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陳明國"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住宿生對於自治幹部服務品質、生活學習方案與環境知覺之關係研究-以中部一所私立大學為例
    (2021) 洪于庭; Hung, Yu-Ting
    本研究旨在進行住宿生對於自治幹部服務品質、生活學習方案與環境知覺之關係研究;以個人背景變項、宿舍自治幹部服務品質、生活學習方案知覺作為影響因素,並加以探究與環境知覺之關係。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中部一所私立大學108學年度住宿於男生宿舍、女生宿舍住宿生作為調查對象,有效樣本共計1,489人,其中男性596人,女性893人。研究結果發現: 一、個人背景變項對各研究構面差異分析的數據顯示,住宿生以女性、二年級、住宿經驗一學期、有工讀經驗、曾擔任過宿舍自治幹部者,對於宿舍自治幹部服務品質認同程度較高;此外,住宿生以二年級與三年級、有工讀經驗、曾擔任過宿舍自治幹部者,對於宿舍生活學習方案知覺認同程度較高;最後,住宿生以女性、二年級與三年級、住宿經驗一學期、有工讀經驗、曾擔任過宿舍自治幹部者,對於環境知覺認同程度較高。 二、本研究宿舍自治幹部服務品質與宿舍生活學習方案知覺有正向關聯性,而宿舍自治幹部服務品質與宿舍生活學習方案知覺對於環境知覺均有解釋力且呈現正向相關性。 (一)組織/結構模式面向:大學住校經驗在五個學期及以上、工讀經驗在校內工讀以及校內與校外工讀、宿舍自治幹部服務品質在宿舍行政事務及生活管理、促進同儕間交流互動、維護住宿生權利、提升宿舍教育功能、宿舍生活學習方案在人際互動與學習經驗為顯著預測因素,解釋力達78.2%。 (二)群體共同特質模式:學院在建設學院、居住地區在東部地區、擔任宿舍自治幹部經驗兩學年、宿舍自治幹部服務品質在宿舍行政事務及生活管理、促進同儕間交流互動、維護住宿生權利、宿舍生活學習方案在人際互動與學習經驗為顯著預測因素,解釋力達51.2%。 (三)知覺/建構模式:工讀經驗為校內與校外工讀、擔任宿舍自治幹部經驗一學年、宿舍自治幹部服務品質在宿舍行政事務及生活管理、維護住宿生權利、提升宿舍教育功能、宿舍生活學習方案在人際互動與學習經驗為顯著預測因素,解釋力達67.5%。 (四)物理模式:性別在生理男、學院在建設學院、大學住校經驗在一學期、擔任宿舍自治幹部經驗一學年、宿舍自治幹部服務品質在宿舍行政事務及生活管理、促進同儕間交流互動、維護住宿生權利、宿舍生活學習方案在人際互動與學習經驗為顯著預測因素,解釋力達54%。 (五)整體環境知覺:學院在建設學院、國際科技與管理學院、其他學院、工讀經驗在校內工讀、校外工讀、校內與校外工讀、宿舍自治幹部服務品質在宿舍行政事務及生活管理、促進同儕間交流互動、維護住宿生權利、提升宿舍教育功能、宿舍生活學習方案在人際互動與學習經驗為顯著預測因素,解釋力達80.1%。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北區大專校院學務主管領導風格對學務人員專業能力培育影響性
    (2024) 錢君儀; Chien, Chun-Yi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務人員知覺學務主管領導風格,對學務人員專業能力的培育影響性。其中學務人員專業能力是以「諮詢與助人技巧」、「個人素養」、「多元文化能力」、「專業倫理」以及「資訊蒐集與分析」作為探討依據;領導風格則以轉換型領導風格及互易型領導風格進行探討;並以個人背景變項、學校背景變項及參與學生事務專業知能研習經驗作為影響因素進行探究。