及系統性的處遇模式發展。Item 諮商心理師與社工師在協助遭逢家庭內性侵害兒童進行家庭重聚之處遇經驗探究(2017) 盧鴻文; Lu, Hung-Wen本研究旨在瞭解諮商心理師與社工師在協助遭逢家庭內性侵害的兒童,進行家庭重聚的工作經驗,主要包括家庭重聚的處遇與評估、困境經驗與有效解決策略、以及兩專業間的合作,進而達成功之家庭重聚。本研究採以質性研究中社會建構取向的紮根理論為研究方法,進行半結構的深度訪談。本研究共邀請 14 位諮商心理師與 13 位社工師。研究結果發現:1.家庭內性侵害之家庭重聚經驗內涵包含處遇計畫的形塑與執行、家庭重聚的評估向度、以及分階段的介入歷程與工作要點;2.實務困境則為兒童能力有限、加害者的危險因子無法減少、司法對家庭重聚影響力、原生家庭改變不易、介入與監控功能有限、資源聯繫與整合的困難;3.困境因應的策略為促進家庭關係的聯結、誘發系統的改變、在司法上呈現中立態度、增加返家前後的評估介入、因地制宜;4.合作經驗為多專業的各司其職,責任分工,以及專業間的合作共生,共利互惠。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諮商心理師與社工師協助遭逢家庭內性侵害兒童進行家庭重聚之生態互動模式。此模式以家庭為單位的逐步漸進工作方式、家庭韌力與優勢取向為底蘊,模式內涵為透過諮商心理師與社工師專業間的合作,協助遭逢家庭內性侵害與其家庭的處遇工作,並協助向外連結其生態系統,建立夥伴關係的生態互動合作。最後,本研究針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針對實務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