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兼任學務行政職務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臺北市及新北市立國民中學為例
    (2022) 林杰; Lin, Chieh
    本研究旨在研究臺北市及新北市國民中學兼任學務行政職務教師在不同的人格特質中,遭遇不同的工作壓力時,所採取的不同因應策略之研究,分析在各個不同的背景變項及變項之間是否有達到顯著差異還有其相關性、預測力及影響力。本次研究有效的施測樣本為118份,並且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本次的研究。根據研究的結果可以發現: 一、國中兼任學務行政教師在人格特質中以「親和樂群」為得分最高。 二、國中兼任學務行政教師在工作壓力中以「人際關係」為得分最高。 三、國中兼任學務行政教師在因應策略中以「尋求支持」為得分最高。 四、工作壓力整體得分在學校規模有達顯著差異,且「7~12班」的學校工作壓力會高於「61班以上」。 五、人格特質中「經驗開放、親和樂群」和工作壓力中「上級要求、時間管理」對於因應策略整體皆有正向的相關性。 六、「具神經質」對工作壓力整體有預測力且有正向的預測效果。 七、「上級要求及時間管理」對「因應策略整體」有預測力且有正向的預測效果。 八、「經驗開放及外向實踐」較會採取「問題解決及尋求支持」的因應策略。 九、「具神經質」較會採取「延宕處理」的因應策略。 本研究依據上述的發現結果,提出相關的建議給教育主管機關、學校行政首長及兼任學務行政教師及未來研究方向作為參考。
  • Item
    國民中學公民教育經濟類教學專業知識之個案研究
    (2003) 孫淑芬
    本研究採取詮釋性的個案研究法,研究者以本身為主要的研究工具,進入一位國民中學公民教育經濟類學科教師-林老師-的教學情境,探討她在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教學專業知識。進入研究情境之後,研究者利用參與觀察、訪談、文件蒐集等方式蒐集資料。在檢核、分析、歸納資料之後,研究者有了以下的結論與省思。 在教學專業知識的內涵方面,研究者依據文獻探討的心得,以學科教學知識、一般教學知識、學習者知識、課程知識等四個項目,詳細分析林老師所具備的教學專業知識。研究者發現,教學專業知識一方面有著高度的獨特性,可以自行運作而發揮功效;另一方面,教學專業知識之間有著豐富而高度相關的連結性,協助林老師在整體的教學過程中,順利而圓滿的達成教學任務。 林老師的教學專業知識,既可以各自獨立、從四個方向發揮其教學的功 能;又能夠相輔相成,運用互助合作達成相乘的效果。最後,研究者呈現林老師對教學的看法與對學生的回應這兩方面的省思與建議;以及研究者本身對學科及課程的看法與建議。
  • Item
    1945-1987年台灣國民中學(初中)公民教育課程內涵探討
    (2009) 朱佩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之下,台灣也結束了日本五十年的殖民,執政當局急於洗去日本在台五十年對於台灣人民皇民化的教化,故實施三民主義教育,以達成建設三民主義新台灣的任務。中華民國政府在接收台灣後的首要目標在於去日本化、行中國化,主要手段之一便是透過教育來實施。戰後台灣在黨國體制的威權統治下,教育的特色包含黨化教育、軍國民教育與民族精神教育。再加上之後國共的分立與分裂,當局政府欲建立起其政權之正當性與仇視中共之意識型態,乃利用教育來推動其教化。1949年國民政府又全面退守台灣,隨者政治局面的改變,台灣成為「反共抗俄」的基地,教育便成為培養國民愛國精神與民族意識之最佳途徑。其中,公民教育為配合國家政策,成為重要課程之一。 國民政府播遷來台之後,因面臨當時政治局勢,且中共占據大陸造成國土分裂,立即面臨執政權生存的危機,為了鞏固政權,藉由實施威權體制,有效地達成社會控制與政權統治的目標。國民政府為保守台灣,並抵制共產浪潮,且希望能反攻回大陸。自九年國民教育實施之後,教育對學童的影響更為深遠。當時受黨國意識濃厚教育的人,現今已成為社會中主要的中堅公民。而此種內涵有亦可能是造成現今台灣政治對立的現況的主因。 此研究以下列方式闡述: (一)解釋時代和社會背景與教育之間的關係。 (二)瞭解1945-1987年間時代背景和政策演變。 (三)分析1945-1987年間台灣國民中學公民教育課程標準內涵與演變 (四)檢視1945-1987年間台灣國民中學公民教育教科書內容分析。 (五)探討1945-1987年間台灣國民中學公民教育課程內涵與分析。