本研究以北區大專校院學務人員為調查對象,有效樣本共計353人,研究結果發現:一、我國北區學務主管運用轉換型領導風格及互易型領導風格兩者並重;學務人員知覺專業能力符合程度感到符合(M=4.03)以上,可看出北區學務人員對於自身專業能力有著明確的期待。二、背景變項對轉換型領導及互易型領導的差異分析顯示,轉換型領導風格方面,學務人員在不同於學務處服務年資、服務組別、服務學生人數,共3個因素上有顯著差異;互易型領導風格方面,學務人員在不同於學務處服務年資、學校區域、與現行主管共事時間,共3個因素上有顯著差異。三、背景變項知覺專業能力符合程度的差異分析顯示,學務人員在生理性別、學校區域、最高學歷、學務工作專業知能研習經驗,共4個因素上有顯著差異。四、學務主管轉換型領導風格及互易型領導風格,與學務人員專業能力符合程度具有關聯性,且對於學務人員專業能力五個分項均具有解釋力。最後,本研究將根據結論,提出對教育相關單位和人員,以及對後續研究建議,以供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學生課外學習成果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從校務研究策略觀點探析
    (2018) 陳明國; Chen, Ming-Kuo
    本研究係以校務研究的策略觀點,探究學生課外學習成果及其影響因素,以正視大學生課外學習成果的重要性;其中課外學習成果係以課外學習核心能力的具備程度加以衡量,並以個人背景變項、校園經驗以及學務方案/活動品質作為影響因素進行探究。本研究係以獲得「教育部補助大學提升校務專業管理能力計畫」經費補助之四間私立綜合型大學的二至四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有效樣本共計1,033人,研究結果發現: 一、大學生自評其課外學習核心能力的具備程度接近理想;對於校園經驗的知覺與投入程度感到尚可;對於學務方案/活動品質,亦即符合評量標準的程度則是感到尚可。 二、個人背景變項對各研究構面差異分析的數據顯示當學生沒有重修、有工讀經驗、在校內工讀、有社團參與、較高的社團職務、社團投入時間較長以及來自高家庭社經背景,其校園經驗相對較好。低年級以及參與社團的學生對於學務方案/活動品質有較高的知覺。此外沒有重修、有工讀經驗、有社團參與、社團投入時間較長以及來自高家庭社經背景的學生,對於課外學習核心能力具備程度的自評結果相對較為理想。 三、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校園經驗、學務方案/活動品質對於課外學習核心能力均具有解釋力且呈現正向的相關性,其中校園經驗對於課外學習核心能力具備程度的關聯性相較其他因素更為重要。 四、針對本研究的量化結果所進行質性訪談中發現,各校受訪的校務研究人員及學務人員對於校園經驗或是學務方案/活動品質雖然都認為是課外學習核心能力重要影響因素,但幾乎都未曾思考這些因素對於課外學習成果所產生的影響。對於校務研究之功能與看法,發現二者並不一致,校務研究人員對於校務研究的功能有較為清楚的概念,但目前研究範疇大都侷限於課堂內的學習成果;而學務人員則對與業務推動有關的議題有清楚的概念,但卻未思考將相關的調查納入校務研究的範疇,這凸顯目前校務研究的功能並未完整的推展到各個業務單位。 五、各校學務人員對本研究在學務方案/活動品質採用美國高等教育標準促進評議會」(Counci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andards in Higher Education, CAS的評量指標均認為是相當合適與重要的評量指標,且有助於引導學生對於學務方案/活動的認識,惟受訪的學務人員均表示部分的評量指標的問項並不適合用來對所有學生的調查,因此如能慎選受訪對象,將能有效反映方案的品質。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我國大學校院學生社團評鑑之評量尺規初探
