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陳嘉惠"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假期效應:不同季節連續假期對臺灣各區域空氣品質影響之研究
    (地理學系, 2018-05-??) 李崇恩; 陳嘉惠; 郭乃文; Chong-En Li, Jia-Hui Chen, Nae-Wen Kuo
    有別於過去研究強調「都市空氣污染濃度會在假期時降低」(即所謂的:正假期效應),本研究特別指出某些地區在假期時空氣污染濃度反而會升高(即所謂的:逆假期效應)。我們使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氣品質監測資料庫之空氣污染物監測數據,選擇CO、PM10、NO2和SO2等空氣污染物作為指標,分析臺灣西部71個空氣品質測站2005年到2014年間每小時污染物監測數據。 研究結果表明,逆假期效應具有特定的時空分布特徵。從「臺灣假期效應時空分布圖」可以看到,北部地區的CO和PM10出現正假期效應,而南部地區則出現逆假期效應;另外,儘管臺灣北部和南部在NO2方面都是正假期效應,但是後者的效應強度卻弱於前者。這些結果表明,連假期間南下返鄉與旅遊的車潮可能會惡化臺灣南部的空氣品質,為了呼吸新鮮空氣而南下的遊客反而會吸到更差的空氣。 然而,就SO2濃度和冷季空品的表現來看,上述正、逆假期效應南北差異的地理界線並不明顯。由於SO2排放主要與工業活動有關,可能因此不足以做為評估各式假期效應的標的,另外由於冷季時大氣擴散條件不佳,假期效應也才不容易被觀察到。 綜上所述,本研究發現連假時大量往南移動的車流,確實影響南部地區空氣品質,而產生所謂的「逆假期效應」,其中CO、PM10正是評估逆假期效應最佳的空氣污染指標,可供未來進一步預測、分析。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應用空間統計於桃園地區土地利用變遷因素分析
    (地理學系, 2017-11-??) 張文菘; 陳嘉惠; 張國楨; Wun-Song Jhang; Jia-Huei Chen; Kuo-Chen Chang
    工業區開發與交通建設吸引大量人口移入,使桃園市近年發展迅速,並帶動土地利用變遷。受歷史、政治脈絡影響,呈現北桃園、南中壢的雙元發展特性。然而過往土地利用變遷研究多忽略地理分布現象所具有的空間特性,使模式推導產生偏誤,對此空間統計方法的創新有助於處理此類空間效應問題。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桃園地區建成地變遷的分布型態與影響因素,並檢視空間效應的影響。先以空間自相關指標偵測建成地變遷的空間型態;進一步利用地理加權迴歸探討建成地變遷之影響因素,以及空間異質性的作用效力。研究結果顯示,桃園地區於1995-2006 年間建成地大量增加,在中壢平鎮市區外圍、桃園市區外圍、龜山公西地區發展最快。由局部迴歸係數得知,人口密度變遷與三級產業員工成長在桃園區北區、蘆竹、龜山、大園等地對建成地變遷有較高的影響性;二級產業員工成長的效應侷限於沿海地區;原工業用地比例於桃園區、八德區負向效應最大;與交流道距離僅在林口、中壢、內壢、大湳等特定交流道周邊有較高影響性;與火車站距離、原農業用地比例、原空置地比例三者在桃園市區、八德市、中壢平鎮市區等核心區域佔關鍵。總體而言,桃園地區建成地變遷因素具有明顯的南北、城鄉差異性。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故鄉或他鄉——葡萄牙第二代與1.5代華裔移民身分認同之研究
    (2022) 陳嘉惠; Chen, Jia-Hui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受經濟等原因相吸,移入葡萄牙的華人移民人數達到一個小高峰。這些較有代表性的華人第一代移民於當地紮根、發展,其後代子女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青年。與第一代移民相比,第二代和1.5代普遍更有語言優勢,第二代則被認為相對更能融入葡萄牙社會。然而,作為葡萄牙華裔,他們的身分認同又是如何的?是否存在哪些不同之處?本研究基於這個核心問題展開,旨在探討葡萄牙華裔青年身分認同之情形,包括認同的差異、形塑認同之差異的因素,以及認同可能帶來的影響。為此,邀請十位年齡介於18歲至30歲之間的華裔青年,採半結構式訪談,收集有關家庭背景、求學經歷、社群交際、歸屬感和歧視經驗等分析資料。根據研究結果,葡萄牙第二代與1.5華裔青年的身分認同存在明顯差異,1.5代較第二代更能認同中國人身分,其中第二代認同中國人身分有之、認同葡萄牙人身分有之,游離於兩者的亦有之。在形成認同的差異方面,既夾雜了歸屬感的需求,也涉及了多重認同的選擇。最後,他們的認同將影響他們的流動意願、族群忠誠感和對於婚戀的選擇。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細懸浮微粒資料精確度校正探討 ─ 以臺北地區空氣盒子為例
    (2018) 陳嘉惠; Chen, Jia-Huei
    2013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正式將空氣污染列為環境致癌物,該報告揭示了一項重要的訊息,即空氣污染物的控制已經刻不容緩。在各項空氣污染物中,最有損人體健康的是懸浮微粒,它能滲透人體呼吸道並深入肺部,若人們長期暴露於懸浮微粒污染的環境中,則會提高肺癌罹患之風險。 故本研究的主要目一,在於探索空氣盒子監測數據以及官方測站監測數據之間的空間相關性與差異性。目的二,利用資料探勘技術與樣條插值函數建立空間內插模型,來表示研究區內的細懸浮微粒污染分布。目的三,透過地理加權迴歸建立空間迴歸模型,藉此校正空氣盒子數據。 研究結果顯示,兩種資料集之間確實存在著高度的空間相關性,而地理加權迴歸的殘差分布具有空間群聚趨勢,最後利用Getis-Ord’s Gi *熱區分析得知,殘差的分布顯著聚集於萬華區與中正區交界處,以及大同區鄰近中山區一帶,然而此誤差群聚分布之現象,其背後必定隱含著某種特殊的土地利用型態和交通模式。 綜納上述各項結果,本研究證實了空氣盒子資料可以藉由空間內插法與地理加權迴歸模型進行校正,儘管殘差的顯著空間聚集現象原因仍有待進一步探究。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