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黃馨慧"
Now showing 1 - 20 of 4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中國大陸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1999-06-??) 魏秀珍; 黃馨慧Item 中等學校家政推廣教育實施的理論與實際(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1987-10-??) 黃馨慧Item 主婦的職業對食物製備、在家用餐及出外用餐時間的影響(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1981-12-??) 黃馨慧Item 台北市國中生休閒活動對身體意象影響之研究(2007) 黃瓊慧; HUANG,Chiung-hui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休閒活動對身體意象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九十四學年度七、八年級之全體學生為研究母群體,採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共獲得有效問卷1018份。本研究以「身體意象量表」、「休閒活動量表」、「重要他人對自身外表的評價量表」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階層複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歸納結果如下: 一、研究樣本參與休閒活動之類型,以娛樂性的休閒活動所佔比率最高,其次為體能性及知識性之休閒活動,較少參與社交服務性、藝文性的休閒活動。 二、男生對自己的外表評價最差,健康評價最好,重視體能鍛練;女生對自己的外表、體能評價普遍較低,對健康評價最好,較重視外表的裝扮,覺得自己過重,擔心自己變胖,比男生重視體重的變化。就身體各部位的滿意度來看,男、女生對於健康、臉部較滿意,對身高及體重較不滿意。 三、較常從事休閒活動者,對於自己的外表、體能、健康有較好的評價,較滿意度身體各部位;另外,對於身材外表的修飾較重視,主動培養良好的體能,追求健康的身體。 四、在乎重要他人對自身外表的評價者,對自我的外表有較高的評價,重視外表的打扮及健康生活的要求,較關心體重的變化,且自認為體重較重。 五、整體而言,個人背景因素方面,以性別、身體質量指數對身體意象最具預測力,其次為身體發展成熟度、家庭社經地位、年級;休閒活動方面,以體能性休閒活動對身體意象最具預測力,其次為知識性、娛樂性、社交服務休閒活動;藝文性休閒活動則不具預測力;在重要他人評價方面,父母評價、同儕評價對身體意象皆具有預測力。Item 台北市婦女家庭生活教育學習需要之研究(社教雙月刊雜誌社, 1987-11-??) 黃馨慧Item 台北市高職學生同儕關係與其異性交往態度之研究(2006) 張靖爾摘 要 本研究主旨是探討青少年同儕關係與其異性交往態度之研究,以作為本研究設計之參考,並採問卷調查法,以台北市高職一二三年級學生,共1181位為樣本,使用改編之「高職學生異性交往態度量表」、「高職學生同儕關係量表」與「個人基本資料」為工具搜集資料,同時以SPSS For Windows 11.5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分別採描述統計分析、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薛費事後考驗、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多元迴歸分析等加以分析,得到研究結果如下: 壹、台北市高職學生的同儕關係與其異性交往態度之現況 一、台北市高職學生的同儕關係現況 台北市高職學生在「友誼影響」面向方面,其對於事物之態度、價值上傾向於易受到同儕的影響。 在「相互模仿」面向方面,其對事物之態度、價值或行為上傾向於會模仿同儕。 在「共同活動」面向方面,其常與同儕共同參加某些活動。 整體而言,台北市高職學生同儕關係良好。 二、台北市高職學生的異性交往態度現況 在「交往時機」面向方面,高職學生傾向於同意在高中職階段結交異性朋友。 在「約會開銷」面向方面,高職學生較傾向於認同約會時的各項開銷應由男女平均分擔。 在「主動性」面向方面,高職學生傾向於認同女性也可以採取主動積極的態度。 在「公開程度」面向方面,高職學生對自己結交異性朋友傾向於願意大方公開。 在「婚前性行為」面向方面,高職學生對於婚前性行為的態度傾向於保守。 整體而言,台北市高職學生在異性交往態度的各面向傾向於開放,但在「婚前性行為」態度面向上則傾向於保守。 