    (2021) 鍾昀蓁; Chung, Yun-Chen
    社團評鑑一直是我國大學校園中的重大學生活動之一,對於具有社團參與經驗的學生而言,必定會對社團評鑑留下深刻的印象。各校學生社團的輔導單位透過社團評鑑指標一一檢視校內社團的運作成效並從中發掘缺失,也透過評鑑的成績做為資源分配的依據。由於現今各大學校園中所進行的社團評鑑,係透過各個社團平日運作時所留下的檔案文件,如會議紀錄、照片等資料加以評比,能否以此作為社團運作成效的工具,都曾引起許多研究對於社團評鑑進行廣泛的討論。過去的研究資料顯示,大學生對於社團評鑑指標與社團資料之間的連結度普遍認知不足,對於評鑑活動的認同感較低,對於評鑑過程中的人為干擾因素,亦不具信心,舉凡上述種種,都將使的社團評鑑的教育性弱化,因而無法確實發揮缺失改善的效果,亦無法達到學生社團傳承的目的。 然而就研究者的觀察,上述論點大多是針對社團評鑑執行方式與過程,而非認為社團評鑑不應存在。爰此,本研究將嘗試在現行社團評鑑指標下,建立評量尺規,讓參與社團評鑑的人員都可以透過淺顯易懂的文字內容,明確判斷出其表現程度,希冀藉此對學生社團的運作績效學生進行系統化的評估,以達到社團領域學習的教育目的。 本研究以現行教育部主辦之全國社團評選活動的評鑑指標為基礎,包含「共通性」以及「社團活動績效」評分項目,透過專家訪談與3次德懷術問卷調查後提出:組織章程、年度計畫、管理運作、資料保存與管訊管理、經費控管、產物保管等、活動規劃與執行、特色與績效等8個指標,並依據每個指標提出230個評量尺規,本研究之評量尺規皆符應於高適切度、高一致性之判定原則(M≧5、SD<1 且 QD≦0.6),且整體穏定度達76.52%。 透過本研究所建構之社團評鑑評量尺規,若能於校園的評鑑活動中施行,應能成為客觀的評量標準,以減少各界對於評鑑活動的認知落差,進而能真正檢視學生社團的運作成效與學習效果。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我國大專校院學生會運作成效指標之評量尺規建構
    (2024) 江怡峮; CHIANG, Yi-Chiun
    大學是培育學生全人發展的教育場域,培養學生的學識、能力與素養。參與學生會除了能培養學生自治之精神,必定也會對學生會評選活動留下深刻印象。現今學生會運作成效的評選制度係以將組織運作過程彙整成檔案資料,包含校務參與及內部運作的各項紀錄、辦理相關活動的成效與照片等。本研究嘗試在現行全國大專校院學生會評選指標下,建立學生會運作成效指標之評量尺規,藉此讓參與學生會評選活動的人員,瞭解其表現程度;運用系統化的評估,讓評選活動更客觀且公正,同時,讓學生透過這一套評量尺規進行運作成效之檢核工具。本研究係以現行教育部主辦之大專校院學生會成果展的評選指標面向作為基礎,包含「法規建立暨組織運作」、「年度計畫暨財務制度」、「選舉制度」及「學生權益」等項目,採以內容(專家)效度與實施三次德懷術問卷調查後,提出:法規建立、組織運作、年度計畫、財物制度、選舉制度及學生權益等6項指標面向,並依據每一個指標面向提出127項評量尺規,本研究之評量尺規皆符合高適切度與高一致性之判定原則(M≥5、SD<1且QD≤0.6)。 本研究所建構之大專校院學生會運作成效指標之評量尺規,未來若能廣為推廣,應能強化學生會組織運作之教育性,並可作為學生會運作之指引工具,應有助於減少學生參與學生會之焦慮感及組織傳承的問題,同時,幫助學生會瞭解全國大專校院學生會成果展評選指標;在評審進行評分時,應能以相對公平、一致與客觀的條件下進行,而學生在得知評鑑結果後,也能瞭解組織運作之表現等級及表現描述,提升評選活動的教育目的與價值,增加學生對評選活動的認同感。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