  • Item
    桃園縣國民中學實施榮譽考試制度之研究
    (2011) 黃文昌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個案學校實施榮譽考試制度之研究,藉由個案研究的方式,深入了解個案學校榮譽考試制度的實施策略與實施成效。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法、參與觀察法與個案研究法進行,在個案研究部分,蒐集資料的方式包括深度訪談、焦點訪談、問卷填答以及文件分析。 研究問題如下: 一、國民中學教師及學生對實施榮譽考試制度之認知為何? (一) 榮譽考試制度的意涵為何? (二) 榮譽考試制度的正面效益為何? (三) 榮譽考試制度的負面影響為何? 二、國民中學教師及學生對實施榮譽考試制度之態度為何? (一)對實施榮譽考試制度贊同的看法和理由為何? (二)對實施榮譽考試制度反對的看法和理由為何? 三、國民中學教師及學生對實施榮譽考試制度之實踐反思程度差異為何? (一)參與推動榮譽考試制度之個人意願和動機如何? (二)榮譽考試制度實施成效之評估如何? (三)對防杜或處理榮譽考試制度衍生之弊端處置措施之見解如何? 四、現行國民中學實施榮譽考試制度可行性評估結果為何? (一) 榮譽考試制度對提昇教師專業發展之助益的看法如何? (二) 榮譽考試制度所採行的獎勵方式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支持意願 的效果如何? (三) 榮譽考試制度助益學生生活常規之正向發展的看法如何? (四) 榮譽考試制度擴大辦理之意願和看法如何?
  • Item
    國民中學導師的學生權利態度對班級經營策略之相關研究-以新北市為例
    (2011) 沈廉雅; Shen-Lien-Ya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新北市國中導師的學生權利態度與其班級經營策略之關係。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國民中學導師學生權利態度與班級經營策略問卷」作為資料蒐集的工具,其研究對象為新北市62所公立國民中學導師,共獲得有效問卷485份。根據受試者填答的結果,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根據資料分析,本研究獲致的結論如下: 1. 新北市國民中學導師整體的學生權利態度屬於正向、良好的程度,尤其反應在對隱私權的態度上尤佳。 2. 新北市國民中學導師整體班級經營策略運用情形屬於良好狀況,以班級人際關係經營策略表現最佳。 3. 新北市國民中學導師依其不同背景變項對學生權利態度之差異性分析,得到「性別」、「年齡」、「擔任導師年資」、「參與人權相關研習與否」、「任教學校規模」變項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4. 新北市國民中學導師依其不同背景變項在班級經營策略之差異性分析,得到「性別」、「學歷背景」、「參與人權相關研習與否」、「任教學校規模」變項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5. 新北市國民中學導師的學生權利態度總層面和各層面與班級經營策略總層面和各層面均達顯著正相關。 6. 根據迴歸分析得知新北市國民中學導師的學生權利態度對班級經營策略具有足夠的解釋力,檢定結果均達顯著水準,新北市國民中學導師的學生權利態度可解釋班級經營策略總變異量的33.8%,且以導師對「受教權」、「社會權」、「人格權」、「正當法律程序權」的態度較具解釋力。   基於上述發現,本研究提出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國民中學導師與未來研究者參考,以利友善校園之推行。