貳、台北市高職學生異性交往態度的差異或相關情形 一、男生較女生略為開放。 二、高年級較低年級傾向於開放。 三、有異性交往經驗者又較無異性交往經驗者開放。 四、生長於單親家庭者較生親家庭者傾向於開放。 五、認為父母對子女結交異性朋友持贊成或無所謂態度者較不贊成者開放。 六、高職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與異性交往態度之「交往時機」、「主動性」有相關。 參、台北市高職學生同儕關係的差異或相關情形 一、台北市公立高職學生較私立高職學生傾向於會彼此模仿。 二、高三學生受友誼影響與相互模仿的情形較高一、高二學生為偏低。 三、有異性交往經驗者其在同儕關係各面向上的互動均較無異性交往經驗者為良好。 四、認為父母不贊成子女結交異性朋友的高職生較少相互模仿,也不常參加同儕間的活動。 五、高職學生的家庭社經地位也與「友誼影響」、「共同活動」有相關。 肆、台北市高職學生的同儕關係對於其異性交往態度最有預測力。 本研究根據以上的結果提出建議,以供家庭教育、學校兩性教育、政府相關單位等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Item 台灣的家政推廣教育(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1984-01-??) 黃馨慧Item 國中教師對年金改革後的理財信念及其退休理財規劃之探討-以臺南市為例(2020) 許依玲; Hsu, Yi-Ling本研究旨在探討年金改革後國中教師之理財信念及退休理財規劃現況,以瞭解影響教師退休理財規劃之重要因素。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以臺南市108學年度公立國中之正式教師為研究對象,有效總問卷數為426份。研究以「理財信念量表」、「退休理財規劃量表」及「個人基本資料」為研究工具收集資料進行分析,所得資料以SPSS 23.0版進行分析,以描述統計、卡方考驗、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多元線性迴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教師對年金改革之態度以採取中立態度者居多,但實際上有超過六成之教師不清楚可領取之退休金金額。 二、國中教師之理財信念相當正向積極;其整體理財信念,會隨著性別、投資經驗及對年金改革之支持程度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國中教師之退休理財規劃相當正向。在投資理財工具的選擇上偏向低風險及中度風險投資工具者較多;願意選擇高度風險投資工具者僅有五成以下。 四、教師之整體退休理財規劃,會隨著教師之投資經驗、年金改革支持程度、退休金金額清楚程度及退休理財規劃開始年齡而有所差異;男性教師較偏重中度風險之投資工具,而女性教師較偏重低度風險之投資理財工具。 五、教師之理財信念與退休理財規劃具有顯著正相關。 六、教師之「理財規劃」及「理財興趣」對其退休理財規劃具有預測力。Item 大學推廣教育發展策略之探討(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1994-08-??) 黃馨慧Item 子女知覺父母共親職對其自我概念之影響- 新移民家庭與本地家庭之比較(2013) 陳孟微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父母共親職對子女自我概念之影響。採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以新移民家庭與本地家庭家庭之子女為研究對象,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國小高年級之學生,共發放693份問卷,回收635份問卷,其中本地家庭子女有318份,大陸籍子女有120份,東南亞籍子女有105份。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的「自我概念量表」、「共親職量表」。問卷調查所得資料分別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主要結果發現如下: 一、 子女知覺父母共親職分析: (一) 子女知覺父母合作共親職程度高,抵制共親職程度低。 (二) 新移民與本地家庭子女知覺父母共親職不因「性別」、「家庭社經地位」、「父親教育程度」不同而有所差異;會因「國籍」、「年級」、「母親教育程度」不同而有所差異。 二、 子女自我概念分析 (一) 新移民與本地家庭子女自我概念大致良好。 (二) 在「心理自我概念」向度中,大陸籍子女優於本地家庭、東南亞籍;在「學校自我概念」向度中,本地家庭、大陸籍子女較東南亞籍佳。 (三) 新移民與本地家庭子女自我概念不因「年級」、「家庭社經地位」、「父親教育程度」不同而有所差異。 (四) 新移民與本地家庭子女「學校自我概念」會因「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新移民與本地家庭子女「生理自我概念」會因「母親教育程度」不同而有所差異;新移民與本地家庭子女「家庭自我概念」會因「父親教育程度」不同而有所差異。 三、 知覺父母共親職與自我概念之相關情形 (一) 子女知覺父母合作共親職程度越高,其自我概念越佳。 (二) 子女知覺父母「抵制共親職」程度越高,其「生理自我概念」、「家庭自我概念」、「學校自我概念」及「整體自我概念」皆越低。 四、國籍、父親教育程度對子女「生理自我概念」有顯著影響;父親教育程度對子女「心理自我概念」有顯著影響;父母親教育程度對子女「家庭自我概念」具有顯著影響;背景變項對子女學校自我概念未具有顯著影響。Item 家政工作者的挑戰(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1983-06-??) 黃馨慧Item 家政推廣教育計劃擬定模式與程序之探討(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1984-10-??) 黃馨慧Item 家政推廣教育計劃擬定模式與程序之探討(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1984-07-??) 黃馨慧Item 家政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09-06-??) 詹瓊華; 黃馨慧; 吳明雄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藉由實驗教學來探討及驗證,將創造思考教學方案應用在家政課程中,以瞭解學生創造思考能力改變之狀況。本研究採不相等前後測對照組實驗設計,經立意抽樣法選取臺北縣華僑高中二年級學生,共一百五十五人。實驗組二個班,對照組二個班,實驗組學生每週實施二小時的家政課程創造思考教學活動、對照組學生每週實施二小時的家政課程一般教學活動,共計十二週。本研究之測驗工具包括:國內吳靜吉等人(1994)修訂之拓弄思創造思考測驗、吳靜吉等人(1998)編定「新編創造思考測驗」。於實驗前、後進行測驗,以瞭解學生在接受家政課程創造思考教學方案教學後,是否會提高學生的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精進力等屬於認知層面的創造思考能力。本研究將測驗所得之資料以SPSS10.0統計軟體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平均數、標準差與t檢定等統計分析進行處理、分析,經資料處理分析後,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ㄧ、 實驗組學生在實施家政課程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後,其圖形創造思考能力之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及精進力表現上,未能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生。二、 實驗組學生在實施家政課程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後,其語文創造思考能力之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表現上,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生。Item 少年夫妻老來伴-公教人員退休後夫妻相處之研究(2011) 張雅琇; CHANG YA HSIU本研究之目的為瞭解公教人員退休後夫妻日常生活之改變,探索公教人員退休前、後夫妻間的相處情形,並分析退休公教人員夫妻相處之相關因素。研究方法採用深度訪談法來蒐集相關資料。 本研究以滾雪球的方式立意取樣,研究參與者為退休夫妻,夫妻雙方中必有一方為公教人員,另一方則不一定為公教人員,共五對,均來自雲林縣。其平均年齡為62歲,婚齡均超過30年以上。 由研究結果中可以發現,退休公教人員夫妻相處在「健康」、「經濟」及「日常生活」這三個層面的改變最為明顯。影響退休後夫妻生活之因素眾多,不同因素帶來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從健康層面來看,「養生與健身觀點」及「自身健康狀況」是退休後夫妻相處的重要影響因素;對養生及健身觀點越正向、健康狀況越良好,夫妻相處的品質越佳。從經濟面向上來看,「退休金多寡」與「投資理財、物品購買」是退休後夫妻相處的重要影響因素;退休金多寡會影響退休後經濟支持,投資理財與物品購買則容易成為夫妻爭執點。 從日常生活層面來看,則發現「家務分工」、「家人關係」、「生活安排」與「退休時機」與退休後夫妻相處有很大的相關;若先生分攤越多家務,妻子願意當父子的溝通橋樑,夫妻間對生活安排有共識及提早退休者,夫妻間相處品質會較好。而透過研究結果,研究者也針對退休夫妻、相關家庭教育工作者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Item 影響成年婦女家庭生活教育學習需要因素之研究(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1987-08-??) 黃馨慧Item 從後殖民理論觀點探討中國與臺灣之文化認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硏究所, 2005-02-??) 黃馨慧Item 技術創造能力量表編製---技術創造能力量表編製總計畫(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4-07-31) 吳明雄; 黃馨慧; 黃嘉勝; 徐昊杲本整合型研究旨在編製技術創造能力量表,以瞭解國中至大學年齡階段受試者的機械、 電機電子、整體造型、與設計技術之性向與創新設計能力。具體言之,研究目的有四: 一、編製機械、電機電子、整體造型、設計等各類技術創造能力量表評量工具,並進行 評分標準訂定、信效度考驗、與常模建立,以及撰寫指導手冊。 二、編製多元技術能力性向量表,並進行信效度考驗、與常模建立。 三、編製多元技術創新能力量表,並進行信效度考驗、與常模建立。 四、根據建立之各套測驗常模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台灣地區中等教育階段學生的技術性 向,以及其各類科技術創新設計能力之水平和個別差異情形,進而草擬一套強化技 術性向與技術創新設計能力教育方案。 各子計畫編製之技術創造能力量表各含技術性向測驗與技術創新能力測驗二部分,各子 計畫將分析各類技術性向內涵、相關能力與次能力、創新技法、創造力的心理表徵方式、以 及創新產品關鍵,作為題目指標,以各類技術內涵為素材,轉化為測驗題目,再為各項考驗 所需之樣本進行施測。有關性向測驗題目將進行難度與鑑別力分析,以確定題目內容;創新 設計能力測驗先行訂定評分標準。兩者都將進行重測信度、評分者信度,其他相關測驗進行 效標相聯效度,以及對照團體關聯效標效度考驗。為達研究目的二、三,各子計畫部分類科 技術性向測驗與創新設計能力測驗題目將各彙編成多元技術能力性向量表與多元技術創新設 計能力量表,並進行效度為考驗。Item 技術創造能力量表編製---技術創造能力量表編製總計畫(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5-07-31) 吳明雄; 黃嘉勝; 黃馨慧; 徐昊杲Item 抗戰前後蔣宋美齡在中美外交關係中的角色研究(1936-1950)(2005) 黃馨慧; Huang, Hsin-Hui蔣介石夫人宋美齡一生跨越三個世紀,見證並且參與了二十世紀的風雲巨變,她不僅親身經歷兩次世界大戰,而且還親身扮演了其中重要的角色;換言之,宋美齡的一生中,有半個世紀的歲月是與中國現代歷史有著緊密關聯。民國十六年十二月一日蔣中正先生與夫人宋美齡女士結褵於上海,他所領導的革命事業也從此揭開新的一頁,宋美齡於私可說是蔣中正先生不可須臾離開的伴侶,於公更是生死與共的革命夥伴。 二次大戰期間,宋美齡在一九四三年到美國國會及全美各地演講,以其流暢的英語優勢,激勵美國朝野為民主、自由而奮戰,成功地扭轉了美國人對華人的印象,使我國贏得美國的尊重;在對日抗戰期間,她用自己獨特的魅力爭取到了美國人對中國抗日的支持。二十世紀出現了兩股狂飆式的政治風潮,一是共產主義,另一個是法西斯主義,而這兩種風潮在中國激盪出國共內戰;正因如此,宋美齡第二次的訪美行程是在一九四八年,她為了挽救即將滅亡的國民黨政府,再次踏上了向美求援的路途,希望美國政府設法化解,只是宋美齡在這次的訪美過程中也沒有達成她既定目標中的政治任務;殆至一九四九年中國國民黨剿共失敗後,中華民國撤至台灣。 本論文內容主要針對一九三六至一九四九年期間蔣宋美齡二次訪美行對戰時中美關係的影響,由於戰時中美關係錯綜複雜,並不能侷限於一個個橫切面而不涉及其他國際關係,因此本研究論文的架構是以蔣宋美齡訪美為主軸,與此議題相關的重要理論與問題為框架,分析並探討其對戰時中美關係及戰後中國的影響。本研究在資料蒐集上以相關史料、文件及各種第一手資料為主,並且審慎參酌其他相關著作,力求在立論上提供一個客觀的思考層面。
- «
- 1 (current)
- 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